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制定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从疼痛、被动牵拉试验、桡动脉搏动、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感觉及手指运动8个方面对21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患肢情况进行评分,观察评分异常或较差患儿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5例患儿,评分良好197例、异常14例、差4例。患肢评分异常的14例患儿,及时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治疗后,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患肢评分为差的4例患儿,2例急诊行血管探查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2例行急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中应用患肢护理观察评分表,可客观反映患肢的血液循环等病情变化,避免护理人员遗漏观察项目,便于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如处理不及时,护理不当,将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及肘内翻畸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情观察夹板固定后,一定要注意固定物的松紧程度,过松可造成骨折端再移位,过紧可影响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造成肢体缺血性肌挛缩或坏死。肢体缺血的早期表现为剧烈疼痛,株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手部皮肤苍白发凉,末梢循环不良,被动伸指时引起前臂剧烈疼痛,遇有这种情况,应立即松解外固定物,完全暴露伤肢,并及时报告医师。手术复位固定后应注意观察手术部位渗血、患肢皮肤感觉、温度、色泽、运动及肿胀… 相似文献
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畸形。2000年5月至2006年8月,笔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15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体会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10005)尹冬芳主题词肱骨骨折/护理,肱骨骨折/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损伤,也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处理不当,常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正中神经损伤、时内翻畸形和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 相似文献
5.
浅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肘部损伤,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我科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此类骨折病人101例,14岁以下患儿88例,占86.5%。患儿伤后肘部呈弥漫性肿胀,肱骨干骺端明显压痛,患肢抬举与肘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锻炼可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消除功能障碍,并促进功能恢复。肱骨髁上骨折一经整复与小夹板固定后,即可进行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骨折1~2周)此期是骨折整复固定初期阶段,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功能锻炼是锻炼上臂肌肉,主动进行舒缩活动。应鼓励指导患儿多做握拳、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在骨折后7~10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患者依据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86例,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17例,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34例。结果:优92例,良28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9%。结论:选择性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肘部最常见的骨折 ,其疗效的好坏 ,除与治疗技术有关外 ,还与护理得当与否密切相关 ,功能锻炼更为重要。自 1994~ 1999年 ,我们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6 7例 ,配合治疗进行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功能锻炼方法 指导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患肢功能锻炼。其方式以主动活动为主 ,配合以被动活动 ,以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患肢功能。1.1 早期 (1~ 2周 ) 此期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断端不稳定 ,练功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收缩锻炼 ,包括用力握拳、充分伸直五指、屈伸… 相似文献
8.
9.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根据肘部解剖特点及肱骨髁上骨折的移位机制,在手法应用和骨折固定上结合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整复上重点纠正尺偏移位;在固定上重视前臂的重力作用和骨折块的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前臂宜置于屈肘旋前位;桡偏型骨折前臂宜置于屈肘旋后位,治疗优良率达91%,有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分析非手术疗法治疗Ⅲ型(严重移位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2例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三维牵引手法复位组32例(治疗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治疗随访8个月~2年。按肘关节功能评价系统(JOA)对疗效进行比较评定。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7.5%,对照组优良率66.7%。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牵引配合正骨手法治疗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在儿童肘部骨折治疗中更有效,易推广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随机将200例肘部骨折的住院患儿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以自编功能锻炼导引操并结合常规功能锻炼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法,使两组锻炼时间一致,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两组病人第12周时Mayo肘关节评分、X线检查结果、依从性等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童肘部骨折中应用自编音乐功能锻炼导引操功能锻炼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功能锻炼方法,且配有音乐节奏及歌词,患儿易接受,好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为主结合中药内服、熏蒸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Gartland Ⅰ型和Gartland Ⅱ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Gartland Ⅲ型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全部患儿均给予中药内服及熏蒸治疗.结果 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全部愈合,临床功能检查,优39例(48.75%),良39例(48.75%),可2例(2.50%).无1例出现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者.结论 手法复位为主结合中药内服、熏蒸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肘内小切口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2例,麻醉后,均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2~42个月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7.3%,且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结论:采取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切口隐蔽不影响外观、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防止术后并发肘内翻畸形、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四重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超外翻夹板固定在治疗幼儿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照分析103例1~4岁肱骨髁上尺偏型骨折患儿的治疗过程,其中A组(55例)采用超外翻夹板固定,B组(48例)采用传统小夹板固定,通过观测总体疗效、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肘内翻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体疗效、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肘内翻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外翻夹板固定具有提高疗效、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减轻患儿痛苦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240例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平均分为手法整复外固定组、牵引加手法整复外固定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组共4组.结果 4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角差值、前倾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法整复外固定组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医源性损伤小,后遗症少.如肿胀严重或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牵引治疗,待肿胀消退后,再改用夹板外固定,或行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对骨折端有软组织嵌顿,无法闭合复位者,特别是严重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或肱动脉损伤者,则应在适当时机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有效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和如何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多层夹板固定治疗7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认为骨折的内侧应力较外侧强,使内侧骨皮质塌陷是产生肘内翻的病理基础:远折端受重力作用的重力性尺倾是产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弹性固定系统的多层夹板固定,是有效的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健是合理的复位与固定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的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实施"拔伸牵引旋转推挤"手法整复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8例,行手法复位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法;B组22例,行手法复位加闭合穿针固定治疗法。结果随访时间0.5~6年,平均3年。按照Flynnz肘关节评分标准,优秀占50例,提携角减少角度5°,活动度减少角度5°;良好占7例。患儿提携角A组优良率为76.32%,B组为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疗效中A组优良率为71.05%,B组优良率达95.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法整复加闭合穿针疗法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完全可靠的方法,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