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Robbins腕关节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obbins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掌倾角、尺偏角、Robbins腕关节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后全部进行随访,以术前术后X线片影像学测量及Dienst腕关节功能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5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及桡骨短缩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拍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桡骨短缩矫正满意,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9.6%.结论:LCP掌侧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副损伤小、固定稳妥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月6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资料,其中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石膏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35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Robbins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1),治疗6个月后石膏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后者,在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0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28例。通过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等指标来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解剖复位程度X线评估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手法复位组,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肢体牵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另给予肢体远端牵引3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功能(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复位后即刻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较复位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评价治疗组优9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3%;对照组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肢体远端牵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有效恢纠正骨折移位、维持复位,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却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极易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X线表现。结果:桡骨无轴向短缩,关节面移位、压缩、塌陷均纠正至≤2mm,骨折块旋转移位全部纠正;评分73~96分,平均84.5±11.5分,其中85分以上者79例,占91.9%。结论:无法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经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骨折可明显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术后恢复快、功能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Colles骨折患者120例通过Frykman分型制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干预后,随访4~20月,通过影像学方法记录治疗前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关节内骨折移位及掌倾角、尺偏角;应用Lidstrom评分系统进行解剖评分,采用Gar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种评价标准的优良率。结果:干预后患者桡骨短缩距离为(1.62±0.34)mm,关节内骨折移位为(0.72±0.05)mm,掌倾角丢失为(0.69±3.45)°,尺偏角丢失为(6.32±2.87)°时腕关节功能恢复最佳,低于桡骨短缩距离5mm,关节内骨折移位2mm,尺偏角丢失3°,掌倾角丢失9°的传统评价标准;Garland and Werley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2.5%,与Lidstrom评价的优良率94.17%相当(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质量越高,则腕关节功能恢复越佳;但治疗过程中不强求绝对的解剖复位,要尽量达到关节面平整、桡骨短缩小于(2.89±0.87)mm、关节内骨折移位小于(1.72±0.56)mm、掌倾角丢失小于(8.78±3.63)°、尺偏角丢失小于(10.66±3.13)°的复位标准,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良,较传统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称为Colles骨折,老年女性多发,尤其北方冬季雪后。良好的复位减少桡骨长度的丢失,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依据腕关节的正常解剖及复位标准(桡骨短缩≤2mm,掌倾角的减小≤9°,尺偏角减少≤3°,关节内骨折移位小于2mm为临床可接受的复位标准)[1]确定四步复位法。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月,小夹板石膏结合系统疗法治疗Colles骨折17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森  刘涛  许秀平 《新中医》2017,49(2):69-71
目的:通过对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探讨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将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90例,A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并夹板外固定,B组采用手法整复并石膏外固定。并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复位后、复位后3天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7天,2组患者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合时,2组患者在桡骨相对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参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2月后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后夹板固定在影像学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上均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小夹板固定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135例中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夹板组、石膏组、手术组,每组45例。夹板组予小夹板固定,石膏组予石膏固定,手术组予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6周时对患肢进行X线检查并决定是否拆除固定装置,并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比较X线下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级的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夹板组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试验期间,3组均无病例脱落。(2)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组内比较,各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高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6周比较,手术组的掌倾角、桡骨短缩高度水平改善优于夹板组、石膏组(P0.05)。(3)治疗后3个月时,夹板组、石膏组、手术组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1%、75.6%、93.3%;组间Coon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夹板组、手术组明显优于石膏组(P0.05)。(4)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与治疗后3个月时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较为相关(r=-0.584,P=0.002),即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对夹板组患者疗效的影响较大。结论 3种固定方法都能较好地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高度水平。小夹板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在恢复腕关节功能方面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石膏固定。治疗前桡骨短缩高度对应用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疗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王海洲  冯恩辉  陈平 《新中医》2015,47(1):116-11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对位的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比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间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试验组桡骨高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相当(P>0.05)。治疗后3月,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试验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行锁定加钢板(LCP)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C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恢复良好;腕关节功能优17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46%。结论:掌侧入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固定可靠,有利干旱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012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男13例,女29例;年龄56 ~83岁,平均67岁,应用外固定支架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第2~4周复查X光片,6~ 10w拆除外固定架,评定疗效.结果:腕关节功能按Dienst标准进行评定,优秀21例,良好16例,可5例.手术前后影像学平均参数分别为:术前掌倾角-50&#176;~ 40&#176;,尺偏角-15&#176;~5&#176;,桡骨短缩5~ 13 mm;术后桡骨短缩基本纠正,掌倾角0&#176;~15&#176;,尺偏角8&#176;~25&#176;,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强调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的功能,手法复位后使用外固定支架维持,可最大程度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后期可以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冯恩辉  魏力  王海洲  何倩伟  陈海云 《新中医》2016,48(10):112-114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器在预防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桡骨复位丢失的作用。方法:将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配合持续牵引器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试验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掌倾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器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均采用手法持续牵引复位,伸直尺偏位前后采用石膏夹板回定.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以及测量桡膏长度、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和关节间隙宽以及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79例,11例行二次复位.术后的消肿时间3~7d,骨折4~6周均愈合;复位后各观察指标均明显纠正.结论 持续牵引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有选择性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原因,并分析其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分别采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小夹板或石膏组,n=28)、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n=10)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n=30),比较三组畸形愈合发生率及畸形愈合和良好愈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夹板或石膏组畸形愈合发生率为32.1%,且桡腕关节面移位、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桡骨高度与小夹板或石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与外固定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愈合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28.6%,明显低于良好愈合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原因多为关节面不平整、桡骨远端短缩、尺偏角与掌倾角丢失等,临床需采取合理固定方式,以将腕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约2.5cm的松质骨骨折,是上肢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0,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且多为低能量的跌倒致伤。由于是松质骨骨折,骨折断端粉碎、嵌插、短缩明显,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易发生桡骨远端长度丢失及掌倾角、尺偏角减小,致畸形愈合。2008年6月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固定加支撑植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18例。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2 a,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得明显改善,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测量指标进行评定:优1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加支撑植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塌陷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2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进行闭合复位治疗;通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以及随访过程中的腕关节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5%;整复前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明显恢复(P0.05),整复后至骨愈合后比较,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满意(P0.05),治疗过程中复位无丢失。结论:闭合复位无创调节式夹板托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并能在治疗过程中较好的维持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