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或脑叶区)30ml以上患者10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58例,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组患者50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存活率84%(49/58),重残率24%(14/58),保守治疗组存活率62%(31/50),重残率40%(20/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可明显提高存活率,降低重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组(54例)与保守治疗组(54例),观察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微创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组(均为P〈0.01)。超早期手术(6h以内)病死率高,可能与出血未止及再出血有关。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时机以发病6~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病人发病后1个月末的死亡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组在发病1个月末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其余2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颅内感染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小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治疗(微创穿刺组)病人50例,同期住院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病人50例,比较两组手术完成时间、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短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t=2.59,P<0.01)。微创穿刺组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良率42.0%,重残率18.0%;开颅组优良率28.0%,重残率3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46,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ADL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1)。轻型和中型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出血量〈40mL和4060mL的患者.微创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的肺部感染率、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开颅组。再出血率高于开颅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但是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总体的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但血肿清除率低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6.
林振  刘平恩  余泽琪 《河北医学》2004,10(8):754-756
目的 :比较微创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 1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分成 3组 ,A组微创穿刺引流术 6 2例 ,B组开颅血肿清除术 5 9例 ,C组内科保守治疗 6 5例 ;对治疗效果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进行GOS分级评定。结果 :A组在病死率、重度致残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C组 ,康复良好率优于B组、C组 (P <0 .0 1)。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 ,手术安全、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有别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微创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微创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微创治疗,手术后1、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微创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单纯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疝未形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组1中26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2中24例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组1中患者恢复20例,占76.9%,重残5例,占19.2%,死亡1例,占3.8%;组2患者恢复22例,占91.7%,重残2例,占8.3%,两组患者的恢复率和重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而组2为4.2%(1/24),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均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但后者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164例,分为两组,微创组82例,均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组82例,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微创组优于保守组(P<0.05),微创组死亡率低于保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改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内科保守组,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粉碎针技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结果开颅组存活率80.8%,重残率48.1%;微创组存活率92.9%,重残辜25.0%。两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远期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的65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组(小骨窗组,38例)与微创穿刺碎吸引流组(微创组,27例),计算两组间血肿再发率、恢复率、重残率与病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血肿再发、重残及死亡发生率(14.8%、22.2%、7.4%)均明显低于小骨窗组(39.5%、31.6%、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恢复率(70.4%)则明显高于小骨窗组(44.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ICH早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碎吸合并尿激酶冲洗引流简捷、创伤小,可有效减少二次血肿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出血至手术时间<6 h者60例纳入超早期组,6~24 h者64例纳入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死亡率,并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8.33%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时,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早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优良率为78.33%,明显高于早期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WHOQOL-BREF评分为(64.3±20.4)分,明显高于早期组的(53.7±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HIC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微创组)、50例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开颅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结果: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d的Vm、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d、第7d微创组患者的Vm值显著的高于开颅组、PI显著低于开颅组;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术前GC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周、2周微创组患者的GCS评分值显著的高于开颅组;微创组预后良好24例(52.17%)显著的高于开颅组的16例(32.00%);微创组的手术并发症率23.91%显著的低于开颅组的40.00%.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HICH患者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NEIHE)和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SCPD)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异,并探讨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EIHE组(n=60)和SCPD组(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DNF和NSE变化。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功能变化、预后情况及临床经济指标,并分析血清BDNF和NSE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SCPD组比较,NEIHE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出院时C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PD组比较,出院时NEIHE组C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PD组比较,NEIHE组预后良好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血清BDNF和NSE分别与CSS评分呈负相关和正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665和0.734;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预后良好患者血清BDNF升高,而血清NSE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ICH患者血肿清除上,NEIHE术与SCPD术比较临床经济指标差异不大,前者术式比后者相对复杂,但在血肿清除率和预后上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与血清BDNF和NSE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一唯  徐海帆  卢锋  郑迪 《吉林医学》2012,33(8):1581-1584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运用腹腔灌注机行腹腔循环热化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96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照组48例只行术后静脉化疗,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结果:两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各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腹腔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运用腹腔灌注机行腹腔循环热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局部复发转移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亦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继续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Zhao JZ  Zhou DB  Zhou LF  Wang RZ  Wang DJ  Wang S  Yuan G  Kang S  Zhao YL  Ji N  Y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38-2242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CT引导血肿吸引和微骨窗入路三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10日,国内135家医疗单位手术治疗2464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多中心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结果2464例中传统组639例,微骨窗组409例,吸引组1416例。1个月累计病死率19.3%,3个月累计病死率21.1%。术前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GCS≥8分的3.5倍;术后有并发症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无并发症者的4.4倍;丘脑出血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皮层出血病人的2.4倍。3个月的病死率传统组(24.6%)高于微骨窗组(17.6%)和吸引组(20.6%)。三组间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9.9%)与吸引组(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微骨窗入路及CT引导吸引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病死率与致残率,以及预后的改善情况,优于传统开颅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HICH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SWC)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探讨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MIPHD组(n=150)与SWC组(n=132),比较MIPHD组与SWC组的临床疗效;将1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者纳入再出血组,270例未再出血者纳入未再出血组,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MIPHD组与SWC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4.00%vs 4.55%)及预后优良率(62.00%vs 54.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术后收缩压、发病至手术的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胆囊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胆囊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在改善胆囊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