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68岁,因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上腹部可复性包块1年入院。查体:立位时上腹部可见质软包块,平卧后可还纳腹腔。CT检查诊断为上腹部切口疝,腹壁缺损宽6 cm,长10 cm。例2,患者女性,65岁,身体健康,5年前因左侧腹股沟疝嵌顿行嵌顿疝松解和疝修补术,4年前因盆腔肿瘤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年下腹部出现可复性包块,平卧后包块可缩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背阔肌断裂致腰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农民。因外伤后右腰部出现可复性包块伴纳差2年,于1998年5月入院。2年前,患者右腰部因车祸致伤,当时腹穿未抽出不凝血,B超示肝、胆、脾及胰腺均正常。在当地医院住院观察1周后出院。尔后,右腰部经常出现可复性包块并渐增大,伴间歇性腹痛、纳差。外院诊断为腹壁疝、胃炎,予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查体:直立位,右腰部可见约6cm×5cm包块,突出呈半球形,质软,可还纳,咳嗽冲击感明显。左侧卧位时包块消失。可扪有约4cm×4cm的空虚区。CT示:L3~5水平,右侧背阔肌断裂,部分结肠疝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中见右侧…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1996年7月,我院曾收治回盲部连同阑尾从左腹股沟部突出形成左腹股沟嵌顿性斜疝3例,均为男孩,其中1(1/2)岁2名,2(1/4)岁1名。患儿均因左腹股沟部包块突出且不能还纳6h后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发现左腹股沟部约8cm×9cm大小包块,质中等硬,向阴囊内突入,不能还纳,诊断为左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肢体肌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高频超声提示肢体肌疝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肢体肌疝发生部位、分类及各类型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肢体肌疝分为可复性肌疝(9例)和嵌顿性肌疝(3例);②高频超声肢体肌疝声像图表现:可复性肌疝:包块与肌肉组织相连通,纹理回声一致。包块大小随探头挤压变化;嵌顿性肌疝:包块周边的肌肉局部纹理不清,可探及肌肉局部筋膜连续性中断,于中断处多可探及肌肉向包块方向的血流信号。包块不随探头挤压而变形。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肢体肌疝,若提高超声医师对肢体肌疝的认识,高频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肌疝的影像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例1,男,19岁.半年前发现右下肢有一包块,初为黄豆大,渐增至蚕豆大,伴疼痛,行走时加重,无麻木等感觉异常,查体见右小腿腓侧中段隆起有一1.1 cm×0.8 cm×0.5cm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质软,基底部固定,活动度差,压痛,无波动感.神经系统(一).结合病史门诊诊断为右下肢皮脂腺囊肿.拟局麻下行皮脂腺囊肿摘除术.常规消毒、局麻后切开,见包块内为1 cm×0. cm×0.3 cm肌纤维,继续向其基底部分离见胫前深筋膜有一纵行长0.9cm缺损,还纳肌纤维后以4号线细密修补筋膜缺损,探查无其他缺损,关闭切口并加压包扎.最后诊断:肌疝,随访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肌内浸润性脂肪瘤是脂肪瘤中极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病例较少,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兹报告5例如下。 例1 男,56岁。右大腿中段内侧包块1个月。无触痛,肌收缩时包块质硬、固定,约5cm×6cm。临床诊断:纤维瘤。手术见肿瘤系不规则的脂肪团,无包膜,浸润在股内侧肌纤维之间。病理诊断:肌内脂肪瘤。术后12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小腿肌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2 1岁 ,战士。 3个月前偶然发现左小腿外侧有一约黄豆大小包块 ,当时无疼痛。近 1个月发觉左小腿包块增大明显 ,现约鸡蛋大小 ,自述夜间经常疼痛。来我院就诊。查体 :左小腿伸侧中下三分之一处有一约 3cm× 3cm大小的包块 ,无红肿 ,皮温不高质软 ,边界尚清 ,局部无压痛。超声检查示 :左小腿隆起处肌束增厚 ,该处筋膜局限性隆凸 (附图 ) ,可见范围约 1.0cm× 0 .9cm的等回声包块 ,其内侧与肌肉相连 ,无边缘回声 ,外侧可见边界回声 ,探头加压后消失。超声提示 :左小腿伸侧肌疝。手术所见 :左小腿伸侧中下三分之一处见局…  相似文献   

8.
李田静  卢瑞刚  郭瑞君 《武警医学》2016,27(11):1103-110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肌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03至2015-10北京朝阳医院收治28例肢体包块疑似肌疝患者的资料,将术前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高频超声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总结肌疝的发生特征及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手术证实肌疝23例,其中22例被高频超声诊断。高频超声诊断肢体肌疝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65%、100.00%、96.43%。肌疝主要发生在小腿前外侧,超声表现为肌肉局部筋膜连续性中断及可复性包块。结论 高频超声对诊断肌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笔者作为观察治疗中心成员参加了"和谐使命-2010"任务医疗活动,主要负责外籍患者白内障、腹股沟斜疝、腋下副乳等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外籍手术住院患者共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9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眼内翼状胬肉4例,腹股沟斜疝8例,前臂肌大脂肪瘤2例,头颈部包块1例,右侧腋下副乳2例,左精索静脉曲张1例.麻醉方式: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腋下副乳采用静脉麻醉,其余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术后无1例感染,住院3~4 d,生命体征平稳后出院.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19岁,新战士.于持续跳伞动作地面训练2个月后右大腿后侧出现约4 cm×6 cm的肿块,轻微疼痛,边界清,质软,当小腿屈伸时肿块显露明显,肌肉松弛时肿块消失.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诊断性穿刺阴性.诊断:右大腿肌疝.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肌疝修补术,术后3 d内绝对卧床,3 d后轻度活动,术后2周拆线.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因"脐部可复性包块1年"入沈阳军区总医院治疗。患者于入院1年前出现脐部可复性包块,质软,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可还纳腹腔。B超检查确诊为脐疝,CT检查见疝环直径约1.5 cm,诊断脐疝明确。患者于2015年6月16日行腹腔镜腹直肌后间隙修补术。手术采用全麻,术前留置尿管。首先,建立操作空间,在耻骨上切开长约12 mm小切口,建立观察孔,然后通过逆向穿刺[1-2]的方  相似文献   

12.
1家系7例腹股沟斜疝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发现 1家系 4代 48人中 7例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 ,均为男性 ,其中 1例先天性斜疝保守治疗 ,1例高龄斜疝未治 ,5例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 ,35岁 ,2 0 0 0年 1月某日用力打喷嚏后发现右腹股沟区出现 1小包块 ,无任何不适。 1月余后发现包块逐渐增大 ,偶感不适 ,平卧后包块可自行消失。入院时查体见 :身高 16 9cm ,体重 6 4kg,一般状况好 ,心、肺、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站立时 ,右腹股沟区可见一直径为 3 0cm之半球形包块 ,触诊质软 ,边界清 ,无压痛 ,透光试验 (- )。平卧位 ,包块自行消失 ,探查腹股沟管外环松驰 ,用…  相似文献   

13.
脐疝1例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69岁.1年余前开始出现脐左侧包块,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出现,直径约12cm,无疼痛,边界光滑,平卧或用手还纳后可消失,未治疗.1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出,不能还纳,伴疼痛,并进行性加重,无发热,精神差,无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2 4岁 ,战士。因发现左窝内上方肿块 5年余入院。患者 5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窝内上方有红枣大小包块 ,无压痛 ,屈膝时肿块明显 ,腿部放松后肿块可以消失 ,剧烈运动后局部胀痛 ,余无不适。肿块逐渐变大。查体 :左侧半腱肌肌纤维部可触及一约3 0cm× 2 0cm、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的肿块 ,与半腱肌相连 ,边界不清 ,随肌肉的舒缩而活动 ,左侧股后肌群收缩时肿块增大约 5 0cm× 3 0cm ,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B超提示 :左大腿后部偏强回声区域 ,考虑局部肌纤维断裂修复后改变。初诊为半腱肌肌疝。拟施行肌疝…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性 ,8岁。右背部包块 1月 ,以“皮下囊肿”入院。病程中无不适症状。查体 :背部胸3棘突右侧皮肤可触及一约 2 .0cm× 2 .0cm× 1.0cm大小包块 ,质硬 ,无触痛 ,表面光滑 ,边界尚清 ,活动度可 ,与皮肤粘连。入院后各种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断为 :“皮下囊肿”。在局麻下行“皮下囊肿切除术” ,术中见背部胸3棘突右侧皮肤有一约 2 .0cm× 2 .0cm×1.0cm大小包块 ,与皮肤、浅筋膜、肌肉紧密粘连 ,不易分离 ,无明显包膜 ,故在包块皮肤表面作一梭形切口 ,顺包块边缘锐性分离至基底 ,钳夹后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检查 :肿块无包…  相似文献   

16.
刘爱民  甘立宇 《人民军医》2003,46(4):246-246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4 9岁 ,藏族。发现上唇包块 5年余入院。 5年前发现上唇部一无痛性包块 ,逐渐增大 ,近 1年增长迅速 ,但无其他全身症状。查体 :包块约 3 5cm× 3 5cm ,位于上唇偏右皮下 ,无红肿及溃疡 ,中等硬度、无压疼 ,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11 0× 10 9/L ,中性0 81。诊断上唇脂肪瘤。局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 3 5cm× 3 5cm× 3 0cm ,剖面呈淡黄色。病理报告为上唇混合瘤恶性变。术后局部放射治疗 2个月。 1年后随访 ,未见复发。2 讨 论混合瘤 (Mixedtumor) [1] 由上皮和间叶 (肌上皮 )两…  相似文献   

17.
患者,45岁.12岁前因真两性畸形行矫形手术.现社会性别女性,已婚.主因右侧腹股沟区包块1年、胀痛7d急诊入院.既往月经量少,无生育史.查体见下腹正中及阴蒂部各有一手术疤痕(既往有腹腔睾丸及阴茎切除史).右腹股沟区见一7.0cm×5.0cm×4.0cm包块,边界清楚,压痛,活动,不能还纳.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呈盲管状,紫褐色,经输卵管和左侧卵巢相连.挤压时阴道流出淡黄色脓汁20ml.诊为子宫畸形,其宫颈构成疝囊壁的一部分.行子宫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18.
MSCT多平面重组诊断非裂孔性膈疝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诊断非裂孔性膈疝(nonhiatus diaphragmatic hernia,NHD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23例NHDH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Bochdalek疝8例,Morgagni疝3例(1例经手术证实),创伤性膈疝9例(均经手术证实),医源性膈疝3例.23例均行MSCT容积扫描,由3位不知手术结果的高年资医师先后回顾分析MSCT横断位及MPR表现,观察有无横膈异常升高、膈肌连续性中断缺损、"颈圈征"及"内脏依靠征"等征象作为NHDH诊断依据,并分别作出判断.结果 22例MSCT横断位及MPR图像见膈上大小不等的疝囊及内容物,膈肌连续性中断.横断位显示13例,MPR显示22例(t=4.97,P<0.05).2例Bochdalek疝误诊为膈肌衰老,1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较大Morgagni疝误诊为脂肪瘤,4例创伤性膈疝首诊提示诊断,2例医源性膈疝漏诊,术前诊断率56.5%;术后回顾分析横断位14例(60.7%)提示NHDH,结合MPR 21例(91.3%)提示NHDH诊断(t=4.33,P<0.05).结论 MSCT MPR能够清晰显示NHDH膈肌连续性中断及膈上疝囊与膈肌的关系,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嵌顿性斜疝内容物为阑尾腺癌种植转移物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 ,男 ,6 6岁。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腹股沟包块 ,约鸽卵大 ,包块卧隐立现 ,且日渐增大。 3d前 ,包块区胀痛 ,卧位及按压肿块均不能回纳。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 ,肝脾不大 ,无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正常。右腹股沟与阴囊交界处见约 31mm× 30mm× 2 0mm大小包块凸起 ,包块紧张发硬 ,且有明显触痛。血常规 :WBC 1 3.8×1 0 9/L。N 0 .8,L 0 .1 9,Hb 1 35 g/L。初步诊断 :嵌顿性右斜疝。在急诊下行嵌顿性右斜疝松解修补术。术中发现疝内容物为大量灰白色、胶冻样黏液性物质 ,并有一灰红色直径约为 1 .2cm葡萄状…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膈疝系外伤后引起膈肌破裂,导致腹腔脏器疝入胸腔。我院近期收治2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报道如下: 病例资料例1:男33岁。因车祸外伤住院,感左侧胸部及左腹部剧烈疼痛伴气短,急诊胸片可见左肺下野大的半圆形透亮区伴有气液平面,左侧膈肌显示不清,考虑左侧外伤性膈疝。CT诊断为左侧膈疝。急诊手术,术中所见胸腔内有少量血性液体,胃位于胸腔内,食管裂孔处见膈肌有长约8cm裂口,将胃还纳腹腔,缝合膈肌,脾破裂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