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分子(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1例前列腺癌,9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15例胚胎前列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对CD147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胚胎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CD147阳性率分别为:0%,5.6%,23.3%,67.3%.前列腺癌CD147阳性率最高,与其他3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01).CD14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WHO分级和包膜侵犯呈正相关.结论 CD147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希望成为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组织中CD14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分子(CD14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1例前列腺癌组织,9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6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和15例胚胎前列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对CD147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胚胎前列腺,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CD14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5.6%,23.3%,66.3%.前列腺癌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1).CD14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包膜侵犯和WHO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CD147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希望成为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分子(CD147)在精原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精原细胞癌组织,10例正常睾丸组织,10例胚胎睾丸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对CD147表达与精原细胞癌各临床资料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胚胎睾丸组织,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癌CD147阳性率分别为:0%,0%,81.6%.CD14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147检测有助于提高精原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有望成为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在人前列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6例(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前列腺增生组)病灶组织中的CD147表达情况;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7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运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列腺癌组CD147表达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4.3%(P<0.05);前列腺癌组CD147的表达与Gleason 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147表达阳性、Gleason 评分高是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CD147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判断肿瘤进展及临床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D147和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147和S100P在36例胃癌组织、35例慢性胃炎组织及35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147、S100P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CD147、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0.0%,与慢性胃炎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慢性胃炎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D147、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侵及浆膜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47、S100P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明显负相关(r=0.70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147表达升高,S100P表达降低,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侵及浆膜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CD147 RNA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对CD147RNA干扰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针对CD147分子的3个RNA干扰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PC-3细胞,获得稳定表达株。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CD147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MTT法检测各组PC-3细胞增殖变化。结果RT-PCR结果发现第1、3干扰片段可以较好的封闭前列腺癌PC-3细胞CD147分子mRNA表达水平;MTT法显示CD147分子封闭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无影响(P>0.05)。结论封闭CD147分子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黏着蛋白Hic-5/ARA55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TNM分期、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Hic-5/ARA55的表达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都有Hic-5/ARA55的表达,但表达量不同,T1~T2期和T3~T4期的阳性率分别为52.00%(13/25)和12.50%(2/16);Gleason评分≤7分和>7分的阳性率分别为52.17%(12/23)和16.67%(3/18),前者和后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c-5/ARA55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TNM分期、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肿瘤的TNM分期越早,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其表达量越高。它可能是一种对前列腺癌具有抑制作用的蛋白质,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34/46(73.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6(23.91%),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1.74%,33/46),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CNA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CD44V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而PCNA与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CNA与CD44V6共同阳性表达有31例,共同阴性表达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和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PCNA可评价胃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47、VEGF与舌鳞状细胞癌两者间及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舌鳞癌患者45例,按有无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组织分级及TNM分期进行分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癌组织中CD147、VEGF表达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D147、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达86.7%、71.1%,高于正常舌黏膜(P〈0.01);CD147、VEGF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组织分级、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中CD147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1)。结论CD147和VEGF在舌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以做为判断舌癌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三叶因子3(TFF3)和CD147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30例正常胃组织、272例病变胃组织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和CD147表达(以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判断结果).结果 TFF3和CD147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分别为3.6%、14.3%;13.3%、43.3%;48.3%、51.2%;51.9%、59.3%和41.7%、78.9%.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TFF3阳性表达率和平均积分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P均<0.01);浅表性胃炎CD147表达与正常胃黏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P<0.01)和不典型增生(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FF3(+)/CD147(+)者在深度浸润(T3-4)、临床分期TNMⅢ-Ⅳ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最高,且明显高于TFF3(-)/CD147 (-)者(P<0.05).结论 TFF3、CD147可能参与胃黏膜保护及修复,在癌变过程中被激活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预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研究CD147分子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RNA干扰(RNAi)技术建立稳定低表达CD147分子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将靶向CD147干扰质粒导入前列腺癌细胞中,干扰前列腺癌细胞中CD147分子的表达;有限稀释法获取单个细胞克隆,通过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鉴定.结果 与转染pSilencer-Scramble对照质粒比较,转染pSilencer-CD147干扰质粒明显抑制CD147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靶向CD147的干涉载体能有效沉默PC-3细胞中CD14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G418筛选建立出稳定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CD147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光镜下计数(分化抗原105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65.1%,MMP-9阳性率73.0%,二者阳性率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和MMP-9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CD14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MP-9的生成参与肝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有利于肝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16蛋白 ,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p16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胃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率 (8/ 46 ,2 1.0 5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 (2 7/ 46 ,5 8.70 % )。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 (71.74% ,33/ 46 ) ,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癌大小无相关性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16与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而CD44 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 ,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中 ,而p16在Ⅰ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Ⅱ、Ⅲ、Ⅳ期中的表达率。p16与CD44V6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但有淋巴结转移组(2 7例 )中 ,p16阳性表达率 3 .70 %明显低于CD44V6阳性表达率 88.89% ,且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结论 p16蛋白、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p16蛋白、CD44V6可为临床诊断胃癌、判断预后、指导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TFF3、survivin、CD147、CD34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FF3、survivin、CD147、CD34在不同胃黏膜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括30例正常胃黏膜和272例患者(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及胃癌182例)胃黏膜的组织芯片,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FF3、survivin、CD147、CD34表达.结果 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TFF3表达高于浅表性胃炎和正常对照(P<0.01);胃癌胃黏膜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5),不典型增生胃黏膜survivin表达高于萎缩性胃炎(P<0.05),浅表性胃炎胃黏膜CD147和CD34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TFF3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CD147和CD34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147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TFF3、survivin、CD147阳性表达的MVD高于阴性(P<0.01).结论 TFF3、CD147和CD34可能参与胃黏膜保护及修复,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TFF3、survivin、CD147、CD34表达逐渐上调,对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有促进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胃癌和预测其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B7-H4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 分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B7-H4 在胞浆和(或)胞膜弥漫表达,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B7-H4在临床肿瘤分级较高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强于临床肿瘤分级较低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结论:B7-H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患者肿瘤分级密切相关.异常表达的B7-H4 在肿瘤的发生、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封闭肿瘤组织中的B7-H4 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1例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131/161)和25%(10/4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123/161)和27.5%(11/4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差异(P>0.05);MMP-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差异(P>0.05).CD147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97,P<0.05).结论 CD147和MMP-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二者具有正协同作用,并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性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CD14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和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CD14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健康人子宫内膜中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异位子宫内膜及其18例同期在位子宫内膜和15例健康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D147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异位子宫内膜标本中CD147表达增强,以膜分布为主;而无论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中CD147表达无差异。结论:CD147分子表达在异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CD14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CD147、M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72例BTCC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CD147与MMP-2的表达,分析CD147和MMP-2与BTCC部分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BTCC组织中有CD147、MMP-2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8.1%、76.4%。CD147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与临床分期未见相关;MMP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CD147表达与MMP-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58,P〈0.001)。结论CD147在BTCC的漫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147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癌细胞(LNCaP)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慢病毒系统建立沉默CD147的前列腺癌细胞模型(LNCaP/shCD147细胞),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细胞(LNCaP/Scramble细胞),并进行RT-qPCR验证。通过检测LNCaP/shCD147和LNCaP/Scramble两种细胞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以验证沉默CD147后前列腺癌细胞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酶的变化;而后向细胞内加入过氧化氢(H2O2),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验证沉默CD147后前列腺癌细胞发生的氧化应激与PI3K/AKT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结果 成功构建沉默CD147的前列腺癌细胞模型,与LNCaP/Scramble细胞相比,mRNA中CD147表达量降低(P<0.01)。氧化应激结果显示沉默CD147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