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付慧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16-1417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层出不穷,不仅仅是新的中药注射剂的不断增加,而且中药注射剂的剂型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中药注射剂在不良反应方面病例数也在不断的增加,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3年中药注射剂的ADR报道占中药ADR报告总数的77.12%(中药ADR数量占ADR总数的13.15%)。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临床一线的护士对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康艾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相关文献,以利于其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方法以主题词"康艾注射液"进行检索,机检相关数据库,检索报道应用康艾注射液治疗相应疾病的临床研究资料。结果本报告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174篇,其中10篇文献明确报道了康艾注射液ADR。17篇文献表示在临床中使用该药未发生ADR,147篇文献未提及是否出现ADR。并具体对明确报道了康艾注射液ADR的10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结论康艾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ADR发生率较低,主要以过敏症状为主,通过对症治疗症状可很快缓解。因文献中对ADR相关情况记录不够具体,甚至没有记录,这对客观准确地分析康艾注射剂ADR造成困难,建议今后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文章书写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王棋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0-50,52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安全。方法将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处方及护理因素。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常见药物以双黄连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结论积极防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陛。  相似文献   

4.
吴永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73-874
近年来,由于应用中药提取加工制成的抗病毒、抗感染等常用药物的注射剂大量应用于临床,报道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数量急剧增多,我院临床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有: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据报道,使用这些制剂可出现不良反应。为了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临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霞 《当代医学》2009,15(22):137-138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中药理论灿烂瑰宝与中药现代化制药工艺结合的产物,中药注射剂在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病、抗肿瘤及部分应用西药无效的病例中,疗效显著、稳定,如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发挥抗肿瘤作用时,无西药抗肿瘤药的严重不良反应,深受国内外关注好评。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报道增多,中药注射剂ADR受到强烈关注。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有关文献,将其原因分析和临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以来国内医学文献报道的年龄在0-14岁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AOR,男性略多.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类别多为抗炎、抗病毒、抗菌、清热解毒类,累及器官多为全身反应,多在用药1-60分钟内发生.结论 儿童正处于特殊的生理发育期,对中药注射剂的酎受力较弱,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充分重视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并密切观察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ADR)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因素,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产中药材、制剂质量、临床使用等因素。结论应从加强中药材选用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善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加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正确认识中药的ADR、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等方面着手,提升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使用质量,可有效的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穿琥宁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发生规律,防范措施。结果:穿琥宁注射液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发生任何年龄段,发生概率与自然人群分布一致;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数出现在用药40min左右;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药物热等。结论:引起中药ADR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方面,应用方面和机体差别三个主要的方面。应认真贯彻、执行ADR报告制度,减少中药ADR不报或漏报现象,有效形成对发生较多ADR药物的预警机制,从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以其独特的疗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及数量不断增多,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随着临床药学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深入,有关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集中分析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改进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使用也日趋广泛 ,在对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也日渐增多 ,为了促进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 ,减少ADR的发生 ,本文收集了近 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杂志所报道的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全文数据库及《中国药学文摘》 ,本文收集 1994~ 2 0 0 3近 10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10 9例 (不包括综述 ) ,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 ,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认识,针对其常见的原因,提出合理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53例ADR中,轻度不良反应者占73.58%,中度不良反应者占20.75%,重度不良反应者占5.67%.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并非无毒无害,应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3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晓  徐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114-116,12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13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ADR呈多发性,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临床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均可导致ADR的发生。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规范管理,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信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 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涉及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58.34%;其次是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占37.3%.原患疾病中以肿瘤最多,占37.3%.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44.32%;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特殊人群的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最近报道的清开灵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加以综述。揭示了随着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出现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合理使用中药注射荆显得尤为重要。希望在今后使用中药注射剂中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统计近几年来我院2 180例次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病例,通过查阅临床上ADR报告,寻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2 180例中发生不良反应者共有39例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问题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仍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和临床监测,坚持合理用药,是用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重点研究3种(含)以上药物中药注射剂联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中药注射的推广和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1年7月23日至2011年12月23日间的使用中药注射剂的612例住院患者中分成使用1种药物、2种药物联用,3种(含)以上药物联用等3种情况分别抽取27例进行ADR对比.结果其中,使用1种药物出现ADR1例(3.7%),2种药物联用出现ADR4例(14.81%),3种(含)以上药物联用3种(含)以上联用药物出现ADR10例(37.07%).结论在多种中药注射剂联用的情况,ADR出现几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发生的16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ADR/ADE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ADR/ADE中男性122例次,女性64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是致儿童ADR/ADE的主要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ADR/ADE的例数最多,为80例次,占43.01%。所致ADR/ADE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8.72%。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应进一步规范儿童用量,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并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笔者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ADR患者相关资料,探讨其特点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