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回顾总结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②方法 对35例胸腺瘤病人手术入路进行了回顾性研究。③结果 手术完整切除31例,大部切除4例,切除率89%,围手术期无死亡者。④结论 手术治疗胸腺瘤效果良好,胸骨正中入路为切除胸腺瘤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2.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我院共手术治疗各种原发性纵隔肿瘤 98例 ,其中胸腺瘤 4 8例占 4 8.98%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4 8例男 2 9例 ,女 19例。年龄 13~ 6 9岁 ,平均5 0 .5岁 ,其中 4 0~ 6 0岁 37例 ,病理 5d~ 8年。 6例无症状 ,X线胸部透视发现前纵隔肿物 ;9例有胸部压束感或刺激性干咳 ;1例出现声音嘶哑为喉返神经受侵所致 ;32例伴有重症肌无力 (MG) ,根据Ossermen分型 :1型 (眼肌型 ) 6例 ,Ⅱa型 (轻度全身型 ) 9例 ,Ⅱb型 (中度全身型 ) 13例 ,Ⅲ型 (急性暴发型 ) 2例 ,Ⅳ型 (慢性全身型 ) 2例 ;伴单纯性红细胞再…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胸片酷似胸膜间皮瘤的病例及文献复习,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Zhi XY  Liu BD  Xu QS  Zhang Y  Su L  Wang RT  Hu M  Li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58-460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66例胸腺瘤患者按Masaoka临床分期,根据肿瘤的生长情况确定术式,包括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或胸前外侧切口,完整或姑息切除胸腺瘤。结果在66例胸腺瘤中伴重症肌无力者14例(21.2%),MasaokaⅠ期29例(43.9%),Ⅱ期16例(24.2%),Ⅲ期19例(28.8%),Ⅳ期2例(3.0%)。全胸腺及胸腺瘤切除14例,单纯胸腺瘤切除40例,肿瘤部分切除5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6例,颈部淋巴结活检1例。合并心包切除7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2例,肺部分切除1例。术后30d内死亡1例,术后24例辅助放疗,2例辅助化疗,4例复发。结论胸腺瘤应尽量手术切除,即使不能完整切除,也应部分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及16例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非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10例,边缘光滑9例,形态规则10例,密度均匀9例;16例侵袭性胸腺瘤,肿瘤最大径≥10cm者10例,边缘不光滑12例,形态不规则13例,密度不均匀13例,另外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大血管侵犯4例,出现胸膜转移9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侵犯4例,肺部转移3例,与病理结果对比,这些指标CT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其中CT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肺部转移阳性预测值为100%,各个指标的阴性预测值也很高。结论 CT的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鉴别将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CT在判断侵袭性胸腺瘤局部侵犯和转移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46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7.3%(142/146),围术期死亡率4.1%(6/146)。随访135例,其中单纯胸腺瘤患者6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64/68)、86.6%(52/60)、77.1%(37/48);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6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7/67)、92.7%(51/55)、85.7%(36/42),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Masaoka病理分期,患者5年生存率Ⅰ期96.8%(30/31)、Ⅱ期88.9%(32/36)、Ⅲ期55.0%(11/20)、Ⅳ期0(0/3);其中Ⅰ、Ⅱ期5年生存率95.5%(62/67)高于Ⅲ、Ⅳ期5年生存率47.8%(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胸腺瘤以外科手术为主,Masaoka分期有助于手术指征的选择,并能有效的判断手术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胸腺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全部纵隔肿瘤的10~25%,占前纵膈肿瘤的35%,术前难以确诊。我院1976~1989年手术治疗胸腺瘤8例。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54 岁,主诉胸闷3/8例,胸痛4/8例, 气短3/8例,2/8例体检时无症状, 1/8例并重症肌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 ~5个月,胸片肿物均位于前纵隔(左前上5例,右前上3例),肿物直径6~13cm, 平均8cm,均经手术,术中见包膜完整者5例,病理诊断均为胸腺瘤,3例恶性胸腺瘤,2例未能切除。  相似文献   

8.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报道5例经病理证实侵袭性胸腺瘤,着重分析CT尤其HRCT分期及表现。结果:HRCT分析:Ⅰ期:包膜完整,无包膜的镜下侵犯;Ⅱ期:肿瘤穿过包膜侵及纵隔脂肪或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期:胸膜、心包种植或淋巴、血行转移。HR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侵厦心包、大血管、肺及胸膜。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对病变范围进行可靠评价,进行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术后放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每组61例。术后化疗组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术后放化疗组在术后化疗组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点乙酰胆碱受体(AchR)、连接素(Titin)、兰尼碱受体(RyR)抗体水平。结果 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8例患者发生肌无力危象,占6.6%(8/122),其中术后放化疗组5例(8.2%),术后化疗组3例(4.9%),两组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化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37.7%(23/61)比21.3%(13/61),82.0%(50/61)比42.6%(26/61),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疗效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化疗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变化并不大,而术后放化疗组AChR、Titin的水平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AChR、Titin抗体的水平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hR水平:(0.263±0.044)、(0.261±0.035)、(0.260±0.036)、(0.255±0.040)比(0.256±0.039)、(0.247±0.023)、(0.239±0.020)、(0.237±0.022);Titin:(0.193±0.023)、(0.192±0.023)、(0.191±0.021)、(0.191±0.024)比(0.191±0.019)、(0.188±0.017)、(0.185±0.014)、(0.155±0.007),P<0.05]。RyR抗体在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胸腺瘤切除术治疗MG合并胸腺瘤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AChR、Titin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两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胸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06年6月-2011年9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对照组58例患者行传统手术。对两组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引流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和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引流量、术后止痛药物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随访中对照组有慢性痛或上肢运动障碍者5例,观察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的死亡率和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时间短且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24例胸腺瘤的病理形态作了详细描述,根据其包膜有否浸润及转移,将肿瘤分为良性87例,恶性37例。按组织学形态将肿瘤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39例,上皮细胞为主型45例,混合型40例。本文尚对胸腺瘤的有关临床表现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性贫血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瘤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胸腺瘤42例为胸腺瘤组,按1∶1配比选取42例纵隔非胸腺瘤病变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的异同。结果胸腺瘤组眼睑下垂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影像学上胸腺瘤主要位于上前纵隔,且边缘不光滑。结论眼脸下垂、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影像学上病变位于前上纵隔、边缘不光滑的纵隔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瘤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64例胸腺瘤患者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胸腺瘤CT表现,并分析CT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结果 CT表现:平扫显示胸腺瘤病灶均在前纵隔部位;不规则形态占79.69%;密度不均占68.75%;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46例;胸膜侵犯25例,肺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各5例。良性(A型与AB型)、恶性(B型与C型)胸腺瘤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局部侵犯及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胸腺瘤CT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期I-II期中A型、AB型24例,III-IV期中B型、C型27例。结论病理A型、AB型与B型、C型胸腺瘤CT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CT影像学表现对胸腺瘤良恶性(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重大价值,能为胸腺瘤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深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54例患者(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增殖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方面,两组在病程、肿瘤的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待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研究,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深入了解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54例患者(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3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增殖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方面,两组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等方而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研究,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而有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CNA指数和Ki-67指数),侵袭性腺瘤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 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内镜临床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的临床症状、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间由胃镜及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Barrett食管患者33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胃镜表现。结果患者中男210例,女120例;以反酸(225例,68.2%)、烧心(204例,61.8%)及胸骨后痛(103例,31.2%)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镜下形态以岛型为主(280例,占84.8%),病变长度0.5~5.5cm,其中115例患者(34.8%)伴有食管裂孔疝。食管压力检查提示屏障压及食管中下段压力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总次数以及酸清除时间均明显增加。结论Barrett食管的临床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无明显差别,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并发症;抑酸联合内镜下治疗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天一  牛琦  张平  吴翔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46-1647,F000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他汀相关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病理学和随访研究。结果患者为65岁女性,体重指数为20.9,因胆固醇升高服用辛伐他汀,1月后出现肌痛、肌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查血磷酸肌酸激酶(CK)为1522U/L;肌电图表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缩短及病理干扰相;左股四头肌活检示肌纤维灶状坏死,油红染色可见阳性纤维;透射电镜检查发现肌纤维内出现成串脂滴。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随访半年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CK恢复正常。结论该患者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提示肌肉损害;病理学表现为肌纤维脂质代谢障碍的特点.符合他汀类相关肌病。老年女性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