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肝细胞在微囊化培养过程中结构形态发生变化,细胞的骨架会发生重排。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微囊化培养体系对细胞生长和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通过显微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TT实验、Realtime RT-PCR与Elisa实验,检测微囊内细胞的生长形态、细胞团的形态结构、细胞的活性、以及细胞的功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HepG2细胞在微囊内聚集成团,以三维方式生长,细胞间连接紧密,与传统的平面培养相比,微囊化细胞的生长速率减慢,但微囊化细胞的功能基因表达水平及白蛋白的分泌量增高,说明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胶囊所提供的微环境有利于肝细胞类组织的体外构建。结果也提示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胶囊能够实现肝细胞的体外类组织化培养,有望成为一种更具前景的三维培养模式,应用于癌症治疗、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及肝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微囊化细胞是目前常用的免疫隔离工具,可以解决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存在的免疫排斥问题,然而微囊化对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的生长及分泌功能。 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嗜铬细胞瘤组织,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并用人工脑脊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包裹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人工脑脊液中的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形态;用CCK-8试剂盒测定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试剂盒检测微囊化和非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硫氨酸脑啡肽浓度。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镜下呈悬浮、聚集生长状态,细胞突起观察不明显。与非微囊化组相比,微囊化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增殖较快,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较多。但不同病例来源的细胞,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差异较大。提示微囊化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人工脑脊液中具有良好的生长和分泌功能,并且不同病例来源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可以相对稳定地分泌甲硫氨酸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进行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增殖并提高小鼠的兔疫功能。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成囊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囊膜强度和免疫隔离作用;微囊化细胞移植有助于扩大异体移植的细胞来源,并为构建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器官移植研究的深入,诸如移植物排斥反应、供体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1980年,Lim等[1]首次采用微囊免疫隔离技术进行胰岛微囊化移植研究,为人类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微囊化免疫隔离技术近些年取得了众多成就,目前研究表明由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构成的微胶囊具有制作简便、体积小、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应用前景较好的免疫隔离膜[2]。本文将就其免疫隔离效果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发展史60年代Chang[3]首次提出人工细胞的概念,即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半透膜包裹组织细胞,该膜允许小分子营养物、代谢…  相似文献   

5.
氧化砷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细胞骨架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过去用氧化砷 (As2 O3 )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1] ,发现在凋亡早期 ,细胞核未见明显改变之前有线粒体增生反应 ,并首先描述了As2 O3 诱导食管癌细胞的线粒体的形态改变[2 ] 。细胞凋亡的形态有细胞变小 ,皱缩 ,细胞核变圆 ,染色质凝集、靠边。我们发现在羊膜上皮细胞自发凋亡过程中张力微丝的消失[3 ] ,因此使我们考虑到细胞凋亡时 ,细胞形态的改变与细胞骨架的改变的关系。我们以As2 O3 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张力微丝 ,肌动蛋白F(F actin)的变化 ,以阐明细胞骨架的改变在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的意义。一、…  相似文献   

6.
移植用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移植用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以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胶囊(APA微胶囊)为研究体系,以转内皮抑素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rCHO)为模型细胞,观察低温保存过程中降温方式、预平衡方式、冷冻保护剂浓度等关键条件对微囊化细胞复苏活性的影响,以及低温保存后微囊膜对IgG的通透性及微囊内细胞的存活、增殖及产物分泌情况。结果:包埋功能细胞的APA微囊经一定时间的低温保存后,微囊膜仍可屏蔽IgG,并未改变其原有的免疫隔离特性,且囊内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活性,能够正常生存并保持增殖和产物分泌能力。结论:微囊化细胞进行低温保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索肝癌细胞"重叠生长"形成过程及其成因.运用显微形态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分析,以及细胞力学和生化检测等研究手段对肝癌细胞原位生长信息进行量化表征.结果发现:(1)肝癌细胞变形调节能力较正常肝细胞强;(2)对"重叠生长"斑进行负压吸吮时,斑片从基底脱落,其下方未见铺展细胞;(3)肝癌细胞株HepG2的整合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L02;(4)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对肝癌细胞表达整合素β1有下调作用,Fn裱衬基底后,细胞黏附力和形态稳定性增高,圆细胞产生与聚集减少.由此得出(1)所谓"重叠生长层"实际上是由大量圆细胞聚集排列构成;(2)圆细胞产生与整合素β1表达异常及其对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相关;(3)肝癌细胞"重叠层"的形成与细胞频发形变诱导的圆细胞聚集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微胶囊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隔离工具,低温冷冻方便了微囊的保存与运输,有利于微囊化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目的:综述微囊低温保存技术中微囊低温保存特点、不同保存方法优缺点、研究方法及微囊低温保存实验现状。 方法:检索1980/2010 PubMed数据库,1991/2010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微囊低温保存研究,低温保存工艺理论及专用仪器,微囊低温保存技术医学应用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细胞在低温保存过程中的损伤特点与细胞、组织有很大不同。微囊相对较大的尺寸与复杂的囊壁半透膜结构,使得微囊结构与囊内细胞更容易受到溶质损伤与冰晶损伤,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单细胞悬液的低温保存方案。慢速冷却法与玻璃化法是两种常见的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方法,各有利弊。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尚未成熟,在开发新型微囊低温保存设备,优化设计微囊低温保存方案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微囊冻存机制更深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在生物支架上的生长行为受到支架表面形貌、润湿性、孔径及孔隙率等多种因素影响。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在不同孔径丝素蛋白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方法:制备大孔径50~60 µm、小孔径10~   20 µm两种多孔丝素材料。选用许旺细胞永生化细胞R3 [33-10ras3]为种子细胞,当细胞在培养瓶底形成致密单层时即可消化细胞并进行接种实验,将许旺细胞悬液种于不同形貌的多孔丝素材料表面。复合培养1周后,扫描电镜观察许旺细胞的生长形态及增殖等情况。 结果与结论:不同孔径丝素材料的表面可见许旺细胞生长情况不一。在10~20 µm孔径材料支架上,细胞浓度较低,细胞表现为特异的双极性形态,细胞与细胞之间或平行排列,或首尾相连成细胞链;细胞与细胞之间或平行排列,或首尾相连成细胞链;在50~ 60 µm孔径丝素材料支架上,细胞浓度较高,细胞多为球形,单个分散在多孔支架表面,或呈现成团成串葡萄样聚集在孔的底部,未延展成双极性形态,只有极少量生长在孔与孔之间嵴上的细胞呈双极样。说明多孔丝素蛋白支架的孔径对许旺细胞的黏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许旺细胞更适合生长在孔径略大于胞体直径的支架材料上。  相似文献   

10.
细胞微囊化是将目的细胞包裹于一种或几种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半透膜特性的材料内,既可实现免疫隔离、防止大分子免疫物质和免疫细胞攻击,又允许代谢产物、小分子营养物及细胞活性物质自由出入微囊.随着跨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微囊化技术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用于弥补器官移植的多种局限.同时随着细胞微囊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其在再生医学方面不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必将推动人工细胞和人工器官领域快速发展.对细胞微囊的制作、微囊外膜对免疫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微囊外膜的免疫原性及细胞微囊化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机械拉伸方法并通过裱衬纤连蛋白(胞外基质成份)调节整合素受配体结合,探索整合素再分布变化对肝癌细胞黏附运动行为的影响,以及骨架重排对整合素再分布变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定量形态学分析法,观察整合素分布变化和细胞骨架装配调整,及对细胞运动变形能力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同形态细胞的整合素表达和分布特征不同,铺展细胞β1整合素表达高于未铺展的圆细胞,分布峰值为基底面,而圆细胞游离面的整合素分布反较基底面多。(2)机械拉伸5h后不同形态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均升高,分布带增宽;卸载1h整合素表达下调,出现弥散分布倾向,其中以圆细胞最为明显。(3)裱衬FN后β1整合素表达增加,不同形态细胞整合素分布均向基底转移,并使肝癌细胞净迁移距离减小。(4)机械拉伸5h后60%的细胞长轴取向集中在70°~110°之间,细胞骨架倾向垂直于拉伸方向排列,卸载1h细胞骨架明显解聚。结论肝癌细胞整合素分布变化受胞内骨架调整和胞外配体数量的影响,单个圆细胞的整合素分布特征与其较强的转移浸润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2.
微囊化的肝癌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和蛋白质释放[英〕/Hason…//JBiomedMaterRes.-1993,27.-1213微囊化的肝癌细胞(HePG2)在体外培养的生长,分化状态和分泌的蛋白质进行研究。材料用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3.
APA-BCC镇痛微囊在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生物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了解海藻酸钙-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钙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微囊)植入癌痛患者脑脊液中的形态、活率及亮氨酸脑啡肽(L-EK)分泌的变化。将APA-BCC微囊按常规腰穿方法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7或8天时采取脑脊液,观察APA-BCC的形态、细胞活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L—EK的含量。移植7天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值由移植前的8.8降为2.4;脑脊液中APA—BCC微囊形态无明显变化;细胞活率由平均91.2%降为89.1%;L-EK含量较移植前增加了1.65倍。将APA-BCC微囊植入癌痛病人脑脊液中能够保持细胞存活、分泌亮啡肽,并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对体外共微囊化肝细胞的双重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对混合共微囊化肝细胞的营养支持和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双重保护作用.方法 气流法制备含不同比例肝细胞与Sertoli细胞混合的微囊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尿素的含量,结合形态学判断肝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并选择细胞最佳混合比例.CCK-8法测定Sertoli细胞对肝细胞引起的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纯肝细胞微囊组相比,一定比例的Sertoli细胞可促进共微囊化肝细胞的白蛋白和尿素合成(P<0.01),肝细胞存活时间也相应延长.其中,肝细胞和Sertoli细胞以20:1混合时即可达最佳效果.在脾细胞增殖反应中,与对照组相比,微囊化肝细胞仍可引起明显的脾细胞增殖(P<0.01),而Sertoli细胞可显著抑制这一反应.结论 Sertoli细胞与肝细胞混合共微囊化能明显改善囊内肝细胞的形态、功能与寿命,并使后者得到一定的免疫豁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用于胰岛移植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膜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APA微胶囊和微囊化胰岛,微囊直径为0.25~0.55mm;取空微囊,利用恒温振荡仪振荡后测定其破损率;将空微囊移植至小鼠腹腔,分别于不同时间由腹腔中灌洗出微胶囊,记数并观察其形态;取一定量空微囊分别与IgG、BSA和胰蛋白酶孵育,测量其浓度变化确定APA微胶囊的通透性。结果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制成的APA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为0.25~0.35mm的微胶囊其牢固度大于粒径为0.45~0.55mm的微胶囊;葡萄糖、胰岛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微囊膜,胰蛋白酶也可通过,但速度较慢;大分子物质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则不能透入APA微囊。结论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可制备高质量粒径为0.25~0.35mm的微胶囊;这是具有良好免疫隔离性能的APA微胶囊。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细胞体外培养一直是研究活细胞的主要方法,但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环境与体内环境有很大差异,因此,细胞的生物活性是否能准确反映体内该细胞的状态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与其生理功能间的相关性。 方法:体外培养不同生长状态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一种为贴壁生长状态,细胞呈扁平状;另一种为微囊化生长状态,细胞呈立体球状。分别取2种不同形态睾丸支持细胞的培养液,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取相应的蛋白质条带,通过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来确认睾丸支持细胞分泌蛋白质的种类。 结果与结论:贴壁生长的扁平状的睾丸支持细胞培养液中可辨别出14个条带,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7~158)×103之间;微囊化生长的立体球状睾丸支持细胞培养液中可辨别出10个条带,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7~58)×103之间。提示不同形态的睾丸支持细胞在蛋白质分泌数量和种类上都存在着差异,细胞的形态与其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量动物实验已证实,微囊化嗜铬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具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异体移植存在伦理学的广泛争议,而人肾上腺嗜铬细胞来源匮乏,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可合成和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且来源丰富的细胞用于移植镇痛研究。 目的:观察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入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将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造模后1周进行移植。微囊化PC12细胞组、裸PC12细胞组、空微囊组分别取微囊包裹后第3-5天的微囊化PC12细胞悬液、PC12细胞悬液、APA空微囊悬液植入大鼠蛛网膜下腔。 结果与结论: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在移植后各时间点,两侧后肢收缩次数和时间的差值与移植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1),组间比较其差值均低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 < 0.01);在移植后第7周,微囊化PC12细胞组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显著高于裸PC12细胞组和空微囊组(P < 0.01)。提示微囊化PC12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可有效缓解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模型鼠在冷致痛实验中的痛觉过敏现象,同时,大鼠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体外培养扩增及直接消化分离的松果体细胞微囊的功能差异,筛选最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游离并摘取乳鼠松果体,胰酶、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松果体细胞悬液,将直接消化细胞与体外培养一定时间的松果体细胞同时进行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处理,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两种细胞微囊的活性和功能差异。结果:体外培养后囊化的松果体细胞分散良好,细胞增殖旺盛,囊内细胞的褪黑素(MT)分泌功能逐渐恢复;直接消化包裹的细胞分散程度较差,有细胞聚集现象,增殖不明显,分泌功能呈下降趋势。结论:体外培养的松果体细胞与微囊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囊内细胞活性和功能均优于直接消化包裹的细胞微囊。  相似文献   

19.
刺梨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刺梨提取物(CL)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3-[4-5-dimetyltiazol-2-y1]-2,5-dip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法测定C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按台盼蓝排染法计数在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不同时间点的活细胞数.绘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MTT法检测显示,CL100μg/ml对子宫内膜癌在48、72、96h的抑制率分别为32.44%、50.17%和56.85%。  相似文献   

20.
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将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只能维持血糖正常2~3d,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持续降低血糖30d以上。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