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肝外胆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许昌医院进行检查的64例疑似肝外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CP与腹部CT检查,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为标准,比较MRCP与腹部CT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及不同大小结石的检出率和原发部位诊断结果。结果:MRCP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均较腹部CT检查高,漏诊率较腹部CT检查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对直径> 9 mm结石、直径≤9 mm结石检出率均高于腹部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92.31%,较腹部CT检查74.3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腹部CT比较,MRCP应用在肝外胆结石中,可提升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还能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并区分原发性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胆道疾病(结石、炎症、肿瘤、先天胆管囊肿等)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CP及ERCP各有优缺点,诊断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在胆道梗阻病变中,ERCP可用于介入治疗及乳头部观察,对于胆胰管的观察可首选MRCP。结论各种检查方法互相补充、印证,可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胰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B超或CT检查疑有胆总管疾病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结果MRCP图像与ERCP、PTC图像相似,能准确的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程度、狭窄和充盈缺损,其良、恶性病变,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论MRCP在诊断胰胆管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而且具有与ERCP、PTC相仿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7月-2005年12月48例经手术或ERCP证实的胆道系统结石病例,行常规腹部轴位MRI扫描及MRCP扫描。结果48例中,MRCP明确诊断结石47例,29例为胆囊结石,12例为胆总管结石,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结论MRCP是一种检出率很高的胆道系统结石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MRCP与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6例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至十二指肠壁段的低位胆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RCP及ERCP诊断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CP与ERCP对低位梗阻性黄疸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和93.2%,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ERCP合并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6.1%,与单项MRCP及ERCP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MRCP能清晰全面地显示胆胰系统的正常结构及占位性病变;在低位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MRCP结合MR图像分析可以取代有创性的ERCP。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常见的胆管系统疾病包括: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炎症、淋巴结压迫等。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引进,特别是磁共振检查的不断普及,使胆道系统疾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我院2005年5月以来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102例,其中9例存在不同情况的误诊或漏诊。现对照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结合文献报道,以评价MRCP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诊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常规鼻胆管引流(ENBD)、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7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14例改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ST,常规ENBD,取出结石最大直径8 mm,最多6枚,术后1~3 d行LC,术后经ENBD造影无结石遗留。结论ERCP+EST与LC两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应该是目前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胰腺结石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病理较复杂。胰管结石最早由Degraaf于1667年报道,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超过l%,且与慢性胰腺炎关系密切,慢性胰腺炎病人90%伴有胰管结石。近年来随着B超、CT、ERCP、MRCP等广泛应用于上腹部疾病的诊断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故胰管结石发病病例有增多趋势,现以我院于2003—2008年收治了5例胰腺结石患者,疗效满意,现将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常规序列与MRCP综合检查对术前胆管内结石检出的临床价值.方法:疑诊胆管结石48例,术前行常规MRI及BFFE(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序列)、2D-MRCP、3D-MRCP结合检查,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比较分析.结果:47例手术病理结果与MRI诊断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97.91%.1例为假阳性.结论:常规MRI结合B-FFE、2D-MRCP、3D-MRCP检查,对胆管内结石的检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胆道结石的CT平扫诊断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群 《光明中医》2009,24(4):671-672
目的:应用薄层CT平扫技术提高胆道结石检出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及B超检查资料且经手术证实的胆道结石96例,比较分析不同扫描技术对胆道结石的检出率.结果:胆囊结石53例,常规10ram层厚扫描漏诊12例,检出率为77.35%,局部追加3mm薄层扫描,漏诊5例,检出率为90,57%,B超漏诊1例,检出率为98.1l%;胆管结石43例,常规10mm扫描漏诊13例,检出率为69.98%,局部加扫3mm薄层,漏诊5例,检出率为88.37%,B超漏诊8例,检出率为81.40%.结论:3ram薄层CT平扫可以大大提高胆道结石的检出率.薄层扫描漏诊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结石密度与胆汁相似,②CT对泥沙样结石的空间分辨率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9年1月,经腹部B超、CT、MRCP检查,ERCP乳头切开取石,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0例,取石术成功后,给予中药"加减化石利胆汤"100 mL,2次/d,口服,每月服用不少于6~7剂,每年服药不少于70剂,对照组300例,未服中药及其他相关药物,同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每半年或出现腹痛症状时复查腹部B超、CT、MRCP检查。结果:实验组有19例复发,对照组有33例复发,两组术后结石累计复发概率分别是6.3%和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1,P=0.037)。结论:加减化石利胆汤辨证施治可有效预防ERCP取石术后患者的胆石症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对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跟踪随访证实的胆管疾病患者的低场MRCP及MRI图像。结果 38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3例,胆管囊肿3例,胆管炎性病变2例,恶性胆管疾病10例。低场MRCP结合MRI对胆管疾病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定性诊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胆管疾病的诊治及术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B超与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用B超和CT检查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女性盆腔肿瘤患者均经CT、B超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8.28%(113/128),与CT检查符合率(92.19%)相比无明显差异(X2=1.20,P>0.05).其中CT和B超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检出率均较高,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和卵巢癌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结论:B超与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超可以作为女性盆腔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而CT则可以作为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B超检查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对比CT及B超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我院新生儿临床考虑颅内出血并行CT及B超检查的患儿385例,其中头颅CT发现出血者321例,B超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者183例。结果:CT83.4%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47.6%的检出率,但有54例(占14%)患儿B超检出而CT未检出。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的出血敏感度不同,CT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但对于脉络丛出血不如B超敏感,因此对临床怀疑出血患儿应行两种检查,以防漏诊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及个人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68例腹痛、黄疸、发热的患者行ERCP检查并确诊,同时行内镜下治疗,包括EST,ENBD,ERBD或网篮取石等。结果60例置内镜成功,58例(97%)患者能明确诊断,高于B超、CT诊断率,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45例,31例同时行内镜下治疗,避免了开腹手术。结论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效、安全,可替代部分胆胰外科手术,实现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1月诊治的2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均进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微创治疗,分析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肝外胆管结石完整解决取出结石189例,有114例使用取石网篮拿出结石或者使用气囊拖出。手术后,出现不良后遗症54例,经过针对性治疗之后,患者均恢复健康。结论:ERCP、EST联合LC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情况较好,其有明显的效果,患者病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能直视十二指肠乳头,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及进行相关治疗,虽然有创且有一定的并发症,但目前包括B超、CT及MRCP仍无法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增强双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非增强螺旋CT扫描及B超检查,并与手术或治疗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判断非增强螺旋CT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螺旋CT检查确诊泌尿系结石50例,3例未见结石,其中单纯肾结石9例,单纯输尿管结石19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3例,输尿管扩张合并肾盂积水8例,与B超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与临床手术、治疗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增强双排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结石诊断准确率较为理想,同时对结石类型及嵌顿、停留部位定位准确,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超声内镜与CT、B超结果。结果超声内镜对胰腺癌诊断准确率为95.3%,明显高于CT和B超;对胰腺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79.1%,对N分期准确率为62.7%,均明显高于CT和B超。结论超声内镜对胰腺癌的检出率高,分期准确,是一种有明显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 3D-VIBE序列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对患者进行MRI 3D-VIBE序列检查,并与B超、ERCP等进行对比。结果:71例患者中胆管结石33例,恶性肿瘤28例,胆管炎性狭窄5例,肝外胆管囊肿2例,胰头假性囊肿2例,慢性胰腺炎1例,MRI 3D-VIBE序列诊断准确率为92.96%。结论:VIBE能提供高质量的3D图像,对全面评价胆道梗阻性病变来说,是一种优良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