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方法 总结26例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犯转移规律,探讨早期胃淋巴瘤的放射治疗靶区。结果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多局限于胃区域淋巴结,第3站淋巴结转移均来源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MALT淋巴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2例胃切缘远近端残留。结论 建议早期胃MALT淋巴瘤作根治性放疗时,放射野包括全胃及第1、2站淋巴结,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还应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包括在内。内镜检查时应分别于食道胃连接部、十二指肠近端取活检,若病理检查阳性,应包括在放射野内。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占所有胃恶性肿瘤的3%。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原发性胃淋巴瘤则是最常见的结外NHL之一。PGL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极少数来源于T淋巴细胞。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40%的PGL为惰性(低度恶性)淋巴瘤,以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ma,MALT)为主,其他少见类型包括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lymphoma,ML)、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1月至2001年7月期间收治的67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术前确诊32例(47.8%),根治性切除术52例,姑息性切除术12例,探查术2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术后除1例死亡,1例发口感染外,余65例疮愈出院。结论:PGML发病率低,术前易误诊,多数病例为ⅠE或ⅡE期,手术切除机会较大。  相似文献   

4.
二、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是较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受侵的部位。其中部分患者为胃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而来,大多数患者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二者差异不大。胃DLBCL预后较好,Ⅰ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60%以上。文献报告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P感染率高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和15%。因此,抗炎治疗通常认为对胃DLBCL无效。但也有部分文献报告抗炎治疗对早期胃DLBCL有效,有效率50%~60%。但无论如何抗炎治疗在胃DLBCL的地位不如在胃MALT淋巴瘤重要。  相似文献   

5.
1 病理资料1.1 性别及年龄男3例;女5例,确诊时年龄24~59岁,40岁以上者5例。1.2 临床表现与病程以腹痛及上腹部不适最常见,其次为腹部肿块、恶心及呕吐,1例以胃出血、急腹症就诊。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1~18个月,5例在4个月内出现症状,其余3例,6个月内者2例,18个月者1例。1.3 X 线检查结节型2例,浸润型2例,溃疡型3例,粘膜粗大型1例1.4 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分析14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广泛,弥漫粘膜增厚、增粗,多发性溃疡等是胃恶性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GML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占65.7%,男女比例为1.69∶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和CT表现与胃癌等其他胃部疾病较难鉴别,内镜下多部位深活检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可获较满意疗效。【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术前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病人情况进行规范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今将我院1981~198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年龄,21~60岁,女7例,男3例。病史最长者11年,最短者13个月,平均74.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均有上腹痛与脐周痛。饥饿痛并进食减轻者8例,与饮食关系不明显者2例。食欲减退者8例,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7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检查等。结果 87例患者临床表现中以腹痛最常见,占74.7%(65/87),其次为恶心、呕吐、黑便、腹部包块。低蛋白血症21例(24.1%),乳酸脱氢酶增高19例(21.8%)。胃镜检查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窦30例(34.5%)和胃体32例(36.8%)。消化道钡餐、腹部CT、PET-CT、骨髓穿刺可以协助诊断。MALT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90.0%(9/10),血液乳酸脱氢酶阳性率为35.2%(19/54)。DLBCL淋巴瘤62例(71.3%),MALT淋巴瘤24例(27.6%)。治疗方法以手术、放、化疗及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为主。结论 PGL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利于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放化疗、抗幽门螺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施全  黄高升 《医学争鸣》1995,16(1):70-70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施全,黄高升(西京医院病理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胃;淋巴瘤;恶性;原发性;Kiel分类中图号R730.263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且发病隐匿,无特殊临床表现,及时诊断及治疗常有一定困难。现将我们所遇8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例确诊为胃原发性NHL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胃原发性NH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误诊率高,35例患者均行胃镜或X线造影仅16例确诊,诊断率仅45.7%. 16例根治术+化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达93%,姑息性手术+化疗或放疗5年生存率为75%.结论 熟悉胃原发性NHL的临床特点,通过X线检查、内窥镜多次多处取点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采用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了解影响本病预后的因素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淋巴瘤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随访该院33年间因原发性胃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用Kaplan-Meier生存时间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研究生存预后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治疗的关系。结果整体3年存活率为85%,5年存活率为67.24%。手术+化疗3年存活率为86.35%,5年存活率为82.43%。细胞分级、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是原发性胃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子,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原发性胃淋巴瘤预后尚无显著相关。结论胃淋巴瘤的治疗应以手术、化疗为主,化疗可能更为重要,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根据细胞分级、周围器官或远处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化疗可以预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内镜胃黏膜活检标本和切除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活检组织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腺体数量减少或完全消失;9例出现淋巴上皮病变,3例出现可疑淋巴上皮病变;10例伴有炎症渗出坏死和组织挤压损伤。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是活检诊断的主要特征;活检组织中可能不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常伴有其他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前明确诊断2例。16例均实施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3例。结论熟悉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通过胸片、内窥镜等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采用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段秀芳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6):502-503,50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对1994~2005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胃MALT淋巴瘤病人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病人平均55.8岁,男女比例1.71:1。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以上腹疼痛最为常见,其次是饥饿痛、腹胀、恶心、呕吐、黑便等。肿瘤多位于胃体下部-胃窦部,占42.1%,位于胃窦占26.3%,胃体部占26.3%。胃镜下病理检查确诊率为65.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均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内镜下多块取检、深部取检,结合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有助于胃MALT淋巴瘤诊断。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胃而起源于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是除胃癌外胃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因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 ,故确诊困难。本文就 3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讨论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996年 6月~2 0 0 1年 5月住院资料完整的胃恶性淋巴瘤 32例 ,其中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15~ 84岁 ,平均 (5 6± 15 )岁。 4 0岁以上 4例 (12 5 % ) ,4 0~ 4 9岁 3例 (9 4 % ) ,5 0~ 6 9岁 2 1例(6 5 6 % ) ,70岁以上 4例 (12 5 % )。本组病例均做血常规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41例PG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消瘦、上消化道出血、贫血和腹部包块;胃镜见肿瘤呈溃疡型、结节型和弥漫浸润型;全部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 PGM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组织学复杂,必须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方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问题。方法:对10年间所确诊的20例胃淋巴瘤的钡餐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范围广泛,多累及胃的二个以上区域;肿块呈单发,多发结节或溃疡,边缘轮廓光滑,粘皱襞粗大,形态固定而完善,胃壁增厚,扩张度好,结论:钡餐结合CT检查对胃淋巴瘤与胃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可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杰民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4):2060-206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胃癌,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全身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相对广泛且呈多中心、多形态改变,虽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多但手术切除率较高,化疗疗效优于胃癌。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因其预后比胃癌相对较好,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35例行D2根治术(全胃切除6例,其余均为切除远侧胃2/3-3/4),1例行胃空场吻合术;6例Ⅰ期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起行CHOP方案化疗6-8周期;随访6个月至5年,随访到32例,失访4例,2-3年存活率86.7%,5年存活率70.4%。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以上腹疼痛不适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症状,CT检查以胃壁增厚为主,胃镜活检多可明确诊断。Ⅰ期患者单纯行D2根治手术治疗;Ⅱ期Ⅲ期患者行D2根治手术+CHOP方案化疗;Ⅳ期患者以化疗为主。预后优于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