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44v3和CD44v6在溃疡性结肠炎与其他类型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D44v3和CD44v6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与对照组(包括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其他类型结肠炎)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粘膜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UC组患者CD44v3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8%和56.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5).UC组与感染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性结肠炎病及克罗恩病分别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 CD44v3和CD44v6的检测有助于鉴别UC和感染性结肠炎等其他类型结肠炎.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是结肠性腹泻的常见原因,临床常难以鉴别。有研究报道,UC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肠黏膜CD44v3、CD44v6表达增强,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则减弱,这些指标可能有助于鉴别UC与IC。本研究检测UC和IC患者的血清ANCA、结肠黏膜CD44v3、CD44v6、TG即1表达,以判断其是否有助于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与感染性结肠炎(IC)均为结肠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即使综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表现,仍有部分UC与IC难以鉴别。目的: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CD44v3、CD44v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UC和IC中表达的差异,为两组患者提供有用的鉴别指标。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CA和ANCA靶抗原: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黏膜CD44v3、CD44v6和TGFβ1的表达。结果:血清ANCA检测UC患者阳性率IIF法为48.1%.ELISA法为33.3%.而IC组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肠黏膜CD44v3、CD44v6在UC患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8%、56.3%,而IC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结肠黏膜TGFβ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ANCA和结肠黏膜CD44v3、CD44v6的检测有助于鉴别UC与IC。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隆病(CD),约10%~20%病例通过大体和光镜检查不能确诊,由于二者在自然病程、并发症及复发等方面并不相同,因此需要一个正确鉴别诊断指标。已有的几种免疫学指标如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尚不能作为鉴别诊断敏感且特异的金指标[1]。近年,Rosenberg等[2]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C患者结肠隐窝上皮细胞CD44v6明显升高,而CD则无此改变,认为CD44v6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可靠指标。但由于所用试剂及检测方法不同,对CD44v6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并不一致[3-6]。为此,本研究采用灵敏先进的流式细胞技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检测炎症性肠病患者活检组织中CD44v6变化,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结肠黏液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 43例结肠黏液腺癌术后留取的新鲜组织为观察组,非肿瘤性结肠黏膜新鲜组织23例为对照组,均制备单细胞悬液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CD44v6和Survivin表达。结果两组CD44v6和Survivin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4v6和Survivin表达量与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和增殖指数均密切相关,CD44v6的表达与肿瘤是否浸出肌层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D44v6和Survivin呈正相关。结论结肠黏液腺癌中CD44v6和Survivin的表达异常,不仅可以促进病变形成,还对病变进展有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44v6、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结肠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6、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及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09%(32/47)、74.47%(35/47),CD44v6及Ezrin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5.00%(5/20)、100.00%(20/20),有淋巴转移患者的Ezrin蛋白、CD44v6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肠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结论 Ezrin蛋白、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蛋白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蕙 《山东医药》2009,49(14):69-70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性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44v6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3.3%,癌旁组织中为40%,正常组织中为阴性,两两比较,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健康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和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CD44v6的检测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浸润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CD44v6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110例HCC组织中CD44v6及p116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HCC中,CD44v6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7%和34.5%。CD44v6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和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p16阳性表达的HCC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和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44v6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59,P<0.005)。结论CD44v6和p16表达与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中CD44v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与不同期别的CIN间CD44v6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无关。认为CD44v6在CIN的分化、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早期诊断和评估CIN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及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CD44v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例取自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癌旁胃黏膜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术前和2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CD44v6水平,免疫组化SP法测定4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和20例癌旁胃黏膜标本中CD44v6的表达。[结果]①胃癌患者血清中CD44v6[(177.21±46.48)μg/L]高于正常健康者(P<0.01)。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77.5%,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中的表达(P<0.01),CD44v6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呈正相关性。[结论]CD44v6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并且可反映机体肿瘤的负荷状态及预测肿瘤的进展;检测CD44v6的血清含量可能为胃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s、CD44v6、F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s、CD44v6及Fas基因蛋白在58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Fa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肺组织,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CD44s在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及45.5%,CD44v6,在鳞癌和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1%及40.9%,CD44s、CD44v6在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腺癌(P均<0.05).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通过CD44分子的构型改变,降低Fas表达,逃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CD44s、CD44v6及Fas蛋白的检测可能为评价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3,v6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研究CD44v3,v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CD44v3,v6的表达.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7.77mo.结果CD44v3,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3%和57.9%.CD44v3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阴性、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60.2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5);CD44v6阴性、阳性患者的5 a生存率分别为80.39%,60.00%,两者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9).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44v3,v6蛋白与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相关,CD44v3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移相关黏附分子44v6(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乳腺浸润性癌中VEGF、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45)和90.2%(83/92),且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3/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6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45)和85.9%(79/92),而且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1/5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97,P<0.05)。结论 VEGF、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可能在乳腺癌的远处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CD44v6在的直肠癌及直肠系膜内的表达,从分子水平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科学性.方法: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7例于直肠癌组织、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cm)、直肠系膜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5cm)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直肠癌组织中CD44v6高度表达,正常直肠系膜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0/20)与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cm)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15/47)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与直肠系膜远端切缘(4/47)无差异(P>0.05).同时发现直肠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淋巴转移(有vs无:88.5%vs61.9%,P<0.05)和临床分期(DukesC-DvsA-B:88.5%vs61.9%,P<0.05)有关.结论:对直肠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直肠系膜局部病变程度;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长度至少比肿瘤平面多5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α-连环素和CD44v6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地检测胃癌组织和胃癌的癌旁正常黏膜这两种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将二者的表达情况和胃癌病人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部分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表达减少或消失,而在正常黏膜中α-连环素均正常表达。α-连环素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胃癌的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胃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05)。在正常胃黏膜中CD44v6无表达,而在部分胃癌组织中CD44v6呈阳性表达,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CD44v6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胃癌的部位及病理分级无明显厢关性(P〉0.05),与理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有异常表达;胃癌的远处与原转移发肿瘤组织中α-连环素和CD44v6的异常表达有关;α-连环素和CD44v6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或漏诊率,已有研究显示CD44v6和Galectin-3是与细胞周期调控或与粘附有关的特殊蛋白质分子,无论在蛋白或mRNA水平,这两个指标的表达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两项指标与甲状腺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 OPN)及其受体CD44v6在肺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9例癌旁组织、肺原位腺癌(AIS)、伏壁样生长为主型腺癌(LPA)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OPN、CD44v6的表达情况。检测H358细胞(原位癌细胞系)和A549细胞中OPN、CD44v6蛋白及mRNA的表达,Transwell 试验观察OPN、CD44 v6对H358细胞、A549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OPN、CD44 v6在LPA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AIS及癌旁组织,AIS高于癌旁组织,OPN与CD44v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0.05)。 OPN、CD44v6及OPN mR-NA、CD44v6 mRNA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H358细胞。 Transwell试验提示OPN对A549细胞的趋化作用高于H358细胞。使用OPN抗体阻断OPN对两种细胞的趋化作用,两种细胞穿过数均减少;阻断CD44 v6受体通道后,OPN对两种细胞的趋化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OPN-CD44 v6复合体对肺腺癌的侵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OPN有望成为评估肺腺癌进展及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或漏诊率,已有研究显示CD44v6和Galectin-3是与细胞周期调控或与粘附有关的特殊蛋白质分子,无论在蛋白或mRNA水平,这两个指标的表达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两项指标与甲状腺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粘附因子CD15、CD44v6和CD54(ICAM-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51例肝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15、CD44V6、CD54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倾向)进行分析。CD15、CD44v6和CD54在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中分别为40%、45%、55%,在低危组中分别为13%、19%、19%;CD15、CD44v6和CD54在HCCⅡ级中分别为10%、20%、20%,在IV级中分别30%、50%、50%。结论:CD15、CD44v6和CD54的异常表达与HCC分期和侵袭转移有关;利用CD15、CD44v6和CD54等预测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可能是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