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近些年的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综合,从椎动脉自身因素、骨质增生、颈椎失稳、横突孔异常、寰椎椎动脉沟环、软组织因素、颈椎间盘及交感神经和体液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颈性眩晕的防治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的发病是多因素引起的,各种因素间又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椎动脉受压或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已经不再是其发病的唯一因素和首要因素,颈椎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更为普遍的病理因素。眩晕发病机理可能是建立在颈椎力学平衡破坏的基础上,重建颈椎力学平衡可能是手法治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冠  冷向阳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4-556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颈性眩晕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办公室职员的常见疾病,然而,针对其发病机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完整统一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探讨颈性眩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在当前社会当中,由于科技飞跃,竞争压力增加,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出现明显改变,各类颈椎病变,特别是颈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加。颈性眩晕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在工作以及生活当中被迫承受更多的活动负担。当前颈性眩晕在具体发病机制方面还没有得到明确,对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1导致颈性眩晕的相关因素分析1.1寰枢段因素和颈性眩晕的相关性寰枢段关节是旋转运动的中枢,和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椎动脉在上颈区有3个弯曲,寰枢段的椎动脉常因头部旋转运动发生闭塞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另外基底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可导致反应性血管痉挛产生眩晕。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分段观点在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有关其发病机理,文献报道很多,各家论述很多,有不同的流派,且有互相否认之势。笔者通过近5年的研究,认为椎动脉各个分段,其发病机理各有特点。现结合椎动脉的分段特点,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90年代后期以来的大量有关文献。从毫针、艾灸、穴位注射、针推结合、针牵结合等。以及实验研究方面总结了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概况。结果: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对改善微循环及大脑供氧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今后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着重治疗机理及有效穴位的筛选研究,总结其作用规律,分析针灸效应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等影响因素,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加确凿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颈性眩晕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诊断方法用合理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并对推拿手法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命名较多,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等多种名称。最早由barre和lieou提出,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不一,其发病机理也不相同,辨证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现分述如下。 1 颈椎错缝 颈椎错缝是引起颈性眩晕典型发作的主要原因。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越过第7颈椎横突前方,自第6颈椎横突孔开始,穿行而上,经枕骨大孔入颅。C_1~C_6任何部位的关节错位,都可引起椎动脉扭曲,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诱发眩晕。此种眩晕具有颈性眩晕的典型临床表现,即眩晕与颈部的旋转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当头转到某一角度时,即诱发眩晕;改变头位,眩晕即减轻或缓解。临床中我们发现颈椎错缝有二种情形。一是单个颈椎错位。最常发生于第2颈椎,常突然发病,多由卧床看书、猛力转头、颈部外伤等原因引起。张口位X线片可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手法选择、穴位选择、疗法配合、疗效判断等方面入手,对2008年以来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以期为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所引起的眩晕,其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佳,近年来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现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是传统针灸方法,选穴多样,疗效较佳。夏秋芳[1]取四神聪、太阳、神庭、印堂、风池、大椎穴,采用平刺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用推拿治疗本病患者 6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2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37例 ;年龄 1 7~ 72岁 ;病程 2个月~ 7年。62例中均无明显外伤史 ,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 ,颈部活动时可使症状加重 ,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眠差、纳差、双目视物干涩模糊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X光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 ,椎体后缘或钩椎关节呈增生性变化 ,或环椎棘突与枕后粗隆间隙明显变窄。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顺序进行下列手法治疗 :1以按揉法、…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154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眩晕清煎剂治疗,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6%。结论眩晕清煎剂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黄有荣 《中医正骨》2007,19(6):62-63
颈性眩晕(CSA)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较多研究,但仍不明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是多因素的,与交感性因素、颈椎退变失稳、血液黏稠度及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最后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现将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近年来单纯运用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的进展概况,从而改进和优选颈性眩晕的治疗方式,并提升临床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
20.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瑾 《江西中医药》1996,27(4):35-35
颈性眩晕治疗体会张瑾(江西省景德镇市二院中医科景德镇333000)关键词颈性眩晕,中西结合疗法,654一2,颈眩汤眩晕,分颈源性、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全身性等,本文就笔者对颈源性眩晕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辨病因病理推动脉供血不足,主痰湿瘀热阻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