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肿瘤,病变多位于肾上腺髓质,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我科2005~2006年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采取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肾上腺髓质及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系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所发生的肿瘤。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危险性大[1],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术前2个月至术后72小时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极其重要。本组共收集了1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监测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心律失常、预防高血压危象等。结果15例患者如期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朱剑  陶沙  金星  马建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31-4932
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意外瘤20例,高血压、血或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意外瘤5例,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腹部B超异常14/15例,CT异常25/2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原发肿瘤24例,肾上腺外肿瘤1例。结论血、尿儿茶酚胺检测、影像学检查仍是嗜铬细胞瘤首选的诊断方法,手术为根本的治疗手段;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行腹部B超以提高非典型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2岁。4-5月前曾有一次不明原因发热病史,用抗炎药治疗后,症状消失。近1个月,因发热(体温在38.5—39℃之间)来我院就诊。彩超检查:彩超发现右肾上极有占位性病变。右肾大小约:10.5cm×6.5cm×4.2cm,形态不规则,结构尚清晰,集合系统亦未见分离,于右肾上极内侧下腔静脉外后,见大小约:11.0cm×6.0cm×4.6cm不均质低回声实性肿块,并于中央部见不规则形无回声反射,肿块内见较丰富彩色血流显示,并可测得动、静脉频谱。左肾大小、形态正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左肾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7.
徐勇  崔国明 《工企医刊》1995,8(3):72-73
我院自1967—1992年共诊治嗜铬细胞瘤12例,均为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为17—51岁。病程最常的5年,最短为3个月。1年内确诊为8例,2年确诊为4例。多具有头痛、心悸、多汗、高血压等典型症状。眼底检查为高血压改变。其中有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而且可以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肿瘤,它可以引起严重的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in pregnancy,PIP)比较罕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交感神经细胞,90%生长于肾上腺,10%生长于肾上腺外.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术中挤压、刺激肿瘤组织,周围血管张力减弱,血容量相对不足以及麻醉和药物的影响使患者血压明显降低.有报告称未做术前准备者手术死亡率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0.
25例嗜铬细胞瘤(PCCT)所致心血管病变,10例诊断为儿茶酚胺心肌病,8例出现左心衰,2例发生心肌梗死。这是PCCT严重并发症,早期极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67%的患者有ECG异常。17例经手术治疗后血压及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ECG大多数于根治术后1~8周正常,所以PCCT所致高血压属于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但要警惕该病起病急,经过凶险,常因突然发作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故强调,早期诊断、切除肿瘤为最根本治疗方法。哌唑嗪可做为PCCT诊断性试验药物之一,可做为术前用药,联合使用α、β受体阻断剂是术前治疗PCCT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陈金芳 《现代医院》2006,6(3):74-74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名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或Pitter氏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第Ⅱ嗜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我科于2004年8月6日成功救治1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gender equity in diabetes care in Sweden and to develop strategies for monitoring gender equity in health care,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and statistics published since 1990 were reviewed that contained gender-specific data on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glycemic control, patient satisfacti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mortality from diabetes. The review shows that diabetic women in Sweden report more frequent outpatient contacts, less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a lowe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than diabetic men. No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level of glycemic control.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with diabetes have a high excess all-cause mortality as 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 men. A trend toward stronger social gradient in mortality among women than men with diabetes was observed in a large nationwide study. The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gender differences are uncertain but may constitute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Monitoring the impact of gender should become an integrated part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diabetes care. As long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 and outcomes of care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analyses of gender equity should address both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outcomes of care.  相似文献   

13.
林洁红 《现代医院》2002,2(5):19-20
<正> 冷凝集素综合症(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cemia,AIHA)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中年及老年,受寒后耳廓、鼻尖、手指及足趾发绀,随室温升高而消失,在冬季病情加重时可有血红蛋白尿。冷性抗体在20℃以下作用较活跃,室温下静脉抽血可呈红细胞自身凝集现象。由于该病较罕见,特别是红细胞的自身凝集,给我们的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本科收治的1例CAS病患者,我们在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的条件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遇冷后肢端紫绀8年,加重伴乏力半个月于2000年9月11日平车收入本科。该患者1992年因气温较低时(<20℃)出现四肢末稍、双耳、鼻尖紫绀,时有肢端麻木感,偶有解一过性酱油色尿1~2次,自行保暖后,上述症状消失。近半月来肢端紫绀加重,伴头晕、乏力、胸闷,活动后气促。体查:面色苍白,体温37.3℃,呼吸16次/min,心率80次/min,血压110/80 mmHg。血常规:血红蛋白(HGB)36g/L,红细胞(RBC)1.93×10~(12)/L。冷凝集素测定(4℃以下)效价为1∶1024。入院后予吸氧、输注洗涤RBC、环孢素A(Cyclosporin A)、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等治疗,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墨江县首例人间狂犬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墨江县狂犬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对当地犬只密度进行调查,灭犬时取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结果]墨江县2010年5月报告人间狂犬病1例,已死亡,潜伏期31 d,病程4 d。近年来全县犬只密度不断增高,全县平均每1.24户人家有1只犬,每5.69个人养有1只犬;土栋组平均每户1.6只犬,每3.2个人养有1只犬。50份犬脑组织经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中3份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达6%。[结论墨江县狂犬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犬只管理、规范进行暴露后处置、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健康教育是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措施。建议将狂犬病暴露者免疫纳入医疗保险进行报销,避免出现因免疫费用太贵而不能及时进行暴露后免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徐小文 《现代医院》2003,3(5):64-64
<正> Brugada综合征于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道,又称右束传导阻滞—多形性室速—晕厥综合征或意外夜间猝死综合征。患者心脏无器质性改变,其发病机制不明,是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见的心脏病之一。我科于2002年6月收治了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4岁。主诉2002年4月、6月各突发晕厥2次伴抽搐,首次发作持续约2~3分钟后自行清醒,患者行动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3 d,因反复发热4 d,于2009年12月3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第1产,胎龄39 w,顺产娩出,娩出时一般情况好,1、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分,出生体重3 000 g,羊水清,生后一般情况好,予母乳喂养.4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发热,发作时体温在38.5~39.0℃左右,无寒颤,3~4 h后汗出热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整体护理的经验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病例资料,通过对住院患者全面评估,确立护理问题,由专人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施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整体护理.结果 60例患者全部治愈,占100%,新生儿出生时状态良好,存活率100%.其中剖腹产56例、子痫14例;96.67%孕妇和家属能够陈述妊高症的相关知识;98.33%孕妇能够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孕妇无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抽搐、坠床、咬伤、药物毒性反应;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预防和降低孕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诞生至今,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已比较成熟地为不孕患者解决了生育问题。目前,国际上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约为30%~40%,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我们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2003年开始我们应用在膀胱充盈、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共1131例,其中验血HCG阳性502例,血HCG阴性629例,成功率约44.4%。在膀胱充盈、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可以更清晰地看清胚胎移植(简称ET)管沿着宫颈管进入子宫腔的全过程,而且当ET管进入子宫腔时,我们可以顺利地将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在膀胱充盈、B超引导下…  相似文献   

19.
肝结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金 《现代医院》2007,7(5):54-5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上腹部不适、纳差、乏力1月”于2007年1月3日入住本院。患者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上腹部不适、纳差、乏力,无畏冷、发热,无夜间盗汗、午后潮热,无腹痛、腹胀,无目黄、尿黄,在外无诊治,体重进行性下降(1月来体重下降约10kg)。2007年1月3日求诊本院门诊,行腹部超声示:①门静脉主干及矢状部内低回声(性质待查——瘤栓?建议进一步复查);②上腹部腹膜后多发低回声(肿大淋巴结);③脾、胆囊、胰腺未见占位。肝CT扫描示:肝脏表面光滑,未见增大,肝叶比例正常,肝裂未见增宽,  相似文献   

20.
郭华 《现代医院》2008,8(10):50-50
子宫内翻,临床较为少见。急性子宫内翻,多在分娩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不久发生,表现为产后休克及产后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