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桂凤  张杰伟  曾仕平 《中国医药》2012,7(9):1105-1106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7例(39.7%),酒精性肝硬化15例(22.1%),丙型肝炎后肝硬化7例(10.3%),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9例(13.2%),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3例(4.4%),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7.3%),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1.5%).乏力率、纳差率、腹胀率分别为82.4%(56例)、85.3%(58例)、91.2%(62例),多饮、多食、多尿率及消瘦率分别为2.9%(2例)、4.4%(3例).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8%(25例),16.2%(11例),22.1%(15例),38.2%(26例),无糖尿病神经或血管并发症.27例患者(39.7%)随着肝功能好转血糖控制理想;21例(30.8%)加用胰岛素治疗,血糖得到满意控制;10例(14.7%)血糖控制较好,5例(7.4%)血糖控制较差;死亡5例(7.4%).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腹胀等肝硬化症状为主,通过临床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可随肝功能改善而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45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前均患有慢性肝病导致肝硬化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45例患者中,除2例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外,其余患者以肝硬化症状为主。既往肝病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性肝炎。空腹血糖升高以中、低度为主。经保肝、降糖等治疗,21(46.7%)例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值降至正常,24(53.3%)例患者需长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治疗上以保肝治疗为主,兼顾控制血糖,多数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对肝源性糖尿病6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特点、糖尿病病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随着肝功能恶化,血糖也出现明显异常,肝功能C级血糖重度增高达50%,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43例,控制一般13例,另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主要继发于肝硬化,临床上往往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病情程度与肝硬化分级呈正相关,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主要予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随肝功能改善而改善. 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随着肝功能恶化,血糖也出现明显异常,肝功能C级血糖重度增高达50%,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艮好43例,控制一般13例,另10例肝功能重度损害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主要继发于肝硬化,临床上往往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病情程度与肝 化分级呈正相关,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主要予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患者血糖随肝功能改善而改善. 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双环醇片(75~150mg/d,连用24周)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d,连用24周)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连用24周)治疗,检测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BV-DNA转阴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指标FPG和2hPG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26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与肝功能分级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与肝硬化的病因有关,病情与肝功能分级有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要常规检测血糖,以防漏诊,并积极治疗肝病,改善肝功能,去除其诱因。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脏病变进而可引起糖类代谢异常。肝脏病引起的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呈糖尿病样改变,而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内二科共收住院肝硬化患者102例,合并肝源性糖尿病者25例(24.5%)。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94-49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30例,将其随机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环醇片100 mg/d,熊去氧胆酸胶囊250 mg/d,连用半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连用半年。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6,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环醇片、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疗效显著,肝功能状况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64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分为82例观察组和82例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血糖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是78.05%,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是35.7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肝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好,血糖得到了理想的控制,产生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药物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在临床上较常见,当肝实质持续损害时,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临床医师忽视而延误诊治。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65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乙肝肝硬化病例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病的症状,较少出现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肝性脑病、各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也是乙肝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应予以积极的护肝治疗、控制血糖和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65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诺和灵与恩替卡韦等综合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死亡患者,肝功能好转,降糖治疗达标.治疗后ALT、AST、FPG和2 hPG含量都明显少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所有病例耐受量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综合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与血糖状况,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间本院41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占肝硬化的比例为25.79%。其糖尿病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性,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随肝功能好转,血糖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保肝和胰岛素治疗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8例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糖尿病病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高达37%,糖尿病的病情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关系(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有关系,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108例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慢性肝炎为28.7%(31/108),慢性重型肝炎为19,4%(21/108),肝硬化为51.9%(56/108),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为50%,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5.2%(38/108)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通过饮食控制、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除6例死于肝癌或重型肝炎外,余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相关。症状多不典型,须常规检查空腹、餐后血糖。经饮食控制、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46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肝功能与血糖进行分析。结果 46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普遍存在糖耐量异常,肝功能越差,糖尿病发病率越高,在控制饮食、保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调控血糖,随肝功能好转血糖恢复正常或趋于正常且平稳,病情控制满意。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一类继发性糖尿病,其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及漏诊,在积极治疗原发肝病的同时,适当调控血糖,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旨在预防及减少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方法 探讨观察组中96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分级与肝源性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发生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A级为0;B级36例,其中轻型14例,中型19例,重型3例;C级60例,其中轻型25例,中型30例,重型5例.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有关,同时以隐性糖尿病多见,临床上注意对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行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7.
段卫  郭力红  柳立平 《河北医药》2006,28(10):958-958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脏损伤,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现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源性糖尿病46例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男性占总人数的76.1%,女性占23.9%;年龄23~75岁,平均54.43±10.70岁。46例中慢性乙肝37例,慢性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4例,慢性乙肝合并慢性丙肝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中老年较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肝源性糖尿病中以慢性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对自2000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例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三多"症状,且症状不典型,其余均以肝硬化的症状及体征为主:纳差、乏力、腹胀、腹水、肝掌、蜘蛛痣、脾肿大、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为主,无糖尿病神经及血管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肝硬化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肝病患者应常规检测血糖,避免漏诊。空腹血糖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通过控制饮食,改善肝功能,胰岛素应用等治疗,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减退 ,其中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为 2 0 %~ 30 %。现就我院肝病科1996年 1月至 2 0 0 4年 10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 32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 74岁。基础病变均为肝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