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安眠药中毒(服毒)患者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总洗胃时间:A组比B组缩短5min(P〈0.01);洗胃中出现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胃内容物自口鼻腔涌出,A组比B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电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安眠药中毒(服毒)患者实施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进行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总洗胃时间:A组比B组缩短5 min(P<0.01);洗胃中出现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胃内容物自口鼻腔涌出,A组比B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灌洗球囊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9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采用灌洗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次数、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发生情况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灌洗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洗胃次数、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口服中毒的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洗胃是否及时彻底。对于经口服中毒者不论其神志是否清楚,均应尽快彻底清除胃中毒物。担负急诊抢救工作的护士应熟练掌握中毒洗胃的技术,并在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来,对28例中毒患者使用电动洗胃机洗胃的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蔚  何雯  早然  陈雯  帕提古丽  李娟 《护理研究》2011,25(2):143-144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90例口服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及术后6 h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及洗胃术中呕吐、胃黏膜损伤、上腹部不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小容量球囊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防止洗胃术中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  相似文献   

8.
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在口服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防止洗胃过程中误吸等不安全因素发生,以提高洗胃质量。方法将62例口服有机磷农药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术后6h内呕吐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洗胃液量、时间、洗胃术中呕吐和胃黏膜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洗胃方法抢救中毒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动洗胃机的洗胃方法进行改良,实现最佳洗胃效果,防止误吸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2004年以来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实施自动洗胃机洗胃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采用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就两组洗胃液量、时间、并发症以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洗胃液量、缩短洗胃时间、减轻胃黏膜损伤及出血,并能防止洗胃术中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后的自动洗胃机洗胃方法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洗胃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服毒患者电动洗胃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10例服毒患者使用电动洗胃机洗胃过程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本组治愈245例,好转53例,死亡12例.认为针对电动洗胃机洗胃过程中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保证电动洗胃机洗胃的安全、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8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去枕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捕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胃管长度10-15 cm,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例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洗胃时采用去枕左侧卧位,使用甥料口咬协助插管,延长捕胃管长度,并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的方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从洗胃液、胃管选择、洗胃方式、每次灌入量、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面阐述了小儿经口中毒洗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王文珍  王立秋  李玉玲  刘青 《护理研究》2006,20(26):2362-2363
从洗胃液、胃管选择、洗胃方式、每次灌入量、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方面阐述了小儿经口中毒洗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洗胃法对急性口服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142例急性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洗胃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用时为(23.40 ±2.17) min,堵管率为2.82%,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5.63%,胃部损伤发生率为4.23%,对照组分别为(35.50±3.21) min,15.49%,39.44%,2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9,x2值分别为6.859,23.236,13.770;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结论 改良洗胃法能明显缩短洗胃时间,彻底清除毒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率。[方法]把16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按来诊先后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洗胃方法进行洗胃并时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左侧卧位插胃管洗胃、延长胃管插入长度洗胃与低压少量洗胃液洗胃在插胃管、洗胃时间、洗胃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侧卧位插胃管、延长胃管插入长度至55cm~70cm、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可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全自动洗胃机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即插入胃管45~55 cm;观察组(30例),采取在传统胃管长度基础上延长插入10~15 cm,即胃管插入长度为55~70cm,观察两组的洗胃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洗出的液体中出现血性液体、腹痛、胃内容物自口鼻涌出等,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时延长胃管插入的长度,可达到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洗胃彻底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磊  刘东霞 《全科护理》2013,11(1):40-41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病人行持续腹腔冲洗,同时加强管道的护理、持续腹腔冲洗的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治疗、生长抑素的应用以及生活护理等。[结果]6例病人痊愈出院,2例病人治疗好转后转院继续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在胃癌术后吻合口瘘病人中应用持续腹腔冲洗并加强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胃镜牙垫在急诊洗胃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镜牙垫在急诊洗胃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急性中毒需洗胃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传统金属开口器组70例,使用胃镜牙垫组70例。结果两组在插管所需时间、插管首次成功率及插管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胃镜牙垫组在插管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传统开口器组,而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传统开口器组。结论应用胃镜牙垫行急诊洗胃插管,提高了插胃管首次成功率,缩短了插胃管所需时间,减少了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痛苦,节省人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