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旭 《吉林医学》2013,(27):5588-5588
目的:给予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浓度水平检测,探讨该种检测结果对患者病症治疗的指导作用及预后评估。方法:将165例心绞痛患者依据其病症是否稳定予以分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浆浓度与超声心电图LVEF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VEF处于正常状态时,两组患者血浆浓度对比结果为:观察组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NT-proBNP与缺血性心肌损伤存在着密切联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BNP与NTproBNP浓度均会出现明显提升,且缺血负荷愈重NT-proBNP浓度愈高,治疗结果愈不理想,临床可依据此特性选择干预治疗手段和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与30例非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了对比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粘度明显增高。提示在治疗方面除应针对病因积极扩冠外,尚应治疗高粘血症,由此才能收到良好疗效及予防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资料与方法对象:选择1999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其中男6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8±12.01岁。将90例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62例,糖尿病25例,高血压27例;对照组28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8例。入选标准:患者近1个月胸痛发作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近24小时有1次持续15分钟的胸痛发作,发作时心电图2个相邻导联ST段的压低≥0.1mV或抬高≥0.1mV(胸导联≥0.2mV),超声心动图出现心室壁运动异常或核素心肌显相出现心肌灌注缺损,心肌酶谱未升高。排除标准:并发其他部位的炎症及白血病,肾功能不全,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口服噻氯匹定治疗。统计行不同方法治疗的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以此来具体探析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3%,而口服噻氯匹定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费用和满意度。结果:在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费用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满意度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到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测定其空腹血清hs—CRP值,临床观察6个月,发现患者hs—CRP值高低与患者发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血清hs—CRP值明显升高者,如果hs—CRP值〉30mg/L,其发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的几率明显增加。结论 hs-CRP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独立危险因子,可预测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收入院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休息、吸氧、止痛、镇静、扩冠、降压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基础治疗4周,并在前14 d静点丹参酮注射液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口服欣康缓释片40 mg,1次/d。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在前7 d加用国产低分子肝素4 100 IU,2次/d皮下注射。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9例,有效率82%。无效病例中4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有效改变其血液凝固性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该药对患者PT值和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影响,临床应用未见出血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康  周莉 《安徽医学》2003,24(5):59-59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应用MedilogExcel三通道Holter分析系统 ,对 3 8例健康人 ,3 0例稳定型心绞痛 ,3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结论 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显著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6例患者中,共52例、1127次一过性心肌缺血,56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41例,心率变异〉100ms18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51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29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小剑  周进辉 《黑龙江医学》2012,36(2):94-95,105
目的观察银丹心泰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药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泰滴丸,每次10粒,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银丹心泰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明显改善血液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有38例患者采用尼可地尔片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尼可地尔片,能够更为显著的改善心绞痛的情况,安全性较高,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刘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5):1928-192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对比分析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据其需要给予精心、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绞痛症状,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所致的心绞痛,有进展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本研究观察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62-1263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齐铭雷奥和欣奥星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欣奥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铭雷奥与欣奥星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心肌功能,减轻心肌梗死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春芬 《中外医疗》2009,28(26):41-4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常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口服2次/d,连续7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2500U每12小时1次,连续7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5%和63.8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无猝死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出现2例皮下瘀血,但不影响治疗。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张晓娜杨丽霞  贾亚琳 《中外医疗》2014,(5):139+141-139,14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系统临床护理干预,比较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同时给予其系统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书礼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74-2575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 2组。给予2组患者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之上给予A组患者欣奥星静脉滴注治疗,给予B组患者欣奥星联合齐铭雷奥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均未出现明显障碍,生命体征正常。结论欣奥星联合齐铭雷奥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究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进行治疗,用量为75 mg/d,所有患者连续用药治疗4w。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T和APTT均有小幅度升高,但差异并不明显,心绞痛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有明显的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应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倩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33-3234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给予2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8.9%;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分别为71.1%,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参考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