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泽东  陈以国  林正浩 《中医研究》2008,21(2):62-62,F0003,F0004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井穴与合穴之间的关系,探求“补井补其合”理论的试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成年人,男女各半,取手三阴经的井穴与合穴,以艾条温和灸刺激二穴,利用经络定位仪测定二穴的电流量,通过其前后变化来研究井穴与合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手三阴经的井穴与合穴之间具有相关性,二者可相互影响;合穴的电流强度要大于井穴的电流强度。结论:合穴为多气多血之穴及“补井补其合”的理论有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三阳经井穴与合穴之间皮肤电流是否具有相关性,为古人"补井补其合"的理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人,男女各半,取手三阳经的井穴与合穴,以艾条温和灸刺激二者,利用经络定位仪测定其电流量,观察前后变化。结果除艾灸商阳穴对曲池穴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外,艾灸手三阳经其他井(合)穴,本经合(井)穴电流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1),电流变化与刺激量成正相关。其中井穴对本经合穴的影响大于合穴对本经井穴的影响,合穴的电流强度要大于井穴的电流强度。结论手三阳经的井穴与合穴之间电流相互影响,说明合穴为多气多血之穴有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真晖  黄泳 《国医论坛》2007,22(2):15-15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是指根本、开始,对应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井穴;"本"是指树根,在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根"与"本"部位都是在下,皆为经气始生始发之气,为经气之所出.但我们知道,十二经脉中除手三阳与足三阴6条经脉是从四肢发出外,足三阳经与手三阴经并非如此,比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安页中,手少阴心经起于胸中等.也就是说,经脉未必都是起源四肢,可是为何井气都起于四肢"本根"部发出的井穴呢?  相似文献   

4.
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祝维华周伟平(江西省广丰县人民医院广丰334600)关键词商阳穴点刺放血临床应用商阳穴位处手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针灸甲乙经》称其为绝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称五腧穴中井穴为经气所出之处,即“所出...  相似文献   

5.
将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采用同一的6×6拉丁方实验设计,把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的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与内关穴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在同等条件下分析比较了电针对正常人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在正常人和不同性别正常人的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五输穴和内关穴之间,各穴位组对左心功能的电针效应均无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沈雪勇 《中国针灸》1998,18(8):511-512
十二经合穴中,手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的合穴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症,而手三阳经的合穴却很少用于或不用于相应腑病的治疗。有人对手三阳经合穴的这一主治特点感到不可理解,也有人认为这不符合《内经》“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其实,《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所说的“合治内腑”中的“合”,并非指各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是指六腑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在提出“合治内腑”后所举“合”穴皆为下合穴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足三阳经所属内腑均合于足三阳经五输穴中的合穴,而手三阳经所属内腑为何不合于手三阳经的合穴,而要…  相似文献   

7.
井穴为五输穴之首穴,为十二经脉之气所出始发之源,又为阴阳经史会之所.从五输穴的排列顺序、井穴配属五行、井穴配属天干、“根结”理论及临床治疗作用等方面可以很好地理解井穴为五输穴之始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正> 十二井穴即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主右共十二穴。分属手三阴、三阳六经。“井”者,经气所自出也,如水之源,经气始行于此。以上十二井穴是急救泻热之效穴,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凡一切属热、属实、气滞血凝之急性热性病,均可采用十二井穴放血疗法,以达到泻热、降逆、镇惊、安神、通闭开窍之目的。不少危重患者,经采用十二井穴放血治疗,并适当配合其他穴位,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屡见不鲜。今举数例,以兹验证。  相似文献   

9.
艾灸井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灸井穴的临床应用鞠传军艾炳蔚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井穴多位于四肢未端,“井”被喻作水之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井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一切热、实、气滞血凝的急性病,都可采用井穴针刺或放血,以达到泻热、降逆、镇惊...  相似文献   

10.
液门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间,在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三焦在五行属火,荥穴在五行属水,液门穴以水制火,为清热泻火、消炎止痛、通经活络的神奇要穴。而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位于手背部第四、五指掌关节的后方,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有畅行三焦气机,调节体液循环的作用。液门、中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20分,每空0.5分) 1.《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2.中脘上下左右各二寸,分别是:巨阙,下脘,梁门,梁门。 3.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禾髎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巨髎是足阳明胃经穴,和髎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4.外踝上七寸平线上是足少阳胆经的阳交,外丘;是太阳膀胱经的飞扬,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 5.太洲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肺的原穴,八会穴中的脉会。 6.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7.关于经脉的气血多少,《素问·血气形志  相似文献   

12.
荥穴与合穴是十二经脉在五输穴中两个特定腧穴,所谓的"所溜为荥","所入为合";其中手足六阴经的荥穴在五行属火,手足六阴经的合穴在五行属水;笔者根据五输穴荥(火)、合(水)穴的主病,"荥输治外经,合治内火","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经满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荥主身热,合主逆气而泄"这些经典理论,科学合理的辨证,巧妙而灵活地将阴经的荥(火)穴与合(水)穴配合应用,治疗一些内、妇科杂症,并列举案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手指头的疼痛、麻木与否,可以预测疾病的有无。中医经络学说有云,手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心包经、少阴心经)从胸走头,手三阳经(阳明大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并连接相应的脏腑。人们手指头上有很多经穴,分别与相应的经络、脏腑联系。如果某个指头尖有疼痛、麻木等不适的感觉,表明相关经脉、脏腑可能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手是人体最灵巧的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手无意识地早已担任起重要职责,诸如我们洗脸、穿衣、吃饭等等处处离不开手的协作。 按中医的经络理论来讲,手指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起止点,手的三阴三阳经在手指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可见,手部贯穿着阴阳六经经脉。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量健康人体十二井穴体表温度,探讨井穴温度的高低与其所属经脉气血盛衰的关系,旨在为针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6名年龄在23~31岁的健康青年为受试对象,规定时间和地点,在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的环境中,用红外测温仪分别对其十二井穴进行测量。每穴连续测量3次,最后求得平均值,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人体十二井穴体表温度的范围为(28.81±3.64)~(31.70±3.46)℃;六对阴阳表里经井穴温度对比,只有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井穴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阴经井穴和六阳经井穴温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六阴经井穴温度高于六阳经井穴温度;上肢井穴温度与下肢井穴温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井穴温度高于下肢井穴温度;左侧经脉井穴温度和右侧经脉井穴温度对比,右侧阳经井穴温度高于左侧阳经井穴温度(P<0.01)。结论:在生理状态下,人体十二井穴的体表温度低于腋下体温;阴经井穴温度高于阳经井穴温度,上肢井穴温度高于下肢井穴温度,右侧经脉井穴温度高于左侧经脉井穴温度。这种各部位井穴正常体表温度之间的差异与其所属经脉气血盛衰有一定关系,因而对于临床诊断经络、脏腑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的分析,研究整理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通过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出1986—2017年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相关的临床文献,建立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归纳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在临床上的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腕管综合征选取的腧穴主要为大陵、合谷、内关、外关、阳溪和鱼际;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三阴经中的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阳经中的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所选腧穴的所在部位主要为上肢部;五输穴是主要选取的特定穴,其次是原穴和络穴,再次是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腕管综合征对于早期、轻症效果明显,临床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重用特定穴,并且常在病变部位选穴。  相似文献   

17.
依据<内经>等文献提供的线索,分析了三阴三阳的来源和各自阴阳的含量,指出阳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阳明、太阳、少阳,阴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太阴、少阴、厥阴的内在含义.根据五(六)脏所处部位确定各自的阴气含量,按照阴气多配多、少配少的原则,五(六)脏与三阴相配.膈以上脏联系手经,膈以下脏联系足经,完成六阴经的命名.六阳经的名称与相表里的阴经对应,阴经联系手(足),阳经亦联系手(足),阴经所属脏的阴气多寡与阳经所属腑的阳气多寡相平衡,以此为原则,完成六阳经的命名.强调十二经脉的命名蕴含有深奥的中医理论问题,特别是中医借阴阳及三阴三阳,说明人体从整体到系统和大体器官水平的生命现象,所揭示的科学原理--"阴阳无限可分性"及其意义,一定能够指导现代生命科学从整体到分子生物水平生命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包括三阳经、三阴经的辨证,主要用于感寒即发的伤寒病辨证。三阳经多热、多实,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经多寒、多虚,主里,以五脏病变为基础。在治疗上三阳经重在祛邪,三阴经重在扶正。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针灸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阐述人体内存在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部分。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体,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三阴经分布于肢体内侧,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居中。三阳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居中。三阴属于脏络腑关系,三阳属于腑络脏关系,它们相互联结,共同形成一个密布周身的网络体系。经络学说中的奇经八脉是沟通和连接十二经脉的较大支脉,但它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故称奇经八  相似文献   

20.
经络的三阴三阳称谓及其临床意义/王居易(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北京100700)主题词经络/历史,阴经/历史,阳经/历史,手经/历史,足经/历史经络的称谓指;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后世多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