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高龃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总结678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遗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从而达到降低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透析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血液透析后尿素氮、血肌酐指标明显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8例,高血压6例,低血压5例,感染8例,营养不良、贫血19例,低血糖2例。结论:对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积极的血液透析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减少老年透析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37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存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越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越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越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越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或感染、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采取一体化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290例,其中,死亡患者140例,与同期非死亡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相比较。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因、死亡原因、年龄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占同期MHD治疗总数的48.3%,死亡原因心血管病居首位(占40.5%),脑血管病占35.5%,感染占8.21%,多脏器衰竭占6.43%,肿瘤占3.57%,其他原因死亡占5.71%。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年龄较大,60岁以上组病死率高达50%以上。结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感染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高龄、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和严重贫血相关。充分透析、严格控制血压和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贫血、充分合理选择个体化透析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次数,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亦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及死亡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病因以急性中毒为主(59.2%)。49例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痊愈率为87.8%,病死率为12.2%,死亡原因以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及并发症为主.对失去早期预防性透析机会的患者首次透析时充分透析,对高分解代谢型者强调缩短透析间期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沈玉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787-78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存活5年 ̄10年21例,≥10年16例,其中≥15年4例,最长1例达22年零9个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防治心血管并发症、营养管理、预防感染及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于减少老年透析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血液透析水平的提高,维持透析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各种并发症亦明显增加,院内感染是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并院内感染72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血液透析治疗41例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死亡原因.结果血透能有效延长75岁以上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是感染.成活期≥12月与<12月的患者比较,开始透析前年龄更小,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水平更高,贫血程度较轻,而透析期间的营养状况更好,透析更充分,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更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表明透析前年龄、原发病为糖尿病、透析中发生心血管或感染并发症、血浆白蛋白水平、贫血纠正程度等是高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液透析是治疗高龄(≥75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血液透析水平的提高,维持透析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各种并发症亦明显增加,院内感染是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并院内感染72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   ……  相似文献   

12.
朱云海  李奕龙  廖凤  陈家勇 《当代医学》2009,15(30):105-10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1132例次,发生低血压2029例次,占透析次数的9.6%,其中透析30~60min时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血压降低(血压〈90/60mmHg)1432例次,占70.58%,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随超滤量的增多而增大,呈正相关。经对症处理后血压均回升至正常,并继续完成透析治疗,无低血压休克发生。结论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防止血液透析过程患者突然死亡,提高透析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观察两组透析充分陛及治疗后营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胸腹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皮脂肌肉消耗情况较对照组不明显。观察组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更为充分,并且能够提高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了32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血透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一年生存率(78%)与国外相近,但长期存活率差异显著,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确切,但其自身代谢紊乱是一种高危因素,可加重透析并发症。糖尿病控制好坏,透析充分与否及营养状况与生存率有关。血后果糖胺/白蛋白比值、糖基化血红蛋白可作为血糖控制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月以上死亡的慢肾衰患者41例及30例在院接受维持性血透患者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原因死亡18例,脑血管意外死亡8例,感染死亡12例,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血透时间短于对照组,血透期间体重增长率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因感染而死亡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死亡组(P〈0.001)。结论实验中心脏原因、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为慢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高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和左心室肥厚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透析患者的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达到临床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的各脏器损害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为严重,是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液透析是主要治疗手段.但血液透析有时可诱发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患者出现二次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已进入多尿期患者透析治疗中突然再次发生少尿和无尿12 h以上,氮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重.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即可诊断为血液透析诱发的二次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致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玉清 《右江医学》2004,32(2):155-155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常见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高龄患者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透析中共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 2 5例次 ,主要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结论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较多 ,正确预防和处理 ,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吴宇红  陈茂盛  王捷  沈晓琴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43-1044,F000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血液透析患者6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32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以及重要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血液透析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占54.5%)。结论老年血透患者生存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进一步加强老年血透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冰冰 《当代医学》2009,15(27):74-7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纽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与普通透析(HD)相比,血液透析滤过(HDF)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减少HD过程中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