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病历介绍 例1:男,20岁,在校学生。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浑身无力、无食欲、头疼、咳嗽、咽喉疼2d到校医院就诊。查体:T38℃,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正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加双黄连注射液40mL,70滴/min静脉滴注。约10min后患者感到手臂发痒,继而出现皮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区组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1·d-1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50 mL静脉滴注,最大不超过10 mL,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L·kg-1·d-1加入5%或10%葡萄糖100~250 mL静脉点滴,每日2次,并根据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用5 d。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10~15 mL·kg-1·d-1,每日2次,连用5 d。2组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2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1病历介绍 患者,男,34岁,因发热12d、皮疹8d、意识障碍3d入院。体温最高达40℃,按“上感”给予病毒唑、地塞米松等治疗,仍发热。8d前自面部出现红色皮疹,并逐渐增多,渐及全身,伴畏光、流涕、食欲下降、恶心,仍坚持工作。3d前出现谵语、意识模糊,并进行性加重,左上肢、嘴角曾短暂(约1min),  相似文献   

5.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水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2005年以来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水痘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水痘患儿符合新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患儿年龄最大14岁,最小1岁;男62例,女38例。患儿都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39.8℃,最低37.8℃,皮疹发生率100%。1·2治疗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L/支)按1 mL/(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针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2组对体温超过39℃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2疗效观察2·1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皮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利巴韦林,0.1g/次,1次/d。皮疹处涂抹擦阿昔洛韦软膏,3次/d。治疗组60例口服、外用,康复新液,<12个月3mL/次,3次/d;>12个月5mL/次,3次/d。皮疹处涂抹康复新液,3次/d。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温、皮疹、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皮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13岁,因反复皮疹3周,发热3d,血小板减少2d就诊.缘于入院3周前四肢出现皮疹,双下肢为主,表现为大小不等、突出皮面、颜色鲜红的丘疹,压之不褪色,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抗过敏、抗感染、激素(地塞米松10 mg/次,2次/d)、紫癜饮食、对症支持治疗,先后共治疗17d,皮疹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8.
1例83岁女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给予瓜蒌皮注射液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用药第3d出现全身皮疹,发痒,立即停药,给予口服扑尔敏片,3d后皮疹逐渐减退,6d后痊愈。  相似文献   

9.
先锋霉素必为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厌氧菌有良好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消化道不适 ,过敏性休克较为少见。2 0 0 2年 12月 10日我科 1例患者静脉滴注先锋霉素必发生过敏性休克 ,现报道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2 2岁 ,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入院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 ,心肺未见异常。专科检查 :咽腔黏膜中度充血 ,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 ,表面充血。给予生理盐水 2 5 0mL +先锋霉素V 3g静滴 2次 /d ,3d后仍诉咽痛 ,改用生理盐水 5 0 0mL +先锋霉素必 4g静滴 ,于当天 12 :0 0静滴完后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治疗,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香丹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并调整血压、血糖等,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175mg加入5%葡萄搪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滴14d。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不良反应。银杏叶治疗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此种药物安全、有效,能促使冠心病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施蕾  徐星  费德升 《新中医》2024,56(6):112-116
目的:观察排毒消疹方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EGFRIs)/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相关性皮疹热毒入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接受EGFRIs/PD-1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恶性肿瘤热毒入营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毒消疹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总分、皮疹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61.54%(P<0.05)。2组症状总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 d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治疗14 d的症状总分均较治疗前、治疗7 d降低,治疗组症状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组皮疹严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2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  相似文献   

12.
1病历介绍 患儿,女,28个月,因发热、咳嗽5d,伴皮疹1d于1994年10月12日入院。患儿5d前起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夜间尤甚,伴咳嗽、有痰,近1d躯干皮肤出现小红疹。拟“急性支气管炎”收入院治疗。入院检查:精神倦,体温39℃,颈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唇红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数。住院第2天患儿仍发热不退,手足背肿胀,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及其联合用药治疗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 用ISO诱导建立CHF小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生脉组(n=11)、参附组(n=11)和生参组(n=11)。同时设10只小鼠为空白组。生脉组、参附组分给予与生脉注射液[1.04 mL/(kg·d)]、参附注射液[1.04 mL/(kg·d)],生参组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行为,测量小鼠体重、脏器重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HE染色后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大小、形态与结构正常,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与形态不均匀,生脉组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也较少见细胞间质均质粉染区域,参附组、生参组心肌细胞排列较紊乱,细胞核大小、形态不均匀。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后肢直立次数、跨越格子数、LVEF、Bcl-2...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主因食服弥猴桃2个,3小时来诊。查T36.7℃,P75次/min,R25次/min,BP16/10.6kPa,呼吸急促。患者食桃后1小时于睡眠中被憋醒,自觉胸闷、气短。全身散在皮疹,压之褪色,余未见异常。急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苯海拉明20mg肌注,5%葡萄糖100mL,氟美松10mg,维生素C2.0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点;1小时后仍不缓解,且出现眼睑浮肿,又给予5%葡萄糖250mL,维生素C3.0g,氟美松15m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点。速尿20mg入壶。3小时后症状缓解,皮疹少量,嘱患者出院,口服强的松15mg每日1次,仙特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纤方通过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Toll蛋白受体2(toll protein receptor 2,TLR2)信号通路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分为对照组16只和造模组64只。造模组采用博来霉素气管注射法建立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气管注射。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肺纤方低、高浓度组及泼尼松组,各16只。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 1次/d,灌胃给药;肺纤方低、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72、2.9 g/mL肺纤方药液10 mL/kg, 1次/d,灌胃给药;泼尼松组给予1.0 mg/mL醋酸泼尼松溶液10 mL/kg, 1次/d,灌胃给药。所有大鼠均连续给药4周。对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肺组织HMGB1、T...  相似文献   

16.
黄芪合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黄芪合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黄芪注射液40mL,(10mL/支,相当于黄芪2g/mL),静点,1次/d,再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丹参粉针剂0.8g,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只给予后者。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期间原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不变。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并作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合丹参粉针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靠,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 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笔者2007年4月13日,发现本人左侧肩胛内缘皮疹1周,加重伴针刺样放散性疼痛2天。于1周前发现左侧肩胛内侧缘有4颗黄豆大小的皮疹,颜色淡红,有少许痒痛,考虑为蚊虫叮咬用风油精涂抹而皮疹不见好转。2天前又发现左侧肩胛骨下角、腋后缘、左腋窝及心前区稍下处生出数颗米粒大小的红色皮疹,且皮疹处肋间有针刺样放散性疼痛,凌晨约2时许被痛醒。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减知柏地黄丸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小鼠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1/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18日龄雌性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知柏地黄丸高剂量组、加减知柏地黄丸低剂量组、甲地孕酮组和抑那通组,每组5只。在小鼠20日龄时,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瘦素2 mg/kg建立ICPP模型。同时加减知柏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加减知柏地黄丸水溶液3.9 g/mL、1.95 g/mL灌胃,甲地孕酮组给予甲地孕酮水溶液0.13 mg/mL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1次/d,连续7 d;抑那通组分别于20日龄、22日龄和24日龄时依次给予抑那通1.574 mg/kg、1.180 mg/kg、1.180 mg/kg右后肢处肌注。实验结束后,qRT-PCR法检测股骨组织中ERK1、ERK2和OSX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股骨组织中ERK1、ERK2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骨生化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磷酸酶(ALP)...  相似文献   

20.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68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痰热清注射加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观察发热、皮疹消退及病情好转情况。结果68例中,发热1~2 d 38例,3 d 8例,4d 3例;3~4 d后皮疹结痂43例,4~5 d 12例,>5 d 4例。治愈65例(96%),3例好转出院。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