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春华  陈建斌  黄鹂  杨小波  杨志敏 《中医杂志》2012,53(16):1412-1415
目的通过中医期刊文献了解中医对阳虚失眠的辨治认识。方法检索1979年3月至2010年2月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中医期刊中从阳虚论治失眠的文献,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辨治思路、辨治依据、治疗法则、常用方剂等方面分析文献对阳虚失眠的论治。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60篇。从阳虚论治失眠辨治思路以辨病思维(27篇)和辨病结合辨证(25篇)为主,其依据主要是阳虚症状及舌脉象(39篇)、伤阳(气)因素(14篇),所用治法主要是温阳安神法(32篇)、温阳补益法(22篇),使用最多的方剂是桂枝汤类(17篇),其次为自拟方(11篇)、四逆汤类(9篇)、肾气丸类(7篇)。结论中医对阳虚失眠辨治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但是从文献数量来看,其总体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索相关文献,分析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研究概况,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时间为2004年1月—2014年12月,检索范围为维普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CNKI),筛选有关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内容分析法等对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据采集、管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单从数量来看,有关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文献呈增长趋势,但与治疗冠心病的中医文献总量相比,其所占比例甚少;从事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研究的作者遍布全国,其中辽宁、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是研究的热点地区;文献类型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少数为理论研究文献,实验类文章甚少。结论:国内学者对从痰瘀论治冠心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仍缺乏深层次机理性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为临床提供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阳虚理论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共5个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3月,纳入有关中药从阳虚论治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地对按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提取数据和评价资料。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共936名阳虚失眠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药从阳虚论治失眠的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OR=1.63,95%CI(1.08,2.46),P=0.0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ore,PSQI)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1.24,95%CI(-1.89,-0.59),P=0.000 2];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MDW=-3.48,95%CI(-5.40,-1.57,P=0.000 4];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OR=0.06,95%CI(0.01,0.25),P=0.000 2]。结论:中医从阳虚理论论治失眠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但鉴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少,质量相对低下,故未来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相关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相关文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用药规律。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处方87首,涉及药物165味。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处方中高频药物30味,高频药物组合19组,药物关联规则4条,演化得到2味药药物组合13组,新处方3首。结论中医从脾胃论治失眠以调理脾胃气机为法,常用药物以健脾化痰、清胃降逆、益气安神为主,可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用穴规律.方法:检索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筛选合格的文献中使用的腧穴提取并录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58篇,腧穴118个,腧穴总使用频次1514次,其中主穴778次,配穴736次;主穴使用频次及主穴加配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均为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该穴的使用频次为主穴92次,配穴14次.结论:失眠多从心论治,神门是最常用的镇心安神效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阳虚体质越来越常见,对阳虚失眠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新进展,临床疗效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文献层出不穷,通过分析目前关于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从病因病机方面归纳古今医家对阳虚失眠理论的认识和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运用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的参考文献31篇,从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药联合中医外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总结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述中风后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完善临床路径,提供治疗思路。方法 检索近十年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的中风后失眠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总结。结论 中医治疗对中风后失眠方法多样,效果显著,是中风后失眠的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国内发表的中医治疗肥胖的文献特征,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资料来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1965年以来中国期刊收录的中医治疗肥胖文献进行分析,从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类型、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整理中医分型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并总结分析其临床常见证型。方法: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10年间国内相关文献,对各文献提出的论治经验逐一统计、分类、分析。结果:近10年来,中医主要从6大方面论治本病,分别为从肝脾相关论治、从肝脾肾同调论治、从肝风论治、从情志论治、从脾胃升降论治以及从浊毒论治。结论:从上述论治经验可归纳出肝脾不调证、脾肾阳虚证、肝风内动证、心神不养证、脾胃不和证与浊毒内蕴证六大临床常见证型,临床辨证后分别施以肝脾同调法、肝脾肾同调法、柔肝息风法、养心安神法、辛开苦降法以及化浊解毒法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的相关文献,收集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筛选文献与质量评价,结合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试验,包括9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肾论治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OR=3.72,95%Cl(2.37,5.83),P<0.00001]、治疗后PSQI量表的评分改善情况[MD=-2.03,95%Cl(-3.14,-0.92),P=0.0003<0.05]均优于对照组;在血清内分泌激素方面,心肾论治中药组相比对照组能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SMD=-1.07,95%Cl(-1.59,-0.54),P<0.0001],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SMD=1.10,95%Cl(0.54,1.75),P=0.0009<0.05]。结论:研究表明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小,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医基础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26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CVA证候或症状相关文献.应用SPSS 25.0软件,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医养生功法防治失眠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中医养生功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热点、趋势和局限性,为今后临床运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检索六大常用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OS、PubMed)自建库以来收录的所有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临床文献;使用VOSviewer与Excel 2019软件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文献253篇。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随时间推移呈波动上升趋势,临床研究热点呈现变迁状态。目前本领域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团队,核心研究机构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此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中医养生运动改善睡眠质量的临床适应证可能有所不同,如太极拳最常见于治疗由衰老、癌症放疗以及抑郁或焦虑相关障碍引起的失眠;八段锦针对因中风、围绝经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引起的失眠的临床研究报告数量最多;六字诀主要适用于行动不便的失眠患者。结论:中医养生功法防治失眠的疗效已在世界范围受到一定关注,相关研究与日俱增,其疗效受医患肯定。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中医养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从脾论治抑郁症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信息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 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0年1月6日从脾论治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中医治疗斑秃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治疗斑秃相关文献,提取中药处方,建立斑秃中医用药数据库,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斑秃的中药治疗以补虚药、治血药、祛风药为主,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79.65%),何首乌(67.44%),川芎(58.72%),熟地黄(58.14),女贞子(44.77%),白芍(41.56%),菟丝子(40.70%),茯苓(40.70%),甘草(40.11%),墨旱莲(33.14%),丹参(33.14%),枸杞子(33.14%)等。结论:斑秃的中医用药主要以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祛风通络为主,治疗注重标本兼顾,先后天并补,以"血不能养发"为中心环节,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之一,中医与西医对该病的研究均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有学者提出从阳虚角度论治老年性高血压病并将相关理论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整理近10年来一些有关从阳虚论治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理论文献和临床研究文献,总结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为从阳虚论治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归纳分析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PI)的现代相关文献,总结单用耳穴或耳穴联合其他疗法治疗PI的选穴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CQVIP)和PubMed、Springer、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8年1月1日至20...  相似文献   

17.
2000~2009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现代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得国内有关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文献数量、地区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单位、研究性质、西医诊断标准的参考文献、治疗方法、选穴等方面的计量学研究。结果:10年间国内正式发表了327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北京、广东、天津等地区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文献集中发表于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针灸等杂志;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研究、综述、临床经验总结等;主要以刺灸法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电针等方法为主要文献研究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百会、印堂、内关等为主穴。实验对照组主要选用西药SSR Is类抗抑郁药物,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为氟西汀。结论:针灸对抑郁症的临床引来越来越多国内医务人员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人还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已形成热点研究地区、重点研究方向和穴位选择数据库等,为以后规范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处方用药特点,为建立胆管癌中医证候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官网-中文期刊服务平台(QIKAN.CQVIP.COM)等收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管癌的医家经验、临床研究,文献发表时间为1991年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证候因素,地域及时间变迁及老年高血压的角度,对近20年间国内高血压病相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1993—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医证型,证候因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变化规律及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7篇,病例43626例,覆盖全国24个省市地区,证候类型常见的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证,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的比例明显上升,证候因素以阴虚、阳亢、痰、火、阳虚、血瘀多见。近年来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的患者显著增加,实性证候因素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的升高。东北地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及阴阳两虚证证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北地区则以痰湿壅盛证居多,瘀血阻窍证型西北地区占首位,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分别以华中、西南地区最多。结论:高血压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本虚以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阳亢、痰、火多见,近年来血瘀等实性证候因素在高血压证候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18-220
目的:对近年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287篇,剔除113篇,初读后选取56篇进行精读。结论:病证结合是现代中医诊疗发展的新思路,是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将使中医以其更加独特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为中风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