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及棘口吸虫 (Echinostomaaegypticakhalil,192 4 )属于云豹、鼠类等哺乳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分布于中国福建、日本、法国和埃及等国家。迄今尚无人体自然感染该虫的报告。 2 0 0 2年 10月 ,我们在福建省南安市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时 ,在 1份粪检标本内发现新虫卵的病例 ,特对其进行驱虫鉴定。通过成虫、虫卵详细对比观察 ,鉴定为埃及棘口吸虫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将南安市水头镇下店村居民粪检发现的新虫卵标本 ,再取 5 0 g粪便经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对比确认后对感染者服用吡喹酮驱虫 ,并以甘露醇导泻 ,收集其…  相似文献   

2.
广西首次发现移睾棘口吸虫张鸿满1胡文庆2谭裕光1阮廷清1覃寿荣31.广西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3.广西横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我们解剖捕自广西横县陶圩镇的褐家鼠16只,在其中3只鼠的小肠中共检获15条成虫(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人体感染狭睾棘口吸虫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人体感染狭睾棘口吸虫。虫体长叶形,头棘41枚,睾丸较狭长,成虫和卵的大小分别为5.84~6.09×0.93~6.02和0.077~0.082×0.052~0.055mm。2例感染者有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用20mg/kg吡喹酮治疗,驱出的成虫发育良好,表明人是该虫适宜的终宿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家鸭体内宫川棘口吸虫形态学特征,并探讨Cox1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鉴定宫川棘口吸虫的可行性。方法从芜湖地区散养家鸭体内分离宫川棘口吸虫,染色、制片、鉴定;并应用PCR技术扩增出宫川棘口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获得同源性。结合形态学结果鉴定虫种,并基于Cox1基因序列进行种间比较分析。结果芜湖地区家鸭体内宫川棘口吸虫感染率约为16.67%,成虫体长6.6~13.2 mm。扩增出的宫川棘口吸虫Cox1基因长度为660 bp,与GenBank中收录的宫川棘口吸虫同源性为99.68%,形态学鉴定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结论芜湖地区家鸭体内宫川棘口吸虫感染较为普遍,线粒体Cox1基因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棘口属内和属间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5.
数学分类是一门新兴学科,进入计算机时代后得到迅速地发展和广泛地应用,但在寄生虫分类方面研究不多。我们应用数值分类法对棘口类吸虫进行初步的研讨,试图从定量的水平阐明分类归属和系谱关系. 本研究对广东、江西、天津和福建等地种属较多,模式标本结构清晰完整的棘口科吸虫的成虫包括3个亚科,13个属,共61个虫种,每一虫种各取10个标本(含正副模标本),每个标本测量20项结构特征,求出  相似文献   

6.
患者为41岁妇女,白族农民,居住大理市洱滨村。患者间歇性头昏、腹痛、腹泻近5年,有进食生螺狮史,粪检前2wk曾进食1次。体检、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1988年6月27日粪便普查中查见少量棘口吸虫卵。7月13日采用吡  相似文献   

7.
家猫──圆圃棘口吸虫自然终宿主的发现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芜湖241000)肖祥,汪天平,吕大兵1991年秋,我们在安徽省和县一只家猫小肠中上段检获棘口属吸虫2条。该虫活体时为淡红色,长叶形,腹吸盘前虫体逐渐狭小,腹吸盘后两体侧近平行。经卡红染色...  相似文献   

8.
圆圃棘口吸虫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圃棘口吸虫扫描电镜观察安春丽,陈殿学,陈新秋,王力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hortense)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可寄生于犬、鼠等多种动物和人体。近年来,国内已有多起人体感染报道。范树奇(1989)[1]、陈新秋(1993)[2]分别...  相似文献   

9.
广西发现扇棘单睾吸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扇棘单睾吸虫 (Haplorchistaichui)是一种寄生于肠道的异形科单睾属的吸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鸟类 ,也有感染人体的报道[1,2 ] ,我国未见病例报道。作者在研究华支睾吸虫病时发现一些比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和异形类吸虫卵相似的虫卵。遂对其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 ,检获大量虫体 ,经鉴定为扇棘单睾吸虫 ,在广西为首次发现 。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月,检查淡水鱼鳃发现疑似日本棘隙吸虫囊蚴。经人工感染小白鼠及家犬后,获得虫卵及成虫,鉴定为日本棘隙吸虫,为辽宁省首次发现。 淡水鱼类日本棘隙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采取压片法检查鱼鳃,发现4种鱼囊蚴阳性,感染率为:麦穗鱼90.6%(58/64),葛氏鲈塘鳢50.0%(6/12),圆尾斗鱼71.4%(5/7),兴凯?(2/2)。  相似文献   

11.
12.
在首次证实了辽宁省存在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hortense)感染病例[1]的基础上,对圆圃棘口吸虫感染的病例,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病例调查及治疗调查沈阳市传染病院肝炎病房住院患者81人,对其中有生食活泥鳅史者17人进行粪检,8人检出圆圃棘口吸虫虫卵。患者自述生食活泥鳅后,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对2例肝炎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驱虫。于早饭前,2例各服吡喹酮800mg,2h后各服硫酸镁30g,然后进行粪检,分别检出成虫8条和146条。虫体经染色制片观察,其形态与谷重和(1976)、范树奇(1989)所描述的本虫形态基本相同。半月后随访,…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2 8岁 ,汉族 ,外科医生 ,黑龙江集贤县人。5 0 d前因厌油腻、恶心、稀便 ,在当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指标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并住院治疗 30 d,其间曾自用民间偏方 ,吞活泥鳅 6条治肝炎。出院时查乙肝五项 ,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B超检查肝区内有若干散在的小光团疑点。2 0 0 2年 12月 12日在哈医大一院做彩超检查 ,肝区内小光团数量较前明显增多 ,怀疑华支睾吸虫感染 ,被介绍来我室检查和驱虫治疗。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吸虫卵 (+)。驱虫后粪便水洗沉淀 3次 ,取沉渣镜检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发现日本棘隙吸虫人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棘隙吸虫病是由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寄生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林金祥于1982年首次报道该虫的人体感染以来,广西、江苏也各相继报道1例。1991年春,我们在和县陈桥洲进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时,检出日本棘隙吸虫感染4例。经虫卵与驱出成虫鉴定,证实确系日本棘隙吸虫。本组男、女各两侧,年龄8~12岁,其中3例常有不定时的腹痛、肠鸣及间断性腹泻。另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均无异常发现。4例患儿均否认进食生鱼史,但常喝生水,卫生习惯很差。分别于清晨空腹给患者吡喹  相似文献   

15.
1982年自林金祥等首次发现人体自然感染日本棘隙吸虫以来,在福建、广西、广东、江苏、安徽、辽宁、北京及浙江等省、区已相继报告人体和动物感染本虫。1989年我们在河南省演川县进行调查时,首次在河南省发现鱼体感染日本棘隙吸虫。共捕获小鱼50条,其中检出感染日本棘隙吸虫囊蛐者鱼20条,阳性率为40%。鱼种有:麦穗鱼、鲫鱼、白条鲢、晓鲢鱼、赤眼蹲、爬虎6种。鱼鳃中的囊迹近圆形,直径为55~80urn.囊壁两层,两侧具有黑色折光性圆形颗粒。取鱼鳃中的囊迹喂饲小鼠2只,其中一只于感染后第7天检出日本棘隙吸虫卵,卵大小平均为82.slX…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43岁,青岛人,无业。2017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排墨绿色稀糊状便,2~6次/日,约10 ml/次,后逐渐转为黄色稀糊状便,伴纳差,无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2月起逐渐出现下肢可凹性水肿,进行性加重,伴乏力及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于当地住院,影像学发现右肺局部空洞,双肺斑片影,双侧胸腔积液,肝内胆管扩张;左房内近二尖瓣后叶处见25 mm×22 mm低回声,二尖瓣穿孔,中量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7.
在安徽省淮南市洛河、窑河、高溏湖和焦岗湖等沿岸居民饲养的家鸡和家鸭盲肠内发现了卷棘口吸虫,其感染率分别为23.33%(7/30)和43.33%(13/30)。这是首次在安徽省发现禽类感染卷棘口吸虫。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39岁,贵州省清镇市人,2018年8月初,因有乙肝病毒携带史,误信活吞泥鳅治黄疸的民间偏方,在吉林市吞下2条完整的活泥鳅。9月26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尤以进食、饮水后加剧,至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6℃、脉  相似文献   

19.
<正> 华支睾吸虫病(简称肝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黑龙江省该病流行甚广,其主要原因是当地吃“杀生鱼”现象普遍。为提供防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对其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首次发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60条成虫测量结果显示,成虫呈长叶形,大小为1519.4—2056.3×466.4—564.0μm。头领发达,具头棘24枚,背部中央间断。体棘自头领开始,分布至后睾丸后缘。口吸盘大小为107.9—148.6×102.5—148.6μm。腹吸盘大小为205.0—240.9×205.0—235.8μm。消化道有口、前咽、咽、食道和肠管。睾丸两个,前后相接排列于虫体后1/3部处。阴茎囊位于肠叉后方与腹吸盘之间。卵巢较圆,卵黄腺发达。子宫短,通常只含1个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大小为95.1—116.2×54.3—72.8μm。 采用2.5—40mg/kg剂量的吡喹酮顿服治疗39例患者,均驱得成虫,表明吡喹酮是治疗藐小棘隙吸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