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雄性配子通过与支持细胞的黏性粘连,间接附着于曲细精管基膜。细胞间连接分子,尤其是糖酰类物质,介导雄性配子与支持细胞间的直接结合,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支持细胞能以获取、整合并发送精子发生所需的全部信号,传送精子代谢、分化所需的各种物质。不同分化阶段的雄性配子,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支持细胞的功能 细胞间黏附障碍,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雄性配子通过与支持细胞的黏性粘连,间接附着于曲细精管基膜。细胞间连接分子,尤其是糖酰类物质,介导雄性配子与支持细胞间的直接结合。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支持细胞能以获取、整合并发送精于发生所需的全部信号,传送精于代谢、分化所需的各种物质。不同分化阶段的雄性配子,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支持细胞的功能。细胞间黏附障碍,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雄性配子通过与支持细胞的黏性粘连,间接附着于曲细精管基膜.细胞间连接分子,尤其是糖酰类物质,介导雄性配子与支持细胞间的直接结合.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支持细胞能以获取、整合并发送精子发生所需的全部信号,传送精子代谢、分化所需的各种物质.不同分化阶段的雄性配子,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支持细胞的功能.细胞间黏附障碍,是精子发生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中细胞凋亡、增殖在胃癌发生及形态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较敏感且特异性较强的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析研究了51例早期胃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1)凋亡细胞在癌旁组织较为多见,为5.6%~29.3%,凋亡指数AI=13.19±6.68,而在早期胃癌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为1.5%~16.0%,凋亡指数下降,AI=7.45±3.25,P<0.005,PCNA增殖指数在癌旁组织(PI=29.86±15.33)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I=61.64±15.64);(2)肠型胃癌的凋亡指数(AI=7.86±3.4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AI=4.63±1.94),而PCNA增殖指数则相反,结果分别为59.03±10.66,68.20±14.49,P<0.05;(3)隆起型胃癌的凋亡指数(AI=9.60±3.51)明显高于凹陷型胃癌(AI=4.95±1.91),P<0.005,PCNA增殖指数则隆起型胃癌明显低于凹陷型胃癌,P<0.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癌细胞过度生长及凋亡受抑有关;肠型胃癌较弥漫型胃癌净细胞增加少,所以肠型胃癌生长缓慢;早期胃癌的形态形成可能与肿瘤的增殖活动、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恶性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崭新模式,部分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CIK细胞和DC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小鼠脾淋巴细胞(小鼠脾LC)的最佳激活作用比例.方法联合应用GM-CSF、IL-4和小鼠H22肝癌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从荷瘤小鼠四肢长骨提取的DC,依据不同的激活比例用致敏DC体外激活TIL和小鼠脾LC,采用乳酸脱氢酶(LDH)4小时释放法测定、观察被不同程度激活的TIL和小鼠脾LC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当E/T为1:400和1:200时,所激活的TIL或小鼠脾LC的杀伤活性较弱,线性关系不明显,P>0.05;当E/T为1:100时,杀伤活性有较明显的提高,与前两者比较,P<0.05;当E/T=1:50时,杀伤活性徒增,与前三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当E/T=1:25,1:12.5和1:6.25时,杀伤活性与E/T=1:50时基本没变化,P>0.05.结论当E/T=1:50时,DC能使小鼠脾LC和TIL充分激活,显著提高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7.
胎盘滋养细胞是妊娠过程中最活跃的细胞之一,其功能失调导致一系列的妊娠相关疾病。因此,滋养细胞成为研究妊娠相关疾病的焦点。细胞内信号转导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是揭开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可能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裂等多种生理过程,并在细胞恶性侵袭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妊娠期滋养细胞的MAPK通路可能对滋养细胞黏附、侵袭功能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胎盘滋养细胞是妊娠过程中最活跃的细胞之一,其功能失调导致一系列的妊娠相关疾病.因此,滋养细胞成为研究妊娠相关疾病的焦点.细胞内信号转导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是揭开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可能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裂等多种生理过程,并在细胞恶性侵袭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妊娠期滋养细胞的MAPK通路可能对滋养细胞黏附、侵袭功能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光工作人员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细胞中中毒细胞和核突细胞的观察建湖县人民医院(建湖224700)章龙生大量事实证明在严重感染或中毒时,由于毒素的侵袭可以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核及胞浆发生一些毒性变化。本文对50例正常成人及60例x光人员的中性分叶核细胞中毒变化及...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由细胞基因控制的一种自主性的自杀现象。又称为细胞程序化死亡。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概念,生化和分子机制,生物学意义,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新途径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的效应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机体防御、老化以及多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内的蛋白水解酶在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中caspases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本对细胞凋亡的效应器-caspases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凋亡信号的caspases级联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指由细胞基因控制的一种自主性的自杀现象。又称为细胞程序化死亡。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概念,生化和分子机制,生物学意义,以及在抗病毒治疗新途径探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调研209名氯乙烯(VC)作业工人的细胞遗传学指标,平均工龄48.3个月,年龄18~67岁,1968~1975年间接触VC的时间加权均值为1~5ppm(VC中含小量致变性的氯亚乙烯)。295名“雇前体检者”充作对照组,年龄18~50岁。检测是采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染色体计数。淋巴细胞培养采用Moorhead技术,以标准方法保温、处理和分析。两组皆记录性别、被分析的细胞数和培养开始起的日期。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是通过补充或刺激机体自身的生物反应调节物质来调动、完善和增强宿主免疫机能 ,以便消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目前白血病的细胞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文介绍如下。一、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已成为治愈急性白血病的最  相似文献   

15.
“与人体内缺乏核酸有紧密关系的疾病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老化等,老化也是一种疾病,叫做细胞新陈代谢不能病”。 ——日本医学博士大平圭拮  相似文献   

16.
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一款新型内窥镜,能够探测到患者体内的单个细胞,是迄今世界上直径最细的内窥镜。它是应用一个多模光纤沿着多种不同路线携带光线,使用单个纤维照亮物体并实现数据传输,这项技术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干扰,因为光线将沿着不同路径传输。研究人员采用空间光线调制器,能以随机路径持续发送激光束至光纤上,由于采用随机路径,一旦光线离开光纤,将形成散斑图像,一些光线则反馈至光纤。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分析反馈至光纤的散斑图像,并使用它们形成一个图像。这项技术将提高图像的分辨率,甚至远超出之前的预期,能够观测到单个细胞大小的物体。研究人员发现内窥镜在成像方面的诸多应用,在人体内进行手术时用其能详细研究细胞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依晓 《家庭医学》2006,(10):50-51
我们的人体是由大约60兆个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生命由氧来支撑,细胞只有不断地获取充足的氧才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即能量交换、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才能使人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7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 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 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 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 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 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9.
20.
依晓 《家庭医学》2006,(20):50-51
在我们的人体内部存在着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小精灵”,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细胞。你可不要小看它们,正是这些小不点们构筑了人体的生命大厦。[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