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用血清学反应诊断人畜布病,由于存在相当程度的非特异性交叉反应,其特异性越来越令人耽忧。在这些非特异性反应中构成对布氏菌感染诊断有影响是Y.enterocolitica 0:9型菌感染。布氏菌感染血清与Y.entero 0:9菌的反应滴度几乎与布氏菌反应滴度相似,反之亦然。故对鉴别二者感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 鉴别两菌感染的血清学研究,除了恩庶等采用Y.entero 0:3菌的Omp作血清学检查有一定鉴别外,其余报告收效甚微。基于此,相继出现了用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和耶尔森氏O∶9血清型菌抗原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严雷,王伟导,卿燕邰新萍,木合塔尔,安次巴依(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众所周知,布鲁氏菌与耶尔森氏O:9血清型(YeO:9)菌有部分共同抗原,在各种血清学试验中都出现高度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5.
0:3型小肠结肠炎耶氏菌质粒编码的外膜蛋白的电泳性质及免疫原性与0:9型耶氏菌相同。利用0:3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为抗原的免疫斑点试验或免疫印迹试验能够明确区别布氏菌与0:9型耶氏菌感染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较通常用0:9型耶氏菌或布氏菌为抗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1969年,芬兰学者Ahvonen等首次报道了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与0:9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简称耶氏菌)之间存在严重的血清学交叉反应。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关注。现已表明,布氏菌与几十种微生物有血清交叉反应,其中以耶氏菌最为严重。目前,我国开展人畜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调查,尤其在布病非流行地区仍采用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而这些常规方法无法排除布氏菌与其它微生物之间的血清交叉反应。本文自1991年以来,收集我省部分历史布病流行地区家猪、牛、羊和可疑布氏菌感染人群血清,进行布氏菌与耶氏菌血清学鉴别诊断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鼠感染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后肝脏和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状况。方法腹腔注射建立3组不同菌浓度的小鼠感染模型,取感染后各时间点的小鼠肝、脾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结果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后早期能够引起肝脏边缘灶性病变,以嗜酸性胞浆变性、核融合、核浓缩为主;脾脏则以生发中心变性为主,随后的严重病变主要为肝细胞及脾脏生发中心淋巴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特征,且在脾脏组织中显现出典型的"猫眼"病变。脾脏组织发生病变滞后于肝组织约6h。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病理学改变与感染菌量和不同的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布鲁氏菌与耶尔森氏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试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PCR和酶联试验鉴别布氏菌与耶尔森氏菌感染。方法 以不同种布氏菌及不同型耶尔森氏菌分别感染动物,不同时间采样进行PCR和DAgS-ELISA及其他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两菌感染血清的SAT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叉,RBPT及DAgS-ELISA几乎无交叉反应。布氏菌与耶尔森氏菌0:9型的B.abortus 36KD蛋白基因引物的PCR有明显交叉反应。结论 用RBPT或DAgS-ELISA对两菌感染的鉴别是有益的。用B.abortus 36KD蛋白基因引物的PCR鉴别两菌感染是困难的,而且有交叉扩增。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调查吉林省啮齿动物感染耶尔森氏小肠炎菌情况。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 共检测来自吉林省镇赉、通榆、洮南和长春双阳地区的啮齿动物和家兔类粪便915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菌15株,其中血清型0:9生物型2型11株,血清型为0:3生物型3型为4株。结论 吉林省啮齿动物中存在小肠结肠炎流行。  相似文献   

13.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O:9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GICA)条用于检测标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肢体金颗粒,标记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单克隆抗体,以硝酸纤维膜作为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制成GICA检测条。被检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检测卡上金标记抗体(Au-Ab)结合后,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红色条带。结果G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条灵敏度可达10^4~10^5CFU/ml,与其他所选择肠杆菌科细菌均未发现交叉反应,仅与布鲁菌出现交叉。检测了50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符合率为100%。结论G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条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性强;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结果易于判断,可望用于标本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吉林省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实验证实在吉林省分离到的主要流行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特征为:ail^+、ystA^+、ystB^-、yadA^+、virF^+占60%;ail^+、ystA^+、ystB^-、yadA^-、virF^-占26.2%;其他型占13.8%。结论 血清型O:3和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布主要为ail^+、ystA^+ vslB^-、yadA^+、virF^+型,其次是ail^+、ystA^+、ystB^-、yadA^-、virF^-型,其他型很有可能是非致病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用Western印迹法鉴别布氏菌和O:9型耶氏菌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Western印迹法证实O:9型耶氏菌外膜蛋白中分子量为36、22、12kda等多肽特异于布氏菌,几乎和所有静脉接种、皮下感染O:9型耶氏菌家兔血清抗体反应。用YOMPs为抗原的Western印迹法,结合布氏菌试管凝集试验(STA),可以应用于布氏菌和O:9型耶氏菌血清学鉴别诊断。该技术具有敏感、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GICA)条用于检测标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单克隆抗体,以硝酸纤维膜作为抗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单克隆抗体的包被载体,制成GICA检测条。被检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检测卡上金标记抗体(Au-Ab)结合后,利用硝酸纤维膜的层析作用,与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红色条带。结果G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条灵敏度可达104~105CFU/ml,与其他所选择肠杆菌科细菌均未发现交叉反应,仅与布鲁菌出现交叉。检测了50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符合率为100%。结论GIC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条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特异性强;简便快速,不需任何仪器设备;结果易于判断,可望用于标本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8.
基于DPO引物特异性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PCR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引入一种设计简易、特异性强、退火温度范围宽的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设计,建立基于DPO引物特异性检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PCR方法.方法 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16S 23Sr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一对DPO引物,经过PCR反应体系优化,建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DPO-PCR检测方法.测定了检测灵敏度,以常规PCR方法作为参照,分析DP&PCR方法的特异性及退火温度.结果 建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DPO-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43×102 CFU/mL;与常规PCR方法相比,DP&PCR方法在49~69℃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保持高效率扩增;特异性强,所测试17种病原菌中,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为阳性结果,且无非特异性扩增.结论 DPO-PCR方法不需要对引物参数特别是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特异性强,为致病微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 1996年开始 ,在我省部分地区布鲁氏杆菌病 (布氏菌病 )监测中发现试管凝集试验阳性 ,血清滴度甚至相当高 ,但却无临床症状的布氏菌病病人。为此 ,我们应用同源抗体滴度高于异源抗体滴度的理论 ,利用确诊布氏菌病患者血清 ,观察了布鲁氏杆菌与 0∶ 9型耶尔森氏菌 (以下简称 Y0∶ 9)的血清学交叉反应 ,再对人群布氏菌病“阳性”血清进行鉴别诊断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血清来源 患者阳性血清为1996年绥德县布氏菌病暴发流行时采集的确诊布氏菌病患者血清。疑似病例“阳性”血清为麟游、宜君两县监测中采集的阳性血清。1.2 抗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