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丹参单体IH764-3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应用体外肝星状细胞(HSC)培养技术,研究了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物-丹参单体IH764-3对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细胞与主要试剂:肝星状细胞系CFSC,由美国Greenwel教授惠赠,此细胞系特性与原代培养HSC相似[1]。  相似文献   

2.
丹参单体IH764-3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在大鼠体内、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重点观察对胶原降解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及IH764-3组各15只.以胆总管结扎法(BDL)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组织血细胞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BDL结扎14 d后有明显肝纤维化形成.IH764-3使肝组织Hyp减少40.6%,同时TIMP-1、TGF-β1蛋白质表达分别下降36.2%和32.5%;在体外使TIMP-1、TGF-β1阳性肝星状细胞数目减少.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之一是抑制TIMP-1和TGF-β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IH746—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cAM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AIM: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H764-3 on HSC apoptosis,and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protein in SHC apoptotic process.METHODS:HSC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with different IH764-3 doses(10μg·mL^-1,20μg·mL^-1,30μg·mL^-1,40μg·mL^-1)and without IH 764-3,and HSC proliferation wa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by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SCs were observ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fter exposure to the dose of 40μg·mL^-1 of IH 764-3 for 48 hr.The apoptosis rates were detected by annexin v/PI and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RESULTS:(1) HSC proliferation rates induced with different IH764-3 doses(10μg·mL^-1,20μg·mL^-1,30μg·mL^-1m,40μg·mL^-1)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2)With the doses above,IH764-3 dose-dependently produced HSC apoptosis rate of 6.7%(9.4%),9.3%(21.6%),15.1%(27.2%).and 19.0%(28.4%)respectively,by annexin V and PI-labeled flow cytometry assay (or TUNEL),while it was only 2.3%(6.7%),in the control.(3)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 protein in IH 764-3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P<0.05).CONCLUSION:Within the dose range used in present study IH 764-3 can inhibit HSC proliferation,as well as enhance HSC apopptosis.Furthermore,IH764-3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aspase-3 prtein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5.
IH764-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cAM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窦Disse腔内的一种间质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核心作用。IH764-3是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从丹参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有效单体(分子量为158)[1],我们观察它对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3抗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作用,观察其对胶原降解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IH764-3预防组。预防组腹腔注射IH764-3 40mg·kg~(-1)·d~(-1),另两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共14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IMP-1、TGF-β_1。结果 胆总管结扎大鼠14天后有明显肝纤维化形成,IH764-3可使肝组织内羟脯氨酸减少40.6%,同时TIMP-1、TGF-β_1蛋白质表达分别下降36.2%和32.5%。结论 丹参单体IH764-3可以减轻胆总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TIMP-1和TGF-β_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激活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SM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SM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血管SMCNF—κB p65的分布情况。结果TNF—α能使血管SMC ICAM—1表达显著增加,丹参单体IH764-3可使TNF—α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NF—α促使SMCNF—κB向细胞核内转移,丹参单体IH764—3能部分阻止TNF-α诱导的NF-κB核内转移。结论丹参单体IH764—3抗AS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刹血管SMC ICAM—1表达,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部分抑制NF-κB的核移位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对高选择地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进而控制或逆转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1],这一观点逐渐被广泛接受。肝星状细胞(hopaticstellate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2],HSC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Burt[3]认为,肝纤维化逆转时HSC的减少是由于激活状态的HSC转化为静止状态。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恢复期,激活状态的HSC减少主要通过凋亡机制,而不是表型的转化[4]。几位学者分别对HSC凋亡的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H764-3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用四氯化碳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IH764—3的防治作用;②分离、培养大鼠贮脂细胞,观察IH764—3对其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①IH764-3可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脏羟脯氨酸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含量,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亦显示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②IH764—3可显著抑制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IH764-3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它对于防治肝纤维化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方式减少 ,且有多种途径影响其凋亡[1 11] 。一、自发凋亡Saile等[7] 报道 ,培养的HSC在 2d时不发生凋亡 ;4d时凋亡率为 8%± 5 % ;7d后则为 18%± 8%。而胆道结扎术后 2 1d ,HSC的自发凋亡率为 1%~ 3% [2 ] 。体内研究表明 ,肝组织急性损伤阶段 ,HSC出现激活、增殖而无凋亡迹象 ;恢复阶段HSC的凋亡与组织中HSC总量的减少相平行[7,10 ] 。由此显示 ,自发凋亡可能是机体清除…  相似文献   

12.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UPP)是一种高效蛋白降解途径,主要负责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其中,蛋白酶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酶复合体,它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凋亡、血管发生过程中多种蛋白质的降解等过程,从而在细胞存活、纤维化、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包括硼替佐米(bortezomib)在内的多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在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也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现就近年来其与HSC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HSC的凋亡机制近来年为人们所认识,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就这一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rHSCs-99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rHSCs-99分成4组:对照组(A组),RAPA 50 nmol/L组(B组),RAPA 100 nmol/L组(C组),RAPA 150 nmol/L组(D组)。RAPA作用72 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rHSCs-99增殖,ELISA法检测I型胶原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V FICT/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right-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Fas、P53与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RAPA作用后,rHSCs-99增殖受到抑制,I型胶原含量降低,凋亡率增高,Fas、P53表达增多,Bcl-2表达减少。结论 RAPA能抑制rHSCs-99的增殖及I型胶原合成。促进rHSCs-99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开启Fas/FasL凋亡途径及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下调Bcl-2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逆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活化其凋亡敏感性增强,Fas/Fas-L、p75/NGF、PBR/PBR-L等介导HSC凋亡,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细胞因子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调控HSC凋亡,应用高选择性凋亡因素诱导活化HSC调亡将是治疗和逆转肝纤维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中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过量沉积,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发生,首先是有肝细胞的损伤,然后是肝损伤所致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两者关系密切,均为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肝星状细胞凋亡在肝纤维化的消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姜黄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HSC-T6,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HSC凋亡,以SABC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HSC凋亡中相关基因Fas、P53、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20、30、40μmol/L姜黄素作用HSC-T6 24 h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度带;流式细胞术检测到HSC凋亡,各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1.61±2.79)%、(52.03±4.38)%和(87.11±12.62)%,与对照组的(3.81±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μmol/L姜黄素作用HSC-T6 24 h后,凋亡相关蛋白Fas、P53、Bcl-2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7.40±2.84)%、(43.14±7.33)%和(28.73±5.91)%,与对照组的(33.12±3.13)%、(20.61±7.22)%和(95.41±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基因Fas、P53表达,下调Bcl-2表达等机制而发挥诱导HS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及细胞外基质(exlxacellular matric,EMC)的大量产生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因此,寻找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途径是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本文就目前对HSC凋亡机制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甙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七及其主要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PNS)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传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利用有关凋亡检测技术,观察PNS对LISC增殖、调亡,胶原和层黏连蛋白(LN)合成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探讨PNS抗肝纤维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肝星状细胞是位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一种肝非实质细胞,它的凋亡被认为是肝纤维化自发性恢复的中心环节.有关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神经生长因子途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途径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