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35例骨折内固定物断裂与变形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骨折内固定物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相关因素,提出防范意见,以期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发生内固定物断裂22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发生在四肢长骨和脊柱,有钢板螺钉系统、髓内钉和脊柱椎弓根系统固定器材,复习相关文献,就导致内固定物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管型石膏固定,或者更换方式再手术内固定、按骨不连处理骨折端、自体松质骨移植.结果 内固定物断裂与原发损伤严重、内固定物受力大、内固定物内在质量差、内固定物应用不当、治疗方法不当、术后管理不善、感染、患者康复锻炼失误等多种因素有关,常多方面因素并存.22例得到平均15.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20例活动正常,2例膝关节屈膝不足90°.结论 骨折内固定物发生断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临床上应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防范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固定物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也逐渐被发现 ,且有较多相应报道。而有关内固定物穿透股骨头失误报道较少 ,我们自1990年至 1998年底共应用内固定物治疗股骨颈骨折共 148例 ,其中内固定物穿透失误共 7例 ,现总结失误原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均为单侧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 ,GardenⅢ型 3例 ,GardenⅣ型 4例。男 5例 ,女 2例。年龄40~ 6 8岁 ,平均 5 0 6岁。无合并其它损伤。1 2 手术方法及内固定物 上述 7例均采用切开闭合复位内固定。在C臂X线机…  相似文献   

4.
该病例是右股骨下1/3粉碎性骨折,用的是外侧钢板内固定。虽然再次外伤,但并非外伤所致的钢板断裂和再骨折。对此分析如下:如果按传统卧床牵引+钛板固定,也会骨折愈合。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有利于骨愈合,只要注意下肢轴线是好的,功能复位即可。但手术切开复位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股骨下1/3粉碎性骨折单侧钢板无法有效固定,骨折断端难以愈合的原因是手术切开复位破坏了内环境,让骨折后自身骨愈合的修复能力丧失。(2)虽然钢板内固定,但非轴心固定很不稳定,加上下肢重力的原因致使断端亦不稳定,下肢承载力全在钢板上。(3)钢板在此过程中逐渐疲劳性折断,骨折更无法愈合。如果第一次轴心固定(髓内钉)+植骨就不会发生此状况,也不必再髓内固定+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5.
贾新路  王大伟  赵建彬 《中国骨伤》2000,13(11):666-666
我院在 1990~ 1998年间共收治内固定物失效病例 34例(其中 12例首次手术在外院进行 ) ,施再次手术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4例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13~ 5 6岁 ,平均 34 5岁。骨折横断形 12例 ,斜形 8例 ,粉碎形 10例 ,螺旋形 4例。开放骨折 7例 ,均为Gastilo分级Ⅰ度 ;合并其他处骨折 (胫腓骨、肱骨、骨盆等 ) 9例。钢板内固定失效 2 8例 (其中钢板折断 12例 ,螺丝钉松动拔出 9例 ,钢板弯曲 7例 ) ;髓内针固定失效 6例 (髓内针弯曲 4例 ,折断 2例 )。原首次手术中行植骨治疗者 3例 ,切口发生感染者 6例 (4例感…  相似文献   

6.
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干骨折11例,胫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3例;加压钢板折断者14例,普通钢板折断者6例,螺钉折断15枚,松动12枚。发生骨不连10例。采用原固定物取出,重新复位固定处理。结果20例平均随访15个月,均骨性愈合,未再发生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恰当、质量欠佳,骨不连,骨质疏松,手术操作不当,过早负重,缺乏坚强的内固定和必要的外固定以及不恰当的功能锻炼等是导致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金属固定物保留在机体内常有有害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因应力遮挡和腐蚀导致皮质骨骨质减少,故大多需拆除。现在,已有生物学上惰性的可吸收骨折固定物应用于临床。这种内固定物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即仅仅是暂时需要,随着骨折的愈合而逐步吸收,等至骨折愈合后就已不起作用,不需要再次手术拆除,为临床带来很大便利。本文就其实验和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的骨折内固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新型内固定材料-几种可吸收内固定物的成份,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并发症,并指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关节内骨折对位要求较高,常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金属内固定物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感染风险及患者痛苦。材料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可吸收内固定物,既可在体内水解吸收,又保证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保持足够强度。笔者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48例,均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笔者自1998年6月~2006年9月期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365例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粗隆下骨折64例。结果22例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其中9例螺钉松动,5例螺钉断裂,8例钢板断裂。结论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必要时植骨及术后适当配合外固定能有效防止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国外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亦陆续开展此项目。自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作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1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0~60)岁。踝关节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胧骨近端粉碎骨折1例。 1.2 固定器材 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可吸收内固定物,成分为PGA与PLLA,形状为螺钉和固定棒。  相似文献   

13.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纷纷探索开发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并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7年1月应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芬兰生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已交酯(SR-PGA)和聚丙交酯(SR-PLLA)制成的自身增强拉力螺钉和内固定棒。手术共使用拉力螺钉33枚,内固定棒9根。 1.2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2~65岁,平均37岁。踝关节骨折12例(WeberB型8例,C型4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肱骨头骨折1例,均为新鲜骨折。手术指征①严重的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②闭合手法复位失败者;③开放性关节内骨折, 1.3 手术方法 以踝关节骨折为例:首先将骨折解剖复位,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骨折断端,若合并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再用一可吸收内固定棒固定,以防骨折断端旋转。本组单纯内踝骨折2例,内、外踝骨折5例,内外踝及后踝骨折5例;内踝和外踝骨折复位后各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25%胫骨关节面时再加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本组2例),后踝骨折>25%胫骨关节面时加用一根内固定棒(本组3例)。术后采用“U”型石膏托固定6周。  相似文献   

14.
国外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亦陆续开展此项目。自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作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1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采用内固定手术方法清疗骨折的比例显著增高,而相应的并发症也在增多。如钢板折弯、钢钉及髓内针弯曲折断、钢板撬起、人工关节假体断裂、骨折成角发生畸形愈合等,断钉断棒、脱钩亦常有发生.导致内固定取出.二次手术处理,关节翻修治疗难度增加。我院自2003年来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中,发生内置物取出困难15例。现作一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传统手术治疗骨折的内固定均需2次手术取出其金属内固定物。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讨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物。1984年Rokanen首先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1996年我院将北京普泰科技开发商社提供的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SR...  相似文献   

17.
刘锦荣 《护理学杂志》1998,13(5):282-283
应用SR-PGA、SR-PLLA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棒治疗骨折36例。结果:治疗效果优22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4.44%。全部病例骨折部位内固定无移位、无感染。重点介绍了该手术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及早期肢体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促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物取出术时遇到的困难,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7例金属内固定物取出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根据内固定物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取出。结果本组中有1枚螺钉、2枚克氏针、2枚髓内钉未取出,内固定物遗漏2例,再次手术取出,其余病例均一次性手术取出。结论内固定物取出术存在一定困难,术前要充分准备,术中根据不同情况仔细操作,可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是骨科常见的手术操作,占所有骨科手术的5%~15%,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的比例约为6%~40%[1-5]。对内固定失效、感染、骨不连等情况的内固定物取出争议较少;而骨折愈合后内固定是否需要常规取出,尚无统一标准。关于内固定取出的适应证、风险和并发症等问题,目前文献报道不一。目前对内植物应力遮挡对骨质的影响仍有争论,取出后是否会增加再骨折发生率,相关前瞻性研究较少。尽管部分骨科医生认为内固定物取出是患者康复的一部分,但有时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患肢功能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且某些部位的内固定物取出术非常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20.
内固定物裸露是骨折内固定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作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内固定物裸露36例,疗效满意。1 病例资料本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15~72岁。骨折部位:胫骨22例,桡骨3例,外踝、肱骨、尺骨、股骨髁各2例,股骨颈、掌骨、跟骨各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11例。开放性骨折30例,其中伤后8h内手术24例,先清创缝合,再择期手术6例;闭合性骨折6例,均择期手术。开放性骨折中,按Gustilo分类: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