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小板计数异常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手工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的结果.方法:利用迈瑞BC-5500血细胞计数仪和普通光镜计数同时测定PLT<100×109/L和PLT>300×109/L的标本,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在仪器测得的异常血小板值(PLT<100×109/L和PLT>300×109/L)时,用手工法复查所得结果与其比较P>0.05,证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相同情况下两种方法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6月期间住院患者在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对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复检,比较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符合率。结果 179例患者经手工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45.41±55.98)×109/L,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出现假性降低102例,平均血小板计数(59.05±25.68)×109/L,假性增高77例,平均血小板计数(220.33±60.07)×109/L,均较手工法检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计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准确判断假性增高和减少原因,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液分析仪 XE-2100 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和显微镜复检的关系.方法 取抗凝静脉血180份分别用血液分析XE-2100和镜检法计数PLT,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在PLT<100×109/L时,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法PLT 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300×109/L时,与镜检法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LT 计数在(100~300)×109/L时,与镜检法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2100 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较高;但当血小板浓度异常、特别是浓度减低时,仪器计数结果需结合显微镜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儿童末梢全血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采集来诊儿童无名指末梢血至专用EDTA-2K抗凝的采样管,分别于即刻,2 min,5 min,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用ABX M6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个结果。结果8组参数结果与均值组比较,除PLT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LT即刻组与均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0 min。结果与均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X M60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末梢血全血计数时,至少在2 min后检测其结果比较可靠,放置时间应该5~60 min之内完成最佳。  相似文献   

5.
王朝辉  张洁 《医药世界》2006,(6):149-150
结核病是一种高发病种,并容易和其他疾病合并感染,结核病合并其它病症时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容易引起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误差,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ABX Micros-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134例结核病患者标本,其中发现47例异常计数结果,现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仪器ABX Mirc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顺德龙江区健康成人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953例,使用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试并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地区白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为(3.5~9.5)×109/L,红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为男(3.99~5.63)×1012/L、女(3.45~4.61)×1012/L,血红蛋白含量参考值范围为男121~165g/L、女103~139g/L确立,与以往参考值范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建立了广东顺德龙江地区健康成人血液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范围,并显示本地区参考值范围与继往参考值有差异,确定了建立本地区参考值范围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男、女职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差别。方法采集医院在册男女职工328名的肘静脉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测标本进行血细胞检测。结果男职工白细胞水平为(6.97±1.40)×109/L高于女职工的(4.89±0.8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性别差异,易感程度不一样,环境因素对女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血液学变化,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对65例重型肝炎和52例健康人外周血常规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组白细胞计数(8.13±4.33)×109/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2±1.07)×109/L](P<0.01);血小板、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变化,对重型肝炎进行血细胞参数监测是该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对儿童初发白血病的检出效率.方法 应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结合XE2100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常规结果和骨髓穿刺结果,综合分析117例血涂片原幼细胞阳性的儿童初发白血病各项血细胞参数,评价该复检规则对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并对之进行优选组合.结果 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6条复检规则:血小板计数(Plt)<80×109/L、白细胞计数(WBC)>30.0×109/L、血红蛋白(Hb)<70 g/L、WBC仪器不分类或分类不全、淋巴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可使儿童白血病检出率达99.1%,检出率与原规则1~15条相当.而增加16~23条复检规则,并不能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且不适合于实际应用.结论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之3~5、10~12条,即可有效筛检儿童初发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对外周血幼稚粒细胞(IG)检出与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对比,进行评价分析及正常临界值的设定。方法: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对438份血标本采用白细胞分类检测通道(CBC+DIFF通道)检测幼稚粒细胞,并用显微镜人工计数IG。结果: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对IG检出呈正相关(r=0.76),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对IG%检测的敏感性为62.9%,特异性为83.4%,临界值>0.6。正常组的IG检测人工镜检均未见幼稚粒细胞,仪器检测显示IG%范围为00.6(x±3s)。结论:当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 IG%≤0.6[或绝对值(IG#)≤0.1×109/L]可认为是正常标本,当IG%>0.6[或绝对值(IG#)>0.1×109/L)则为异常标本,应进行血涂片复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赵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10-2611
目的:分析SysmexSYSMEX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细胞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用SysmexSYSMEX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对500名健康成年人的空腹静脉血细胞3项参数进行参考范围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定参数共3项,分别是:白细胞计数(WBC)(×10^9/L):男(5.98±2.88)、女(5.79±3.26);红细胞计数(asc)(×10^12/L):男(4.89±1.08)、女(4.19±0.78);血红蛋白HGB龟删:男(148.90±24.60)、女(124.61±19.10)。结论:调查结果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提供的参考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验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血细胞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121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8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头孢曲松联合青霉素常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脑脊液的恢复、住院天数、费用及预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WBC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96、-3.72,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7 d、14 d后复查脑脊液葡萄糖、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5.16±0.47)d,短于对照组的(18.51±1.04)d(t=-2.95,P<0.01);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P>0.05)。观察组治愈60例(88.2%),对照组治愈38例(7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脑室膜炎、脑积水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出现胆囊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中疗效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强有力的抗生素可有效迅速改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丰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02-3104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类白细胞(WBC)的体积、电导率、激光散射(vCS)参数与异型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ysmex-800i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29例病毒感染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淋巴细胞体积(MLV)、分布宽度(LDW)、电导率(MLC)、激光散射(MLS)和单核细胞体积(MMV)、分布宽度(MDW)、电导率(MMC)、激光散射(MMS).并根据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将病毒感染患者分为感染1组(异型率2%~5%)、感染2组(异型率>5%~10%)和感染2组(异型率>10%),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VCS参数.结果 感染1组LDW为(17.2±2.5)fl,对照组为(14.1±2.7)f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5);感染2组的MLV、LDW、MMV、MDW分别为(85.3±5.6)×109个/L、(19.0 ±3.1)fl、(185.9±9.2) ×109个/L、(22.0 ±2.9)f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57、3.086、2.735、4.269,均P<0.05);感染3组的MLV、LDW、MMV、MDW分别为(89.5±6.8)×109个/L、(22.3 ±3.6)fl、(194.5±9.6) ×109个/L、(24.5 ±3.4)f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2、3.569、2.945、4.863,均P<0.05);三组感染患者的MLC、MLS、MMC、MMS的分别为感染1组(112.3±7.8) μs/cm、(54.8±4.9) NTU、(112.3±7.8) μs/cm、(83.6±4.7)NTU,感染2组(104.7±6.9) μs/cm、(52.6 ±4.5)NTU、(104.7±6.9)μs/cm、(81.1±4.3)NTU,感染3组(96.5±6.2) μs/cm、(50.5 ±4.3)NTU、(96.5±6.2) μs/cm、(78.7 ±3.8)NTU,三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23、3.195、2.247、5.829、2.457、2.956、2.371、6.715、2.573、3.044、4.395、7.386,均P<0.05).结论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类白细胞的VCS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临床感染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水平及肝功能指标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总胆红素(25.13±5.13)μmol/L、谷丙转氨酶(96.32±10.89)U/L、淋巴细胞计数(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机采2U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影响。方法120例连续献血>10次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60例。A组机采血小板1U/次,B组机采血小板2U/次。比较两组献血者单采前后血小板计数(PLT)以及首次、10次后外周血象指标[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A组献血者上次单采前PLT为(271±30)×10^9/L,下次单采前PLT为(269±31)×10^9/L;B组献血者上次单采前PLT为(273±31)×10^9/L,下次单采前PLT为(268±34)×109/L。两组献血者单采前后PLT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者首次与10次后PLT、RBC、Hb、HCT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前后的血常规改变不明显,根据国家规定的健康体格检查标准,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前PLT>230×10^9/L,体重>50 kg,连续多次采集2U血小板血常规无显著变化,对献血者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由于献血者人数限制,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化疗治疗且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至70×10^9/L和100×10^9/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6% vs 42.8%)(P〈0.05)。结论 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名72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mg,2次/d,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遂停药并服用诺氟沙星、小檗碱,但症状未缓解。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显示WBC 1.6×10^9/L,RBC2.7×10^12/L,Hb86g/L,PLT 51×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氧氟沙星等治疗,但外周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大便由水样便转为黏液血便,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给予肌内注射亚叶酸钙15mg,3次/d。入院第4天,患者WBC0.5×10^9/L,Hb73/L,PLT11×10^9/L。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压积红细胞,继续行补液、止血、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WBC4.9×10^9/L,Hb76g/L,PLT70×10^9/L。2年后随访,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常规白细胞(WBC)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CRP检测。比较两组血清WBC、CRP;观察组WBC联合CRP与WBC、CRP单独检测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血清WBC(15.03±6.11)×10^9/L、CRP(12.69±3.44)mg/L均高于对照组的(6.98±1.02)×10^9/L、(3.16±0.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联合CRP的检测准确率为93.33%,高于WBC、CRP单独检测的71.67%、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可以提高儿童细菌性感染检测的准确性,为患儿后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