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拇外翻是前足常见的畸形之一,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畸形和疼痛时,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一般都需手术治疗。拇外翻矫治术式很多,有200余种[1],传统手术一般术式复杂,对组织损伤较大,要做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恢复慢,许多患者因而惧怕手术。温建民等[2]在对小切口截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以中医"骨离缝、筋出槽"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医正骨手法及小夹板纸压垫原理创立了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新方法,并于1995年首次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疗效[3],  相似文献   

2.
传统小夹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夹板固定、针刀以及微创器械联合矫正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使用专用器械截骨,针刀定位松解,小夹板三维方向立体固定截骨断端。结果:优良率达到95.72%。提示:本方法操作易行,矫形角度满意,外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防止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超前平衡镇痛法即通过超前镇痛、平衡镇痛、自控镇痛效应以及药物间正性协同作用,以达到理想止痛。方法 选择混合痔、肛瘘、肛裂需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受试组60例,长效镇痛对照组60例。受试组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从术后创面、排便、换药是否疼痛,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肛门失禁,便秘,小便失禁,尿潴留,创缘水肿,头晕等并发症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对于手术患者在无禁忌证条件下,运用超前平衡镇痛法明显地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顾虑。结论 应用超前镇痛、平衡镇痛、自控镇痛的新概念、新技术是肛肠术后镇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轻、中、重度型拇外翻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并依据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实行相应手术方法后,比较其术前和术后1年HAV、IM、AOFAS的变化,并观察其术后1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HAV、IM及AOF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轻度组为100%,中度组为96.7%,重度组为80.0%.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轻、中度型拇外翻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康复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8年9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患者921例,术后进行了规范的康复治疗。其中77例144足获得完整随访1~3.5 a,平均2.3 a。观察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V角)、第1和第2跖骨间角(IM角)、拇趾-跖趾-趾间关节AOFAS评分、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跖骨头下胼胝体(胼胝痛)等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8.6%。术后HAV角平均矫正21.03,°IM角平均矫正4.69°。术后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平均减小5.24°。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提高31.52分。术前合并有跖骨头下疼痛93足,术后消失60足(64%),改善24足(26%),无改善、加重或新发6足(6%)。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术后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可以有效防止跖趾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减少转移性跖骨头下疼痛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行择期手术患者依据是否实施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分为常规麻醉组(麻醉Ⅰ组)35例和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常规麻醉组(麻醉Ⅱ组)40例。结果麻醉Ⅱ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麻醉Ⅰ组,麻醉Ⅱ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Ⅰ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胃切除术后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C组,P组于手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ml,C组静脉注射脂肪乳5ml。结果:术后C组的VAS最著高于P组(P〈0.05)。结论:胃切除术前静脉使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可加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对经腹子宫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或Ⅱ级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开始前30 min,高乌甲素低剂量组给予高乌甲素0.075 mg/kg稀释至20 m L静脉推注,高乌甲素高剂量组给予高乌甲素0.15 mg/kg稀释至20 m L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术毕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3组分别于入室后(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手术开始15 min(t_2)、气管拔管即刻(t_3)和术后24 h(t_4)抽取静脉血,测定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2,4,6,8,12,24 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 3组t_1、t_2、t_3时点血浆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与t_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t_4时点皮质醇、儿茶酚胺水平和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乌甲素高剂量组t_4时点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和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高乌甲素低剂量组(P均<0.05)。高乌甲素低剂量组和高乌甲素高剂量组术后2,4,6 h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乌甲素高剂量组明显少于高乌甲素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可以降低围术期患者皮质醇、儿茶酚胺水平,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手术疼痛及术后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适当的术前及术后镇痛可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地佐辛是一种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当稳态血药浓度到5-9%ng/ml时即产生缓解疼痛作用,本研究拟评价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妇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不用任何镇痛药;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 mg稀释成15 ml,B组则注入生理盐水15 ml,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 h(T1)、4 h(T2)、8 h(T3)、12 h(T4)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4,8,12 h,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抑制甲状腺切除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Mitchell截骨术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中青年单侧拇外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改良Mitchell截骨内固定组(A组)21例,改良Mitchell截骨术结合中医手法外固定组(B组)27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患足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术后Maryland评分。结果 48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1个月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2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治疗费用高于B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晚于B组。结论改良Mitchell截骨术与中医手法相结合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内固定,减少住院费用,患者术后能早期下床负重,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拇外翻患者术后门诊随访依从性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采用电话访谈方法填写调查量表。结果收回有效量表113份,其中依从性好83例(73.45%),依从性差30例(26.55%);依从性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术肢、拇外翻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但受居住地影响。结论患者就诊太远为依从性差的主因,其次为"认为没有必要复查"。针对这些人群,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依从性,保证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拇外翻患者截骨矫形术后口服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双足截骨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给以口服活血化瘀中药,B组:口服常规镇痛抗凝药物。结果: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完全无辅助行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对于拇外翻术后可达到消肿、止痛、舒筋通络,使患者能旱下地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方案的疼痛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310例脊柱外科住院病人,根据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评分制定规范化、个体化、多模式的超前镇痛方案,并采取加强教育、提高护士技能、合理与规范使用止痛药等疼痛护理措施。结果:95%患者止痛效果满意,术后第4日 FPS—R平均评分为3.5,较术前与术后第1日平均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15.2%患者术后需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其中8%患者只需使用1次,未出现与严重疼痛相关或与止痛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病人采取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及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后截骨端的稳定性和截骨愈合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1位青年女性拇外翻患者,年龄28岁,身高168 cm,体质量62 kg,右足拇外翻角24°,第1、2跖骨间角13°。利用其右足CT扫描所获得的数据建立右足拇外翻骨骼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术,测定截骨端的Von Mises应力和位移。结果:截骨端X轴位移为0.261 mm,Y轴位移为0.078 mm,Z轴位移为-0.167 mm,截骨端总位移为0.293 mm;截骨端Von Mises应力为0.712 MPa,主要分布在截骨端的外侧边缘部位。结论:采用第1跖骨颈部微创截骨联合分趾垫和"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拇外翻,截骨端之间位移小、应力适中,能使截骨端以软骨成骨的方式愈合。  相似文献   

16.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外科手术的一种并发症。现代医学从营养补充治疗效果不佳,祖国医学在此方面的讨论比较少。我们认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人的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且很多病人有脾胃虚弱表现,所以治疗应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补益气血的同时注意益气健脾,必要时辅以京万红软膏外敷,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王颖  郭婕  唐锐 《西部中医药》2014,(6):154-155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13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2天起给予塞来昔布200 mg Bid,同时术后第1~4天给予塞来昔布200 mg Bid+止痛泵止痛治疗,术前术后针对疼痛给予相应护理干预。 B组给予止痛泵+安慰剂止痛治疗。术中予常规的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对患者采取超前镇痛护理干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4天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超前使用塞来昔布的同时并给予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术后的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在小儿共同性斜视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受显微镜下Parks切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儿共68例(117只眼),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60只眼)和对照组34例(57只眼)。对照组患儿于术中接受有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观察组患儿术中接受无线结连续缝合方法缝合切口。比较2组患儿斜视度、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 d舒适度以及术后1 d、3 d、5 d、7 d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斜视度:2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与对照组(94.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舒适度:观察组患儿术后1 d舒适度优的例数高于对照组,舒适度差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7.619,P=0.006)。(4)VAS评分:观察组患儿术后1 d、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d=3.847,t3d=4.367,均P=0.0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83,P=0.038)。结论显微镜下Parks切口无线结连续缝合可提高患儿术后舒适度,降低术后疼痛感,减少瘢痕形成,但在施术过程中需有更高要求的缝合技术操作,避免影响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纳洛酮复合吗啡应用于硬膜外镇痛对肠蠕动和痛觉消失的影响。方法选择胃大部切除患者143例,ASA 1~2级,随机分2组,手术开始前全部硬膜外给予吗啡2mg,开启镇痛泵持续输注0.125%布比卡因复合吗啡5 mg共100 mL。对照组不加纳洛酮。实验组加入0.2μg/(kg.h)纳洛酮。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排粪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记录术后2,4,8,16,32,48 h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1.9±16.1)h和(87.0±19.5)h(P<0.01),排粪时间为(95.3±25)h和(132.9±29.4)h(P<0.01),视觉模拟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钠络酮减少吗啡介导的肠蠕动减弱效应,而不扭转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鑱针耳背割治结合中药内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鑱针耳背割治加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内服。分别治疗1-2个疗程后,采用PASI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PASI评分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鑱针耳背割治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总体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内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