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正骶前肿瘤发病率低,Mayo Clinic报道平均每40 000例住院病人中仅有1例骶前肿瘤病人,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传统手术创伤较大,视野显露困难,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步应用于骶前肿瘤的手术治疗[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例骶前肿瘤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腹腔镜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资料,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直肠指诊、B超、CT确诊,均行手术切除,其中经腹前切除10例,经骶尾部切除9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切除1例。结果肿瘤完整切除17例,大部切除3例,其中联合邻近脏器切除3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其中大出血3例,误伤直肠1例,术后骶尾部切口坏死并感染2例,术后排尿困难1例。16例患者平均随访15(3~36)月,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获随访14例,复发2例,死亡1例;大部切除的患者获随访2例,均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入路,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应完整切除,并积极防治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曹猛  牛露伟  宋军  徐为 《腹部外科》2016,(4):289-2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23~68岁,平均36.9岁。病程10 d至7年。所有病人术前均经过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定位,其中经骶尾部入路25例,经腹入路24例,经腹经骶尾部联合入路7例。其中6例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结果本组病人良性34例,恶性22例;肿瘤完整切除39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术后发生骶前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直肠瘘1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肿瘤切除者,复发4例,死亡1例。肿瘤未切除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直肠指检以及B超、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其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是骶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对并发症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是原发性骶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经骶切除的适应证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990年11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的36例骶前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6例骶前肿瘤包括13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良性肿瘤占72.2%,恶性肿瘤27.8%。其中经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第4骶骨以下、并与周围重要脏器无粘连及指诊可触及瘤体一半、并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的23例入选经骶入路手术组。全组手术时间43~210(平均94)min;出血量为30~2000(平均350)ml;住院时间8~16(平均10.7)d。患者无术后死亡。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骶前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CT和/或MRI做出诊断,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患者21~63岁,平均(40.8±13.5)岁;肿瘤直径平均(6.7±2.1)cm。结果: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350.2±118.3)ml;6例患者术后24~72 h肠道功能恢复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1.2±7.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排尿及性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皮样囊肿2例,良性畸胎瘤1例,间质瘤1例(高风险),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腹腔镜下切除骶前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发生;其他手术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损伤1例和骶前脓肿1例,予再行乙状结肠造口并引流伤口后痊愈;骶部切口疝1例予补片疝修补术后痊愈.结论 经骶入路切除低位骶前肿瘤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横切口行骶前肿瘤切除的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骶尾部横切口、离断骶尾关节进入骶前间隙,游离肿瘤两侧以及上下极,再游离并离断与盆腔脏器的紧密连接,切除肿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平均110(30~20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80(60~150)min,住院时间平均8(6~14)d,无盆腔脏器(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等)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无明显骶前积液,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8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8例,3年以上20例,1年以上6例,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囊肿或上皮样囊肿21例,良性畸胎瘤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良性间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副节瘤2例,淋巴管瘤2例,苗勒氏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经骶尾部横切口切除骶前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骶尾途径直肠及骶前肿瘤切除手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分析2007-2010年治疗的8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5例经骶尾部切除,1例经腹切除,1例经腹骶联合切除,1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病理类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良性畸胎瘤)1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淋巴管囊肿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无死亡病例。结果表明:(1)直肠指诊、直肠腔内超声、CT检查、MRI检查对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2)原发性骶前肿瘤应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1.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相似文献   

12.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Dec. 26, 1996; accepted on July 8, 1997)  相似文献   

13.
外科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B超、CT或MRI检查,并行DSA8例,IVP 2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88例,姑息性切除18例,未切除1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1例,切口感染9例,腹腔感染6例,切口裂开5例,术后出血4例,肠梗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88例肿瘤根治性切除者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91.2%和25.1%,姑息性肿瘤切除者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4.1%、27.7%和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CT、MRI和血管造影对判断肿瘤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提高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生存率的最重要的手段,联合脏器切除能提高肿瘤的完整切除率,良好的手术技能是提高手术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远离肝门,74例邻近肝门,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除术34例;行肝切除术74例。74例邻近肝门者中邻近第一肝门30例,第二肝门22例,第三肝门15例,邻近3个肝门者7例。结果远离肝门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51.2±112.7)ml,平均阻断时间(20.3±11.8)min,术后发生出血1例(2.9%),胸水2例(5.9%),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邻近肝门组(P<0.05或P<0.01),后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31.3±233.5)min,平均阻断时间(45.5±25.3)ml,术后出血6例(8.1%),胸水11例(14.9%),胆漏3例(4.1%)。7例邻近第一、二、三肝门的患者,其瘤体直径达(13.5±5.4)cm,术中平均阻断肝门时间(85.4±28.5)min,术中出血量达(1 507.8±228.1)ml,与其他邻近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及第三肝门三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首选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对瘤体位于肝实质并累及肝门者可行肝叶或半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乳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1±2.2)cm,左侧49例,右侧41例,21例有腋淋巴结肿大,其中19例术前误诊为良性肿瘤而行局部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确诊53例,术前细针穿刺确诊18例。行乳癌根治术(Hal-sted法)49例,改良根治术41例,其中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Ⅰ式(Patey手术)29例,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Ⅱ式(Auchinc loss手术)12例。21例腋淋巴结肿大者行术前辅助化疗,术后均行化疗。结果确诊典型和不典型髓样癌各45例,其腋淋巴结转移率无区别。均获随访,时间5.8(1.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8.9%。结论乳腺髓样癌预后较好,术前应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手术加辅助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例PCN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确诊率为61.5%(8/13),CT确诊率为84.6%(11/13),肿瘤切除率为84.0(11/13),术后发生胰漏、切口感染各2例,腹腔感染1例。10例平均随访3.6年,3例死亡,其余均无复发。结论PCN术前定位困难,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与胰腺假性囊肿鉴别。外科手术是PCN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输尿管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输尿管下段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通过术中冷冻及术后病理证实,24例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息肉,1例为平滑肌瘤。术前经B超、IVP、MRU、输尿管镜检查等确诊16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联合应用B超、IVP、MRU、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输尿管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瘤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采用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肾输尿管及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该术式安全、有效,可确保完整切除全长输尿管。  相似文献   

18.
A rare case of presacral neurilemoma is reported herein. Despite the large size of the tumor and the extensive destruction of the sacrum, the patient was almost asymptomatic. Accurate diagnosis depends on careful rectal examination and 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 is the most useful single investigation. Surgery is the only treatment and for large lesions, the abdominal approach is usually preferred. Recurrence is rare and patients live a long, symptom free life even after partial re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