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3)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麻插管下上腹部手术的1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2.0 mg/kg+瑞芬太尼1.0μg/kg组(R1组)、丙泊酚2.0 mg/kg+瑞芬太尼2.0μg/kg组(R2组)和丙泊酚2.0 mg/kg+瑞芬太尼3.0μg/kg组(R3组),每组各34例。记录3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测t0、t2、t3、t4时间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 R1组t1、t4时间点SBP、DBP及MAP均明显低于t0时间点(P均<0.05),t2、t3时间点SBP、DBP、MAP及HR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均<0.05);R2组和R3组t1时间点SBP、DBP、MAP及HR均明显低于t0时间点(P均<0.05),t2时间点MAP及HR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均<0.05);R1组t3时间点SBP、DBP、MAP及HR均明显高于R2组和R3组(P均<0.05),而t4时间点SBP、DBP、MAP均明显低于R2组和R3组(P均<0.05),HR明显高于R2组和R3组(P均<0.05)。R1组t2、t3时间点和R2组、R3组t2时间点的血浆Cor浓度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均<0.05),R1组t2~t4时间点、R2组和R3组t2时间点的血浆NE及N浓度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P均<0.05),R2组和R3组t4时间点的血浆Cor浓度均明显低于R1组(P均<0.05),R2组和R3组t3、t4时间点的血浆NE及N浓度均明显低于R1组(P均<0.05)。R1组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2组和R3组(P均<0.05),R3组心动过缓、肌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2组和R1组(P均<0.05)。3组心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2组和R3组乌拉地尔使用率均明显低于R1组(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复合瑞芬太尼2.0μg/kg有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很好地抑制插管后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诱导插管时的合适剂量。方法:60例ASAI~II级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疾病,预计无插管困难。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I组1μg/kg,II组1.5μg/kg,Ⅲ组2μg/kg),丙泊酚2mg/kg后诱导插管,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7min记录SBP、DBP、HR、Sp02。结果:I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5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Ⅱ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3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Ⅲ组诱导后BP、HR明显下降,插管后3min仍下降明显,5min后升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常规剂量丙泊酚复合1.5μg/kg瑞芬太尼是较为理想的全麻插管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不同浓度配置用于静脉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患者128例,根据麻醉药物浓度配置的不同而将患者随机分为成A、B、C、D四组,每组患者32例。A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6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5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C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4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D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300mg:1mg配比维持麻醉,并分别对四组手术患者的静脉全身麻醉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结果:A、C、D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D组的用药量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警觉/镇静评分与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四种因素的综合评定,C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最短,拔管时间最早,用药量最少,警觉/镇静评分值最高。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以浓度配置为400mg:1mg用于静脉全身麻醉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2月需要进行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80例,按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陆床麻醉作用。结果:在术后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特点(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有2人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占5%;对照组有10人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占2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的呼吸恢复时间快、拔管时间短、睁眼恢复快,不良反应率低,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h)组(B_(1.0)组)、1.5 mg/(kg·h)组(B_(1.5)组)、2.0 mg/(kg·h)组(B_(2.0)组)、2.5 mg/(kg·h)组(B_(2.5)组)、3.0 mg/(kg·h)组(B_(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μg/(kg·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μg/(kg·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μg/(kg·h)组(R_(60)组)、55μg/(kg·h)组(R_(55)组)、50μg/(kg·h)组(R_(50)组)、45μg/(kg·h)组(R_(45)组)、40μg/(kg·h)组(R40组)、30μg/(kg·h)组(R_(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BR法中B_(1.0)组有3例,B_(1.5)组、B_(2.0)组、B_(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2)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地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_(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P均0.05)。R_(60)组、R_(55)组、R_(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3)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_(55)组、R_(50)组达Ⅰ级,R_(60)组、R_(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_(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和55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最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尹秀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41-54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与靶控输注(TCI)在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C组与T组,C组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麻醉,T组则接受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TCI麻醉。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2RC)对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进行评价;采用术后低血压、恶性呕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对麻醉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T组与C组在OAA/S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T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WAIS2RC评分显著升高,(P<0.05);T组麻醉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适用于老年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肯定、安全性好、麻醉恢复快以及对认知功能保护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TCI麻醉用于门诊乳腺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将44例门诊单纯行乳腺肿瘤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CI组(PR组,n=22)和丙泊酚-芬太尼TCI组(PF组n=22)。两组病人TCI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μg/mL、瑞芬太尼或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监测并记录相关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方案病人意识消失时间、喉罩置入条件及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无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似(P>0.05)。但PR组拔除喉罩时间、离开PACU时间较PF组明显缩短(P<0.05),PR组喉罩拔除后即刻OAA/S评分较明显高于PF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更符合门诊手术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青年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需择期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均=20)。诱导用药:A组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B组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C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D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E组瑞芬太尼2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F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托品0.01 mg/kg。6组维库溴胺均为0.12 mg/kg,诱导泵注时间均为6 min,泵注1 min时快速静注阿托品,意识消失时静注维库溴铵,诱导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插管前后MAP、HR变化并评价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结果诱导意识消失时间A组和B组均在3 min左右,C、D、E 3组均在2.5 min左右,F组2 min左右。C、D、E 3组:插管前的MAP降低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后的MAP升高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前的HR升降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Ⅰ级范畴,插管后的HR升高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特级范畴。F组插管前MAP降低幅度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Ⅱ级范畴。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C组、D组、E组达Ⅰ级,B组、F组达Ⅱ级,A组达Ⅳ级,没有达特级组,E组也未超过C组和D组。结论对ASAⅠ级或Ⅱ级实施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术前无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泵注丙泊酚1.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或0.007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达到Ⅰ级,是本研究人群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实施全麻诱导的首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连续监测记录心电图、脉搏、MAP、HR、BP等,并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及苏醒期有无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腹后15min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则有非常显著的变化,HR增快,MAP升高(P0.01)。而A组和B组在气腹后15min的参数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易于调节,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何燕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83-84
目的:分析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惠东县人民医院时间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结果: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用药量、拔管时间以及苏醒评分等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手术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7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对照组35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麻醉效果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肌肉松弛度、疼痛反应等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插管麻醉效果、安全性均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2.
杨聪岩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128-129
〔摘 要〕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70 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舒芬太尼麻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疼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T1)、插管即刻(T2)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 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 5 min(T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各时间段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h和术后 24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干预效果良好,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P)联合瑞芬太尼(R)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 LC 的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行芬太尼(F)复合 P 麻醉方案,观察组行 R 复合 P 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的血流
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麻醉后恢复情况、意识状态、苏醒期躁动情况、不良反应。 结果:气管导管插管时(T1)、
气管导管插管后(T2)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1、T2 时,观察组患者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在拔管后 10、60、240 min 的警觉 / 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在苏醒时、苏醒后 30 min、120 min 的 Rasmay 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 复合 P 麻醉方案能减轻 LC 患者的应
激反应指标,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清醒与意识、呼吸的恢复,减少苏醒期躁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用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评价两组患
者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丙
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手术期间及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丙泊酚
联合瑞芬太尼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起效作用迅速,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行无病人流手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n=100)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n=100)。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BP、HR、RR均有变化,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0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B组优于A组(P〈0.01);两组丙泊酚用量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B组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但A组麻醉清醒更快,离院更早。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流产(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虽然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但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使受术者身心受到不小伤害。丙泊酚麻醉下的人流术至今仍存在一些缺憾,因此有必要改良技术,以满足临床所需。本研究通过静脉给予丙泊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米索前列醇的观察,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7.
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与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袁承城吕东森周骞康力刘焕结罗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8):3101-3106
目的观察比较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过程中,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MAP与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MAP全麻维持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择期手术需实施全麻的中青年患者390例,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维持麻醉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RB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BR法)2种方法。RB法设6组,瑞芬太尼泵速分别为60μg/(kg·h)(R_(60)组)、55μg/(kg·h)(R_(55)组)、50μg/(kg·h)(R_(50)组)、45μg/(kg·h)(R_(45)组)、40μg/(kg·h)(R_(40)组)、30μg/(kg·h)(R_(30)组),丙泊酚起始泵速3 m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0~5%和15例降〉5%~10%)。BR法设7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_(10)组)、8 mg/(kg·h)(B_8组)、7 mg/(kg·h)(B_7组)、6 mg/(kg·h)(B_6组)、5 mg/(kg·h)(B_5组)、4 mg/(kg·h)(B_4组)、3 mg/(kg·h)(B_3组),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低〉0~5%和15例降低〉5%~10%)。13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结果 12种方法均能达到把维持MAP控制并维持在比其基础MAP降低〉0~10%的效果,2种方法中各组的HR随着MAP的降低而被动降低,降低的HR对阿托品的增加心率作用敏感,麻醉中按需静注适量阿托品能把HR维持在55次/min以上。2在达到同一控制范围的维持MAP时,BR法各组(除B_6、B_7、B_8组间瑞芬太尼用量相近外)与RB法各组均表现为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r=-0.91和r=-0.94,P〈0.05);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r=0.96和r=0.97,P〈0.05);BR法各组每一组内瑞芬太尼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RB法各组每一组内丙泊酚用量都存在个体差异。当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越小时,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和躁动发生率越小并趋向于零。2种方法 13个组别中存在着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相近的对应关系是:R_(60)组与B_3组相对应,R_(50)组与B_4组相对应,R_(45)组与B_5组相对应,R_(40)组与B_6组相对应,R_(30)组与B_(10)组相对应。每一对应组间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全麻维持效果:B_3组、B_4组、B_5组、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均达Ⅰ级,B_6组、R_(40)组均达Ⅱ级,B_7组达Ⅲ级,B_8组、B_(10)组、R_(30)组均达Ⅳ级。结论全麻维持中无论是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还是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均可以达到控制性降压的目的。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现正相关,而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瑞芬太尼用量越大(丙泊酚用量也越小)清醒越快,清醒的质量越高,拔管呛咳、躁动率几乎为零。瑞芬太尼维持用量≥45μg/(kg·h)后,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Ⅰ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80例。诱导:2台注射泵同时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维持:依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不同分为8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h)(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0 mg/(kg·h)(B0组);各组均予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至MAP较其基础值下降5%左右维持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①全麻维持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达到MAP较基础值下降5%左右的效果;单用瑞芬太尼2.5μg/(kg·min)维持,反应熵平均为47.58,MAP比基础值升高8.14%,HR降低3.04%,平均4.57min清醒;瑞芬太尼增强丙泊酚的降压及降心率作用,随丙泊酚用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达到相同降压作用,丙泊酚用量逐组增加时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减少,睁眼时间逐组延长,反应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和B5组达Ⅰ级,B6、B7、B8组达Ⅱ级,B3组达Ⅲ级,B0、B10组达Ⅳ级。结论丙泊酚4或5 mg/(kg·h)配伍瑞芬太尼平均泵速45μg/(kg·h)是本研究人群最佳的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田金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01-2402
宫颈锥切取环术是妇产科一种常见的微创手术,近年来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已广泛用于宫颈锥切取环术,但其镇痛作用弱,且随剂量增加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也增加,术中还经常出现注射区疼痛和体动反应等,因此临床上常复合镇痛药以改善镇痛效果。本院2004年6月-2006年1月在手术室对90例行宫颈锥切取环术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或单纯丙泊酚清醒镇静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对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进行剖宫产术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孕妇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处理。比较两组孕妇麻醉前、切皮时、胎儿娩出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和术后 12 h 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比较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脐动脉血气指标〔SpO2、pH、血细胞比容(HCT)〕。结果:观察组孕妇切皮时和胎儿娩出时的 HR、SpO2、MA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孕妇术后 12 h NE、ACTH、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水平(SpO2、pH、HCT)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应用于剖宫产术,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对孕妇和胎儿不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