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米非司酮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剂(GnRH-a)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GnRH-a组于术后月经来潮5天内经腹壁皮下注射3.75mg GnRH-a类药物醋酸曲普瑞林,术后1周每28天进行1次肌肉注射,疗程为90-180天;米非司酮组患者每天口服一次12.5mg米非司酮,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5天内开始用药,持续治疗6个月.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种药物对术后症状的控制有效率都达到了100%,未发现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复发,比较两组在停止用药后复发率,其差异明显(P〈0.05).而米非司酮复发率为3.7%明显小于GnRH-a的7.4%.结论:GnRH-a和米非司酮在EM术后的应用可以对异位症复发进行有效的防止,提高康复效果.GnRH-a和米非司酮两者的疗效基本相同,然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轻,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散结镇痛胶囊、米非司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于我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术后,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人前列腺素F2α(PGF2α)、CA125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F2α、CA125数值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GF2α、CA125的数值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妈富隆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内膜异位保守性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28例,妈富隆组29例和未用药组28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1周开始服用,12.5mg/次,1日1次,连服6个月;妈富隆组于术后1周开始服用,1次1片,1日1次,连服6个月。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妊娠及B超情况,服药者还需了解副反应并复查肝功能。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1%,79.3%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10.3%明显低于未用药组21.4%(P〈0.05)。用药两组的副反应轻,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或妈富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而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20例患者均是在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米非司酮治疗,治疗6个月后随访,有效率为70.0%;治疗后1年随访,有效率为80.0%;2年后随访,有效率为85.0%。结论:医源性种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的主要原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发病率大约为5%~15%,以25~45岁最多见,近年来有不断上升趋势.异位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性激素的变化发生周期性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粘连与瘢痕的形成,给患者造成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性交痛.我院自2001~2007年通过对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体会到米非司酮结合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探讨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患者80例,按信封法将入选病例分成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药物剂量分别为6.25 mg/d、12.5 mg/d,用药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比较两组E2、T、LH、FSH、PRL及症状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意义,实验组孕酮(P)水平为(18.82±8.01)nmol/L,与对照组的(11.61±7.69)nmol/L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蔡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孕三烯酮)与观察组(55例,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8.
赖敬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4):102-10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月经来潮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MIF)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EMS的女性60例,均在月经来潮后的5d内给予10mg/d的MIF,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本组患者体征、症状,并对MIF治疗前后孕激素(P)、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进行测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60例EMS患者盆腔症状、阳性体征及主观症状评分均优于用药前,P均〈0.05;MIF治疗前P、FSH、LH、FSH/LH指标与恢复月经后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IF对于EMS的治疗有效,可以明显改善EMS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0.
王丽霜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22):3434-343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仍被认为是主要措施,但手术后部分病例症状虽减轻,但遗有慢性盆腔疼痛,我们采用物理治疗,使用TDP 音频电治疗手术后下腹痛或腰骶部痛,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0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47.97%,具有显著差异(χ2=8.7111,P<0.01);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χ2=4.0421,P<0.05);观察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有3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未经治疗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佳,安全性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4):69-6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5例患者发病时间术后11个月-3年,均手术切除,全部I期愈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结合症状,体征,诊断不难,手术足有效的治疗措施,精细,规范的剖宫产手术操作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入本院门诊随诊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仅适用孕三烯酮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 相似文献
1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自拟补肾活血方,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大便稀薄、月经异常、腰部酸胀、经期腹痛及头晕目眩)。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理领域)。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性激素含量[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激素(E_2)]。治疗后,统计患者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稀薄、月经异常、腰部酸胀、经期腹痛及头晕目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生理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H、FSH及E_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确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妊娠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0.0%(P<0.05);观察组总妊娠率为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妊娠率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3.3%(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提高疗效及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林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2):73-7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期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8例,行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单行腹腔镜手术。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5.8%,术后受孕率为6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3.3%和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术后受孕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小金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0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小金胶囊口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血清CA125、性激素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小金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顾维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相应增多,异位病灶以盆腔病灶占大多数,位于腹壁切口处较少见.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1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7~36岁,平均31岁,就诊时间为6个月~4a,均为足月剖宫产.将临床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与剖宫产术的间隔期作为发病潜伏期,计6个月1例,12个月2例,16~48个月11例.临床表现为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的腹部切口疼痛,并发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或包块.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常见,但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临床上少见,因该病是剖宫产的后期并发症,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的增多,该病也在逐渐增多。2000—2005年本院共收治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该病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5~35岁,均有剖宫产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7-03—2008—03期间,笔者对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度23例,重度14例)于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一次口服米非司酮片剂6.25mg,连服4天,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变化。结果:除2例月经周期推迟半个月和闭经2个月外,其余病例月经周期均正常。痛经减轻时月经量也有明显改善,但内膜异位囊肿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月经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