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与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相关,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定时检测肝功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91-92
目的分析118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结核疗程完成,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3.
董力 《包头医学》2010,34(1):19-20
目的:探讨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发生机率。方法:按统计学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09年9月以来本院住院肺结核初治患者53例,了解药物性肝炎发生率。结果:53例初治患者中有8例出现用药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5%。结论: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发生率高,应予高度重视,定时检测肝功能,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痨疗程完成。  相似文献   

4.
王琪 《吉林医学》2014,(9):1925-192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结核病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类型、肝功能损害时间及治疗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同患者年龄、性别、结核病类型、初治或复治、HBV感染情况等有关,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难免发生药物性肝炎,在临床治疗中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查指标,心电图等检查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多种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等等。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占99%和110%,其中以舒必利(57.1%)、利培酮(41%)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个月以内。结论: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型肝炎的高发时期加强检查肝功能血生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根据服药史、血象、肝功能检验、腹部B型超声检查等,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11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影响抗精神病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用药时间、抗精神药物种类.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分别75.0%和25.0%,其中以氯丙嗪(25.9%)和利培酮(8.9%)应用最多.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与服药后1~3个月.结论 认识影响抗精神病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在药物性感损坏的高发时期加强监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79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类似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与结核病分型、抗痨药用量及病程无关,与抗痨药固有毒性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7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类似急性乙型肝病毒性肝炎症状,与结核病分型,抗痨药用量及病程无关,与抗痨药固有毒性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个体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病大多发生于2个月的强化期内,老年人及HBsAg阳性患者易发生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类似。该病预后较好,经治疗后77.6%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发生率高,应定期测肝功能,老年及HBsAg阳性患者更应重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10.
史学斌  冯慧萍 《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26例,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提高认识。方法:对我院住院的26例使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用药时间,患者年龄、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肝细胞损伤性性多见,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结核药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一类药物,其发病时间多在2~4周,以肝细胞损伤较多见。  相似文献   

11.
低蛋白血症对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蛋白血症对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258例。根据其年龄、性别和乙肝两对半情况,进行1:1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结果258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肝功能损害54例(20.9%),病例组出现药物性肝功能损害34例(26.4%),对照组20例(15.5%,P=0.032)。低蛋白血症与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有关联,其优势比(OR)为2.0,但是在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时间和损害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合并低蛋白血症结核病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低蛋白血症的状态,减少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的认识,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6~2006年初以第1诊断的124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原发病、服药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停药后的效应,探讨其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原发病有肺结核、高血压高血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等。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临床表现有恶心、食欲不振、乏力、发热、皮肤瘙痒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并非安全无不良反应,要充分了解所使用药物的成分、性能、适应证、禁忌症。由于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uberculosis (TB) affects one-third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ti-TB drugs with isoniazid, rifampicin and pyrazinamide are very effective but they can cause hepatotoxicity. Many risk factors have been recognised. Data on prevalence of anti-TB drug-induced hepatitis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ng risk factors are scarce in Malaysia. This observational case control study was designed to look at the prevalenc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in our population.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all the case notes of anti-TB drug-induced hepatitis over a 30-month period from January 2003 to June 2005.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controls selected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demographical data and risk factors, such as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hepatitis B carrier,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sites of TB, and pretreatment liver biochemistries (serum albumin, globul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bilirubin). Data was evaluated by chi square, independent t-test (univariate)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ultivariate). RESULTS: Out of 473 TB patients, 46 developed hepatitis and 138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 The prevalence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was 9.7 percent. On univariate analysis, HIV infection (p-value is 0.005),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p-value is 0.008), lower serum albumin (p-value is 0.023) and higher serum globulin (p-value is 0.025)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only HIV infection (p-value is 0.018) and extrapulmonary TB (p-value is 0.017) we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was 9.7 percent. The presence of HIV infection and extrapulmonary TB wer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4.
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停药后的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药类占39.13%、抗结核14.49%、抗生素占9.42%、皮肤科用药占7.97%、免疫抑制剂占12.31%、解热止痛剂占3.62%、神经系统占4.35%、消化系统占2.90%、化疗药占2.90%、内分泌和代谢药占2.17%、其他占0.72%。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2%、胆汁淤滞型占40.5%、混合型占23.3%。 结论:抗菌素引起的肝损害减少,中药引起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几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将每种药品配制高低2种浓度,加至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再接种临床分离的结核杆菌菌株,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202株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硫酸盐、乙胺丁醇、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5.7%、22.3%、5.9%、32.2%、11.4%;全部耐药菌株约占3.5%.结论:乙胺丁醇可作为结核病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结核分枝杆菌对几种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工作中,应增加药敏试验药物品种.  相似文献   

16.
宋良玉 《西部医学》2011,23(7):1300-1301
目的探讨何首乌所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因服用何首乌所导致药物性肝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6例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26例患者经相应保肝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病例,患者痊愈时间28~58 d,平均(36.4±9.5)d。结论何首乌致肝炎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未清楚,可能与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对疾病诊断时监测转氨酶的结果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179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引起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以各类中药为主,占44.2%,其次为抗生素,共占24.6%;其中抗结核药物占13.4%;潜伏期大多数为1~8周(64.8%),但不少病例(26.8%)用药至发现肝损伤时间〉12周.临床类型主要为胆汁淤积型(57.5%),重型肝炎少见;主要表现有乏力(54.8%)、纳差(61.5%)、黄疸(65.4%).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病因中以中药为主,临床分型主要为胆汁淤积型,详细询问用药史和用药过程中监测肝功能是诊断的关键.应积极建立我国药物性肝病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以利临床医生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避免延误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人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为主。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与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差异,但合并有慢性肝炎的病人其病情较重。结论①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以抗生素、抗肿瘤药多见,但中草药也不容忽视。②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为黄疸与转氨酶升高,与普通病毒性肝炎无明显特异性。经保肝、降酶、退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也可引起重症肝炎而死亡。③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赵勇 《吉林医学》2013,34(16):3094-309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对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治疗合并低蛋白血症的16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ALB<35 g/L,ALB<30 g/L,ALB<25 g/L)分为轻、中、重三组,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216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率为7.4%,病例组中轻、中、重度低蛋白组出现肝损害率分别为16.3%、35.2%、3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血清ALB水平与其肝损害率呈负相关(r=-0.973,P=0.027<0.05)。结论:在抗结核的治疗过程中,低蛋白血症使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刘焰  崔庆 《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46-14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期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401例,其中发生肝功能损害者64例,分析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饮酒、肺结核病类别、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1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5.96%(64/401),统计显示:HBsAg(+)、每周饮酒≥500 g、复治、≥60岁的高龄者在肝功能损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功损害的发生率分别是41.07%(23/56),25.68%(19/74),19.67%(12/61),26.97%(48/178);而性别与药物性肝损害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HBsAg(+)、饮酒、复治及高龄的结核病患者是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