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7):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最佳吸痰方法.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湿化适时吸痰法(实验组)和40例定时湿化吸痰法(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及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和吸痰后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湿化适时吸痰吸出的痰量多,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定时吸痰法.结论 持续湿化适时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内痰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吸痰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湿化气道再经气管插管吸痰,对照组20例则先经气管插管吸痰再湿化气道.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感染率、黏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30 min氧饱和度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湿化气道再吸痰效果优与先吸痰再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5.
两种吸痰方式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定时湿化吸痰、必要时吸痰(湿化或不湿化)两种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儿98例,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46例,A组按传统方法常规2 h气管导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2 mL后吸痰;B组根据患儿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再吸痰,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决定是否湿化气道.48 h后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VAP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婴幼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吸痰,痰液Ⅲ度黏稠时,用无菌注射用水1 mL~2 mL湿化气道,痰液Ⅰ度、Ⅱ度黏稠时不湿化气道,而不应将定时湿化气道吸痰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气道实行2种气道滴药湿化法后吸痰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对人工气道实行2种气道滴药湿化法后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对其人工气道进行持续湿化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A组常规将湿化液随患者吸气时沿管壁四周匀速注入,B组将湿化液经吸痰管滴注.结果 2组气道湿化后吸痰效果良好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化液经吸痰管内滴注后进行人工气道吸痰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沐舒坦溶液湿化吸痰法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导管吸痰法加沐舒坦溶液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沐舒坦湿化液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液吸痰法。结果采用沐舒坦湿化液吸痰法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湿化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沐舒坦液湿化吸痰法可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对痰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分别给予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记录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2,10min的痰量和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滴注0.5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1.27±0.77)ml与不滴注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74±0.5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与滴注1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99±0.6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在气管内吸痰前滴注不同浓度(0.9%和0.45%)、不同容量(0.5ml和1ml)NaCl湿化液对痰液排出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和容量的NaCl湿化液对SpO2、HR、PIP、SBP和DBP均无影响(P>0.05),但SpO2、HR和SBP在吸痰前后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值分别为41.567,39.688,6.715,P<0.05)。吸痰后2,10min的SpO2高于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min;吸痰后1,2min的HR快于滴注湿化液后;吸痰后1,2min的SBP较滴注湿化液后增高;PIP和DBP在吸痰前后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0.5ml、0.9%NaCl湿化液,可以增加痰量,对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导管吸痰法加盐酸氨溴索溶液预防重症重型脑出血患者呼吸道症状和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4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液吸痰法。结果采用盐酸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的重型脑出血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支气管水肿、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湿化液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液湿化吸痰法可显著减少重型脑出血患者呼吸道症状以及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负压吸痰对脑卒中意识障碍行人工气道管理患者的影响。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海军总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行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吸痰,吸痰压力为0.05MPa;观察组为低负压吸痰组,吸痰压力为0.025MPa。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在实验的第3、7、10、14天血白细胞数、呼吸道压力的变化。结果低压力吸痰对患者吸痰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数、呼吸道压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降低吸痰压力对于脑卒中患者仍可实现有效的吸痰,维持患者血压平稳,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对艾滋病人工机械通气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并发机会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56例使用PEEP模式机械通气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改变情况以及机械通气3d后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1 min与吸痰前比较,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下降(P>0.05),吸痰2 min后SpO2值与吸痰前比较下降明显(P<0.05);而观察组在吸痰1、2 min SpO2值与吸痰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超过3min时两组SpO2值均明显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机械通气治疗3d后71.43%的艾滋病患者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而观察组在治疗3d后仅21.43%的艾滋病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的艾滋病人群中应用能有效避免因脱机吸痰导致的Sp02下降,并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节约护理成本,避免交叉感染,是艾滋病机械通气患者的最佳吸痰法.  相似文献   

13.
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入深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峰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深度。方法:将9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A组(浅吸痰)30例,B组(深吸痰)30例,C组(吸引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30例,观察3种方法吸痰的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痰痂堵塞、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吸痰导管插入深度按厘米加刻度标记,以气管插管或切开导管长度再延长1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后不同痰液黏稠度下吸痰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为达到最佳人工气道湿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根据呼吸机加温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20例,比较每组患者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SPO_2吸痰后与吸痰前(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和Ⅲ度组在吸痰后5min HR、MAP、RR、Ppeak、Cd与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Ppeak、Cd在吸痰后10min较基线水平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在吸痰后15min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在吸痰后10、15min Ppeak、Cd较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组仅在吸痰后5 min Ppeak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后,当患者痰液黏稠度为Ⅱ度水平时,吸痰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效果,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0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吸痰,比较吸痰前后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 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液吸痰前后痰液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排痰量及肺部感染和痰痂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天排痰量、吸痰次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鼻对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负压(15~25 kPa与25~40 kPa)吸痰对老年经鼻腔负压吸痰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选择未建立人工气道或已拔出人工气道的老年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9,吸引压力=15~25 kPa)和对照组(n=18,吸引压力=25~40 kPa),分别采用不同吸引负压经鼻腔吸痰各10 d,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时的耐受度,吸痰前后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吸痰量的多少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长、24 h吸痰量多、吸痰更彻底,对气道黏膜损害更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痰时两组的耐受度以及吸痰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采用低压(15~25 kPa)经鼻腔吸痰的效果好,间隔时间长,吸引更彻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吸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又重要的护理操作,有效的吸痰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最终改善组织代谢.临床上对吸痰时机的选择、吸痰程序及负压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吸痰时间的掌握等不当,常会引起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对这些并发症预防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法,并对吸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u年6月在兰州总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吸痰术,比较两组患者吸痰操作准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即时、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值、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和吸引接头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操作准备时间、吸痰即时和吸痰后即时血氧饱和度、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对照组有6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感染,感染率为21.4%;观察组仅有1个接头被痰液、浸泡液污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改良吸痰术省时、便捷,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小,较传统吸痰法更为科学、合理、安全性好,能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祝清  陈月英 《护理研究》2012,26(11):972-974
介绍了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临床优势及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循环功能、吸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