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败酱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败酱草(Herba Patriniae)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 biosaefolia Fisch)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现就近年来对败酱草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败酱草的来源有两种:一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商品名称“黄花败酱”;二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的全草,商品名称“白花败酱”。也有将白花败酱列为混淆品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地方还习用传统列为混淆品种的其他3个品种当败酱草入药,一是菥蓂,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的果枝,  相似文献   

3.
败酱草混用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败酱草是较常用中药,有清热解毒、祛淤排脓、活血化淤、宁心安神之功效.《中国药典》(2000年版)没有任何关于败酱草的记载,《中药大辞典》规定败酱草的药源植物为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asaefo 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villosa Juss的带根全草.但是临床败酱用药来源植物繁多,种类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弊病,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花败酱与菥蓂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败酱[Patrina villosa Juss.]的干燥带根全草,前者称“黄花败酱”,后者称“白花败酱”。最近笔者在中药材市场上发现一白花败酱的混淆品,经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uense L.)的干燥带果全草,中南地区及黑龙江等省称“苏败酱”,现将二者的饮片性状比较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5.
骆洪道 《中医杂志》2003,44(1):13-13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之功,归肝、胃、大肠经。一般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等病的下焦湿热证。笔者在治疗盆腔炎过程中,重用败酱草,且意外地治愈一妇女患了多年的鼻窦炎。受此启发,以苍耳子散加重败酱草用量治疗鼻窦炎,其效甚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河南常见的同名异物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焕  窦忠健 《河南中医》2001,21(2):64-65
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甚多 ,河南省产的败酱草、金钱草、刘寄奴均有同名异物品 ,习用品未必是正品 ,多基源品种普遍存在 ,因此有必要以功效异同为主要标准 ,对中药名进行科学的规范组合或分化。建议实名入药 ,避免异物使用同名而造成的混乱。笔者现就河南省 10种习用中药述浅见如下。1 实例例 1:败酱草为治疗肠痈的要药 ,它是个多基源品种。以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exLink .白花败酱P .villosaJuss.的全草入药系正品。华北、西北地区习用菊科植物苣荬菜So…  相似文献   

7.
败酱草为临床常用中药 ,但在实际应用时 ,其正品与代用品混用现象十分严重 ,而两者的效用又不全相同 ,现在就其正品与代用品的鉴别方法作一概述。1 正品1.1 黄花败酱 :来源于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 F isch.干燥全草。根茎呈圆柱形 ,有节 ,节间不超过 2cm。茎圆柱形 ,黄绿色至黄棕色 ,常有倒生粗毛 ;质脆、断面中央有髓 ,叶对生 ,有短叶柄或近无柄 ,两面疏生白毛 ,有特异臭气。性凉、味辛苦 ,具有清热利湿 ,解毒排脓、活血祛瘀的作用。1.2 白花败酱 :来源于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 P.villosa Thunb.Juss.的干燥全草。与…  相似文献   

8.
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古代医家已应用于妇科。近些年,对败酱草的现代研究表明,败酱草含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乳腺炎等多种妇科疾病,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消痈排脓败酱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多年生草本,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束再阴干。其性凉,味辛、苦。人胃、大肠、肝经。辛味有发散、行气和润养的作用,苦味有泻火、燥湿通泄和降下的作用。因而,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之功能。《本草正义》曰:“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淤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本草纲目》载:“败酱,善排脓破血,  相似文献   

10.
郭春霞 《陕西中医》2010,31(5):600-601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根茎、根及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人胃、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g。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败酱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na villosa Juss.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全草。通过古今文献分析认为,古代多用于治疗痈疮。现代,在呼吸系统疾病如扁桃体炎、鼻窦炎;消化系统如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胰腺炎、胰腺脓肿;泌尿生殖系统如前列腺增生、如精液不液化;妇科疾病,如输卵管阻塞、慢性盆腔炎引起的不孕症,白塞病;皮肤科疾病,如皮肤扁平疣、皮肤瘙痒、带状疱疹等;骨关节疾病;静脉血栓疾病等多学科多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开发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败酱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酱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 Fisch.ex Limk。或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 Juss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四川、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均为野生。以干燥、根长、叶多完整,色绿,无杂质者为佳。常瑚别名有:败酱、鹿肠(《神农本草经》)、鹿前、马革、泽败(《名医别录》),苦菜(《本草纲口》)、野苦菜(《植物名实图考》)、苦猪菜(《江西中药》)、苦斋公(《四川中药志》)、龙芽败酱(《中药材手册》)。  相似文献   

13.
败酱草类植物抑菌作用的初筛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败酱草属于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功能。中医在继承张仲景治肠痈有脓的方剂“薏苡仁附子败酱汤”的基础上运用败酱草治肠痈,有显著的发展和成效,因而败酱草应用日广,各地就地取材,品种日趋复杂。为了进一步证实败酱草的作用机制,给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市售7种败酱草的抑菌作用作了初步实验。材料和方法1.药物来源与加工:7种败酱草原植物(1)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2)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3)苦荬菜I.denticulata(Houtt.)steb.(4)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 Juss.(5)黄花败酱P.scabiosaefolia Link.(6)岩败酱P.rupestris Juss.(7)菥蓂Thlaspiarvense L.  相似文献   

14.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败酱草植物古今药用情况进行了本草考证,分析败酱草混杂品种形成的原因,指出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为败酱草的正品,建议今后的《中国药典》应予以收载。  相似文献   

15.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败酱草植物古今药用情况进行了本草考证,分析败酱草混杂品种形成的原因,指出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为败酱草的正品,建立今后的《中国药典》应予以收载。  相似文献   

16.
信阳地区中药败酱资源分布的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地考查和统计 ,对五种败酱草的原植物在信阳各县区的分布状况进行详细的总结 ,以供医药界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败酱来源于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为较常用的传统中药 ,其性平味苦 ,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作用。常治疗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等。目前在临床运用上 ,以其为主药 ,组成各种复方制剂 ,广泛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方面的疾病 ,收到较好的疗效。近几年来 ,由于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证明其主要含有三萜皂甙类和挥发油。同时也对其有效成分进一步进行了药…  相似文献   

17.
郭少毅 《光明中医》2004,19(5):35-35
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或其近绿植物的带根全草。味苦、性平、入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散瘀、排脓、消肿 ,善治内痈 ,尤以肠痈显著 ,同时可以治疗其它部位的脓毒血症。现举例如下。刘某 ,女 ,2 6岁。 2 0 0 1年 10月初诊。患者 10天前不慎将玻璃打碎 ,玻璃渣扎破右膝关节 (述称玻璃渣呈三角形、长约4cm、宽约 1cm) ;尖端扎入右膝关节肌层、自行将玻璃渣拨出。然后用酒做消毒处理 ,未就医。 1日后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动则加剧、周身发冷发热、口服复方新诺明。二日后症状未见好转。随即就医本地某医院骨科、经拍X光…  相似文献   

18.
章蕾  黄子洳  林紫怡  钟晓明  程汝滨  黄真 《中草药》2024,55(6):2066-2076
目的 对败酱草Herba Patriniae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的显微鉴别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确不同品种的败酱草及其混伪品间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收集败酱草正品药材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市场常见败酱草混用品异叶败酱、菥蓂和苣荬菜,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5种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优化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品种的总皂苷含量;建立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HPLC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和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优化了败酱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建立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共26批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明确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败酱草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区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及其混伪品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正品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得分最高。结论 获得了败酱草及其市场常见混伪品在粉末的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为败酱草的准确鉴...  相似文献   

19.
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败酱草Patrinia.scabiosaefolia Fisch.又名黄花败酱,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化瘀作用,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在临床应用时常发现有混淆品种,如白花败酱、狭叶败酱等。经查证鉴别,败酱草的同名异物甚多,互为代用现象十分普遍。除上述品种外,各地称“败酱草”应用的还有十字花科菥萁、菊科的苣荚菜、苦菜等。为使临床用药安全、合理,应用时应加以鉴别。现就败酱草及其常见混淆品的鉴别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军  李运景 《中草药》2004,35(6):696-697
败酱草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现代中医处方、药剂人员调剂名不符实,南北处方用药也较混乱。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以菊花植物苦菜、苣葜菜应用居多;长江以南如江、浙、广东以十字花科植物菥蓂应用者多,而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则应用者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