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在探讨形成性评价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讨论,探讨医学统计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案;自制医学统计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分析。在保障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急诊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急诊医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不同阶段考核成绩,明确形成性评价在急诊医学本科教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2015级和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的7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5级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2016级设为试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进行课程考核、临床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课程考核分数分别为(87.78±4.28)和(88.42±3.52)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临床综合考核分数分别为(74.34±5.48)和(86.92±4.56)分,二者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解决问题能力两组无差异。综合素质评估方面,试验组的临床思维能力、病历质量、临床技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人文素养水平无区别。结论:形成性评价在急诊本科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临床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姚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14(7)
结合多年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的经验,对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检验医学实习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从五个方面提出应用措施:检验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形成性评价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利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理论调整检验医学实习教学活动;建立自测题库,强化实习生的自主学习措施;初步建立分析评价系统,动态监测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反馈调节机制,提供学习的矫正机会,促进教学相长,旨在改善现有传统检验医学实习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医学教育目标,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首先构建了免疫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并遵循“反馈-指导-鼓励”原则将形成性评价实施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网络考核等教学环节。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在免疫学教学中能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进行了反思及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医学生理学教学,探讨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选取2017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应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方式。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改革效果。结果 成绩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80%以上的学生对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促进师生有效沟通,显著提高学习效果,是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7.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相关报道。结合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经验,重点探讨了如何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应用于医学本科实习教学,措施包括:对带教教员进行培训,使其对形成性评价具有深刻认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采用问题法、实践法和临床情境模拟法教学及评价的内容;建立并完善评价评分系统,建立并补充学员成绩数据库;培训教员根据评价评分系统,正确的评价并使学员明确自己的表现,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训教员有效的使学员明确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有效而广泛应用,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姚芹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5):73-76
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为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互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结合文献检索课程特点,探究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滨州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整群随机抽取6个班3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于授课前后采用自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开展形成性评价之后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对循证医学课程态度、查阅文献的行为、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均较授课之前发生了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者357人,占96.23%;97.3%以上的医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能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开展形成性评价能很好的培养医学生的终身自我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比较适合学时少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循证医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
11.
为解决目前临床教学中教师学生更换频繁而缺乏交流、学习目标繁杂而抽象的现状,建立了“即考即评”式形成性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探讨实施方案、学生实习记录、分组讨论记录、教师观察评价、考评手册、“即考即评”网络平台.实施该评估体系后,通过对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证明其应用是有益并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57-159+169
目的 观察形成性评价在西医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7~2018 学年中,将2013 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学生分别进入外科实习4 周。在第2 周末对试验组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包括病例分析和外科基本操作。在第4 周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评价方式包括出科考试(满分100 分)和外科实习满意程度调查表。对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和外科实习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更高[(86.12±12.37)分vs.(80.46±11.85)分,P=0.022];试验组学生对自身在外科实习期间的临床能力[(8.47±1.36)分vs.(7.92±1.29)分,P=0.041]、合作能力[(8.56±1.93)分vs.(7.62±2.11)分,P=0.027]和发展能力[(8.38±1.75)分vs.(7.65±1.63)分,P=0.033]等三方面的提高程度自我评分更高。结论 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能够提高中医院校学生在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联合CBL应用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选取 135名检验专业实习生,采用随机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终结性评价+传统教学,B组采用终结性评价+CBL,C组采用形成性评价+CBL。从教学内容考核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两个方面对3组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B组(82.6±4.7)和C组(85.2±4.4)实习生技能操作考试总成绩均高于A组(80.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B组(75.6±8.9)和C组(77.9±7.1)均高于A组(7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理论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模式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形成性评价联合CBL教学能调动积极性,学生对老师提供的病例感兴趣,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结论 形成性评价联合CBL的教学方法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实习生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成绩,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适合在临床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级56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结合应用,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整个护理研究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在课程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行为的变化,以此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课程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0.43±9.45)与课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4.73±9.6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P<0.05),突出表现为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前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73.64±10.12)与课程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77.34±12.3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显著改变,表现为预习、复习以及提问行为的增多。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招募的60名2014级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取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案例教学法。6周后,采取自主学习能力评定表和评判性思维测量表对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6周教学,试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评价及人际交流得分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评判性思维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教育一直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缺乏形成性评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汕头大学医学院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建立一套有效的形成性评估模式探讨了课堂观察记录、课后作业、学习过程记录和网上自学记录及网络测试等多种形成性评估方法,并分析、探讨了实施中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将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183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观察组,在课程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2012级18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比较两个年级学生期末总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82.07分,高于对照组78.14分(P<0.05).在《外科护理学》考核中使用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有助于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做到了教学互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老年药理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探讨形成性评价对老年药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生78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142人作为试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对试卷进行了全样本分析,并比较两组学期末的考试成绩。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对参加考试的142名试验组及78名对照组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全样本分析,试卷信度系数均大于0.6,接近0.85,表明测验结果是可靠的;试卷总体难度均较为适宜,区分度较好。试验组学生期末成绩(59.66±13.90)分高于对照组(51.58±1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 0.001)。结论 在老年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改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新药评价教学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药评价的目的就是使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药品上市,为人类健康服务。评价过程中能否自觉遵守医学科研道德,严格执行相关药事法规,是关系到新药研发成败和将来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因素。寓医学科研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中,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作风,提高道德素养,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并规范自己的思想、品行和情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