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 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式。近年来随着对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及对肠源性感染的认识,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日益引起人们重视。肠内 营养更符合消化生理的观点也得到外科界的共识,提出了遵守“当肠道有营养功能时,应当 采用肠内营养”的原则。 1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传统概念认为:腹部手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受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影响约需3 d左右,其恢复的标志是肛门排气。大部分临床医师接受胃肠摄入营养最符合生理的观点,且许多医院已有术 后晚期应用EN的经验,但不少外科医师对腹部消化道手术早期施行EN仍有疑虑。至于术后“ 早期”的时间界定也有疑问,容易把肛门排气当作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起始。因此,目前国内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仍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途径为主要方法。实际上1960 年以来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已表明:术后消化道麻痹主要以胃和结肠明显,而术前功能 正常 的小肠大多在术后几小时便已恢复蠕动,约12 h就能吸收营养物质[1,2]。这给术 后早期EN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单庆顺  潘玉焕  刘宝琴 《人民军医》2003,46(11):648-650
2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我们对腹部手术5 4例的手术同时留置空肠营养性造口管 ,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5 4例中 ,男 31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5 5 7岁。结、直肠癌行根治术 2 2例 ,胆道手术1 2例 ,胃癌根治术 7例 ,胃癌行胃 空肠吻合术 2例 ,胃大部切除术 4例 ,肝破裂行肝修补术 2例 ,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 2例 ,胰体尾切除术 1例 ,腹膜后肿物切除术 1例 ,急性胰腺炎行坏死病灶清除引流术 1例。均为术后 3~ 5天需禁食的腹部手术 ,同意放置空肠营养性造口管。1 2 方法1 2 1 留置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胃肠外营养(TP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较TP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此类病人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故术后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5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或行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瑞素营养治疗。结果所有食管、贲门癌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管或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37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中留置鼻肠管或行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瑞素营养治疗。结果所有食管、贲门癌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管或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无一例死亡发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ICU创伤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0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3例,女性17例;年龄17~88岁,平均50.0岁。根据是否术后48h内开展EN分为早期EN组(68例)和延迟EN组(42例)。对两组患者ISS评分、致伤机制、EN、术后感染并发症(伤口感染、吻合口裂开、肺部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早期EN组无死亡病例,延迟EN组5例死亡。早期EN组在减少伤口感染、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上较延迟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达标时间超过术后1周,往往存在腹腔感染、肠漏、感染性休克等问题,腹腔感染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从入院至血培养阳性时间为15d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少的伤口感染、低病死率、住院时间较短与早期EN相关。手术后的创伤患者延迟EN需除外腹腔感染、肠漏、感染性休克并发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分别为23、22例.EN组手术后24 h内经空肠近端营养管输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静滴,共7 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较术前略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 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较TPN组肠功能恢复快,排便时间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低.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镇痛。地塞米松(D)组病人在手术后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C)组病人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7例患者因故退出此观察。在手术后48 h内D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C组病人的36.6%(P<0.05)。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镇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的康复情况,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合理营养支持方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各20例,EN组于术后24h予以肠内营养支持;PN组于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7d测量患者体重,检测外周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谷丙转氨酶、电解质等,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肺部及术野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EN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1.2±4.6)h,PN组肛门排气时间为(84.3±5.6)h,差异显著(P〈0.05);首次排便时间EN组为(60.5±8.9)h,PN组为(97.1±10.6)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EN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PN组,而肝、肾功能情况和电解质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体重的维持及各项营养情况理化指标的稳定,而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以及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切口缝合技术、早期进食、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对大鼠烧伤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设计肠道和静脉营养的烧伤大鼠模型,比较两种营养途径对烧伤后早期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TEN组),正常对照组。TEN组和TPN组均为30%Ⅲ度烧伤,液体复苏,分别灌喂和静脉输注营养液,两组给予热量和氮量相同。观察6小时至3天的体重、静息能量消耗(REE)、尿氮、尿儿茶酚胺和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变化。结果 TPN组REE在烧伤后72小时明显高于C组入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研究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787、3.964、3.589,P均<0.001);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784、3.325、2.676,P=0.007、0.002、0.00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13%(χ2=5.626,P=0.018)。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能够显著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和免疫功能,同时可有效降低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曹军平  李霞  徐丽  树俊莲  刘文霞  曹力 《武警医学》2017,28(11):1124-1126
 目的 探讨胆石症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药敏情况,并分析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366例,其中发生术后腹腔感染的69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分析感染的患者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2株(79.12%)、革兰阳性菌17株(18.68%)、真菌2株(2.20%);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株(40.66%)、铜绿假单胞菌19株(20.88%)、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属各9株(9.89%)。术后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仅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100%敏感,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中损伤性操作、引流管放置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因素均对胆石症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结论 胆石症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特点。方法 对40例经临床或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早期给予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feeding,EEF)与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untrition,TPN),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对两组有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EEF组24小时排氮量明显少于TPN组,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ICr)等营养指标优于TPN组。伤后28天,EEF组体重丢失显著少于TPN组,GCS评分较TPN组显著改善。结论 EEF可维持胃肠道粘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减轻伤后分解代谢,促进营养和意识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线索与疗效。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发生各种感染及其并发症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病人在症状特点、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等方面较普通病人的感染都具有显著的特殊性。结论 肾移植病人为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病人 ,感染程度与临床表现不符 ,感染时机体反应无力或反应不能持续 ,规律性强 ,可表现为长期低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