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所取得的成果 ,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宜昌市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1993年起 ,按卫生部和湖北省卫生厅统一部署 ,宜昌市组织实施了 6次 12轮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 ,现将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6次 12轮强化免疫资料均来源于宜昌市各县 (市 )卫生防疫站上报的统计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昌市统计局年鉴。1.2 方法按《湖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实施方案》,并结合宜昌市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 ,每年 12月5~ 6日和次年元月 5~ 6日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 (下称脊灰 )的目标 ,襄樊市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 ,从 1993年起 ,于每年 12月 5~ 6日和次年元月 5~ 6日连续开展了 6次 12轮全市范围的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现将 6次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正确评价我市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为巩固我市消灭脊灰成果 ,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湖北省制定的全国、全省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统一进行。1 2 资料来源 所有数据来源于市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强化免疫总结资料。2 结果2 1  6次强化免疫的报告接…  相似文献   

3.
我市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从1993年起相继开展六次十二轮全市范围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为我市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六次强化免疫活动中各县(市、区)上报的统计表及省、市卫生防疫站抽查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阳江市统计局。1994~1997年阳江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报告数据。1.2评价方法用市统计局公布出生儿童数对我市六次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进行评价。用队列法对我市六次强化免疫活动进行评价。2结果2.1…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1994~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日活动评价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冯永庄,汤奋扬,刘斌,张艺飓,徐凌云,刁连东为评价我省1994/1995年度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的效果,我们对调查登记和服苗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罗区 195 2~ 1981年报告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 119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 62 / 10万 ,1963年和1972年曾发生两次流行 ,分别发病 19例和 5 8例 ;1982~ 1990年报告 5例 ,年平均发病率 0 143/ 10万 ;1991年以后已连续 9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现对新罗区消灭脊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以促进今后的工作。1资料与方法疫情资料 1990年及以前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1991年后来自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免疫资料来自新罗区卫生防疫站接种率年度统计报表 ;病原学资料来自福建省脊灰实验室及国家脊灰实验室 ;人口资料来自新罗…  相似文献   

6.
<正>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县自1978年起科学有效的实施了脊灰疫苗计划免疫,1990年起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实施了强化免疫,并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有效的控制了脊灰的发生和流行,1990年以来,连续14年没有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提前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强"无脊灰"状态的脊灰防治措施,现将我县消灭脊灰工作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巩固近几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的成果,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消灭脊灰目标,襄樊市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于1996年12月5~6日和1997年1月5~6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强化免疫服苗活动。现将登记报告的强化免疫接种率作一评估。一、材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湖北省96/97年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活动实施方案》,在对适龄儿童摸底登记的基础上,统一服苗,统计报表按要求逐级上报。2.强化免疫服苗对象:全市所有0~47个月龄即0~3岁的儿童,为本次强化免疫对象。3.评估方法:用登记的上报…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策略和效果。方法 对珠海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接种资料及脊灰免疫学,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期(1961-1964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每年均有脊灰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4.73/十万;使用OPV时期(1965-1978年),发病率下降,年均发病率1.56/十万;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2年)和消灭脊灰时期(1993-2000年),连续22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主要采取策略有:(1)常规免疫;初期不定期上门接种或突击接种,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统一免疫程序,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和集中门诊规范接种,1988-1996年实现儿童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2)强化免疫;1993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8年间21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6.0%以上;(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常规报告,病例快速报告和对哨点医院进行主动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4)不断加强计划免疫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结论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效果显,常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脊灰的有效措施;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敏感,特异的AFP监测系统对准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处理,防止脊灰疫情蔓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开展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迅速提高适龄儿童群体免疫水平,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阻断脊灰病毒的传播和发生。庄桥镇处于宁波北面近郊,交通便捷,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多。历年来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管理是计划免疫的难题,现将近六年来我镇在消灭脊灰活动中,流动儿童强化免疫情况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庄桥镇1993-1998年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中调查、摸底、登记、统计的资料。 2.方法: 2.1.调查:由防疫医生、乡村医生和村妇女…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HO提出了全球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规划,1991年中国政府庄严承诺要在1995年消灭脊灰,安徽省于1990年建立了脊灰监测系统,10年来该系统在查明脊灰的发病情况,确定消灭脊灰策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全省疫情资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旬报、AFP病例个案调查表、省脊灰实验室及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及AFP病例临床诊断结果、各地常规免疫及强化免疫接种率报告等. 1.2 统计方法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 ,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高发病地区。自 1 980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脊灰发病显著下降 ,且于 1 994年正式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主动监测系统至今 ,已连续 8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人。为了更好的收集衢州市消灭脊灰证实工作资料 ,遂将 1 956年以来的脊灰及 AFP病例整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 AFP病例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局。强化免疫和强化查漏补种资料来自各县 (区 )卫生防疫站上报的 OPV(口服脊灰疫苗 )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韶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措施及效果,提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1956~2002年的脊灰疫情报告、计划免疫、AFP监测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自1966年大规模应用脊灰减毒活疫苗以来,常规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1990年起年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1989年起实施强化免疫,脊灰发病率自上世纪50年代的3.65/10万降至80年代的0.34/10万,死亡率由0.16/10万降至0.02/10万,脊灰野病毒传播范围明显缩小。从1991年5月起,连续11年无脊灰病例。结论 实施消灭脊灰措施效果显著,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实现无脊灰目标。但今后仍需继续落实预防接种措施,防止输入病例,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3.
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的意义徐州市卫生防疫站闫家仿在脊髓灰质炎(以下称"脊灰")发病率连续下降的情况下,徐州市1989年出现暴发流行。为了实现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的,自1990年起,我市有计划地开展脊灰疫苗的冬春季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我市强化服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攀钢社区已连续18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为验证本社区是否已进入消灭脊灰的证实阶段,汇总了近10年来的有关资料,评价各项措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表;历年的常规与强化免疫归档资料。接种率调查结果以国家计免三个85%审评为准。12 跛行调查由本站统一印制表格,培训学校校医、幼儿园保健医生及防疫医生,统一诊断标准,对1982~1997年出生儿童逐一调查,有瘫、跛现象者登记确诊。诊断标准按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编《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指南》,肌力按六级法诊断。13 …  相似文献   

15.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主要策略之一。黔南州 1990年开始建立AFP监系统以来 ,经过 10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监测的数据为制定和调整消灭脊灰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并大大地推进了消灭脊灰的进程。目前已进入消灭脊灰证实准备阶段 ,有必要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作一分析评价 ,为进一步改进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来源与方法AFP病例资料来源于全州 12个县市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旬报月报表 ,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提供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灭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炎 )工作 ,目前已进入验证阶段。为了解本市儿童脊灰免疫水平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效果 ,我市 1998年对不同地区健康儿童脊灰免疫水平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苏州市新区和太仓市两个点 ,对 0~、1~、2~、3~、4~ 9岁共 5个年龄组进行采样 ,随机采集末梢血0 .3ml,分离血清 ,置 - 2 0℃冰箱保存备检。1.2 检测方法 由苏州市卫生防疫站按卫生部 1987年下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测定法测定脊灰中和抗体 ,血清以 1:4~ 1:10 2 4倍比稀释 ,抗体≥ 1:4为阳性。2…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按照卫生部的统一布置,1993~1998年.我市开展了5次10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日活动.为了解强化免疫质量,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方案》及其《实施细则》,于1993~1998年规定时间统一在全市5个区(县),对所有0~47月龄儿童进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根据5区(县)上报数据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始,我省有计划地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并加强了脊灰疫情监测工作,1991年始,疫情呈下降趋势。本文对1992年全省脊灰疫情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指导消灭脊灰工作提供数据。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所有资料均由省站计免科收集。二、方法: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调查: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由县级计免专业人员对所有AFP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19.
张玉华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1020-1020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中 ,口服脊灰疫苗 (OPV)发挥了巨大作用。濮阳市自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VAPP)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实现无脊灰后 ,VAPP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对消灭脊灰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现对濮阳市 1992~ 2 0 0 1年发生的VAPP病例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VAPP资料来自全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历年人口统计资料 ;OPV实际接种人数来自 1992~ 2 0 0 1年全市每年常规免疫接种、强化免疫等活动统计汇总数据。1 2 病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莱芜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为无脊灰证实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疾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历年脊灰疫情、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活动、免疫监测等资料利用EPI 2000及Excel 2000进行分析.[结果]莱芜市1957~1989年脊灰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4/10万,1966年发病率最高,达22.72/10万.随着OPV的广泛应用,脊灰年均发病率由OPV使用初期(1961~1972年)的3.02/10万下降至计划免疫时期(1986~1990年)的0.02/10万,1989年后无病例发生.[结论]莱芜市已彻底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达到无脊灰的目标;免疫策略应作调整.以控制疫苗衍生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