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 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共315例,其中输血反应占比73.97%(233/315),输血不良事件占比26.03%(82/315)。同期输血人次271 328,输血反应发生率0.858 7‰(233/271 328)。同期输血申请单数129 887,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0.631 3‰(82/129 887)。在82次输血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占比82.93%(68/82),非人为因素占比17.07%(14/8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份是预测输血反应率的显著指标(P<0.05),但年份在预测输血不良事件方面并不显著(P>0.05)。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监控其发生率,并利用管理工具对不同类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质量改进,可降低输血医疗风险,是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分血的临床应用,总结临床成分输血的护理。[方法]加强成分输血的监督,严格管理,规范临床输血的护理行为。[结果]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结论]加强成分输血的护理管理,可保证安全输血、防止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董海伟 《临床医学》2013,33(8):112-113
目的 总结临床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差错及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生的46例输血差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对比分析中得出技术差错为4.3%,非技术误差为95.7%.结论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输血科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技术,严格按输血技术规范和护理核心制度操作,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各项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血危急值的设立及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临床用血质量和输血安全,通过查阅国内外输血科指南、相关文献并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建立了14项临床用血危急值项目并于2013年1月纳入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程序。本院输血科2013-2015年共记录临床用血危急值554例,实际临床用血248例,占44.8%;通过对临床用血危急值管理实现了急诊用血、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抢救用血、大量输血等用血100%安全及时;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处理100%;非计划用血下降50%;输血相关标准差错减少87.5%,有效提高了及时安全用血比率,减少了引发输血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对临床用血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消除手术室安全隐患,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安全。方法: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防接错患者、做错手术部位、输错血以及敷料或器械遗留体腔;妥善搬运患者,防止患者意外受伤;标本留取及送检过程严格执行《标本留送制度》,防止标本损坏、丢失;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结果: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结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JCI标准分析临床给药差错,对给药相关流程进行改进,以确保正确安全给药。方法 对华山医院东院2007年1月~2010年5月发生的69例临床给药差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69例给药差错中按照发生类型未给药漏给药24例,给药剂量时间方法错13例,药物错12例,床号姓名错9例,多给药5例,医嘱输入电脑错误4例,青霉素类未做皮试2例;差错发生者中以工作≤3年最多,占74%,随工作年限的增加差错发生率逐渐降低;按照发生科室分中心ICU占到49%,而所有其它病房占到51%。结论 给药差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出现的不安全事件之一,严格执行JCI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正确安全的给药。  相似文献   

7.
输血配合禁忌将引起危险的溶血性反应。一般容易发生输错的原因为:采血时错贴血瓶或血样品的标签;拿错血样品或滴错血细胞悬液;错误登记或看错结果;发血时拿错血瓶以及输血前不核对;血液变质未及时发现等。床头配血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和找出原因,从而防止或减少因工作不慎而造成的事故。我院自1959年至今曾发生过2例血瓶血与标本血不符(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从而减少给药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用药。方法对38例发生给药差错病例进行分析,采取举办给药差错案例分析讨论会、强化护士给药安全意识、加强查对制度的督查、加强有效沟通的培训与督查等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实施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后降低了给药差错发生率(P﹤0.01)。结论加强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10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输血治疗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10例为对照组。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46.00%(46/100),过敏反应占54.00%(54/100),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两组在输血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输血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及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5h,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00%(88/100)和51.00%(51/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存在一定风险,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和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等是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血液成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临床输血操作,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对住院患者输血制度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狠抓贯彻落实,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制定输血管理制度流程,将执行输血制度纳入到病房护理管理中.结果 2007年对修改输血管理流程前后的调查,结果 显示输血方面的问题得到明显纠正和提高.与2006年比较优质率从68.42%提高到85.96%.结论 应用输血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护士对临床输血安全的质量管理能力,进一步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本院全院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对照组(未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为研究组(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对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0.283%)明显高于研究组(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5,P0.01);对照组护理差错事故的类别主要是错服、多服和漏服药,护理人员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研究组护理差错事故类型主要为导管脱落,原因主要是习惯性定势。结论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但仍然没有达到零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需要针对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管理措施作出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输血申请不合格的原因,探讨改进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698例不合格输血申请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结果不合格的输血申请各个科室均有,主要集中于输血量较大的血液科、胸外ICU、SICU等科室,不合格的原因包括申请单不合格(主治医师未审核盖章、护士未签名、申请单污染或打印不清晰)与合血标本不合格(血量不够、样本泄漏、标本联号与申请单不一致或不清晰、未重新抽合血标本、抽错患者),其中合血标本不合格占92%。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教育,强化操作培训以及细化临床使用手册,可减少输血申请环节的差错,以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3.
80例护理差错事故原因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某院发生80例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某院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时间、差错事故的当事人,按有关护理人员的学历、工龄等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结果:执行制度不认真(48.75%)、处理医嘱错误(15%)、工作脱节(10%)、医疗缺陷(8.75%)、管理缺陷(7.5%)、专业知识缺乏(6.25%)是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不同学历、工龄差错事故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对防范差错事故的认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医护沟通及医院管理,普及法律知识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评价县级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现状。方法建立"临床输血质控监查体系",分组方式以"体系"建立前后2017—2019年间同期时间段患者入组:分析整理2018年12月—2019年5月景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进行输血治疗的18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12月—2018年5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进行输血治疗的1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输血全过程系统的质量监控安全输血合格率、备血标本采集合格率、输血申请单送检合格率为指标,两组间数据的采用统计学t检验、差异性比较。结果输血全过程系统的质量监控安全合格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分别显示,输血前指征符合率为178例(96.22%)、127例(80.38%),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的完整性为175例(94.59%)、130例(82.28%);输血中过程记录的完整性为179例(96.76%)、144例(91.14%);输血后输血后效果的评价为165例(89.19%)、127例(80.38%),2组数据比较t=5.518,P0.01;输血备血标本采集、申请单送检合格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数据分别显示,备血标本采集为178例(96.22%)、143例(90.51%),申请单送检合格率为176例(95.14%)、139例(87.97%),2组数据比较t=8.822,P0.01。结论严格输血管理,建立完善临床输血质控监查系统,对临床输血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数据比较及监控,是一项有效的推动基层医院输血医学进步的措施;能进一步为县级医院临床输血提供高效、安全的临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输注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5-2018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相关记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和特点,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2015-2018年共输血35363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31例次,总发生率为0.37%,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均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分别占57.25%和38.17%。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血小板最高,为0.78%,悬浮红细胞次之,为0.4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次随自体血回输增多而逐年递减。输注同样剂量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病例组输注效果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降低,自体血回输对减少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有一定作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把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持续开展并扩大自体输血覆盖面,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13-2015年输血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方案,不断持续改进,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输注。方法分别列出2013-2015年各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计算各拒收原因占百分数比例,统计χ2值与P值,对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实施持续改进方案。结果 2013-2015年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251例(占2.53%)、185例(占1.39%)、157例(占0.91%),χ2=11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分别为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血标本采集管用错、血标本采集管无标签或填写不清、血标本量3 m L(儿科除外)、血标本被稀释、血标本溶血(溶血疾病除外)、血标本经肝素或大分子物质治疗过、申请单血型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输血史及妊娠史漏填或填错、申请单Hb、Hct及输血前4项漏填或填错、申请单血液品种及血量漏填或填错、申请单预定用血日期漏填或填错、申请单两级医师签字漏填或填错。总共13项原因,前11项原因百分比都有逐年下降趋势,只有最后两项百分比却逐年上升。结论重视输血科标本接受核对问题,增强对护理人员"输血采集血标本的管理制度"的培训,输血科工作人员及临床送检标本人员严格执行"输血标本验收核对制度",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洪敬  朱华芳  张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86-1586,F0003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211”静脉输血安全查对流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改进医嘱查对、采集合血标本查对、取血环节查对以及病房护士静脉输血前查对等4个重点环节流程,将自行设计的“211输血查对记录表”应用于护理工作。结果 改进后无输血差错,有效防制输血不良事件157例。结论 改进后的静脉输血查对环节,使于护士临床应用、管理者监督检查,能有效防范环节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711-1712
目的加强ABO亚型血型安全输血管理,防范亚型不符造成的输血安全隐患。方法对输血科41例正反定型不符血液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吸收释放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血清学检查。结果 41例ABO血型亚型中共检出12个种类,其中A亚型17.07%(7/41),B亚型78.05%(32/41)。结论安全输血中ABO血型准确鉴定是一项重要内容,应及时采用多种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保障临床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许多医院护士与病床比例还远远不及标准的水平,由于病人多,护士劳动负荷重,工作忙乱,出现手术室护士接错病人、手术部位模糊、术中出现输血差错等,造成不良后果,我科巧用静脉输液粘贴单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本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分析,探讨其对安全输血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输血的患者38 722例,根据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分析,筛选出阳性患者并做特异性分析,交叉配血使其能够安全有效的输血。结果 138 722例患者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278例,占0.717%。其中男性患者阳性率为0.214%,低于女性患者(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无输血史及无妊娠史的不规则抗体患者阳性率为0.114%,低于有输血史或有妊娠史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78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特异性抗体患者128例(46%),其中RH患者98例(35.3%),MNS患者20例(7.2%)及其他特异性抗体患者10例(3.6%);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50例(54%,150/278),其中冷自身抗体患者68例(24.5%),其他非特异性抗体患者82例(29.5%)。结论 1广西中北部地区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分析与全国其他各地相差不大,属于正常情况。2通过输血前不规则筛选指导患者输血配血,对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分析和交叉配血,在安全输血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