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孢素A抗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童虫,环孢素A体外作用,AF18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定量童虫荧光素的分布以及测定光漂洗后童虫荧光素的复原率。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绿色变成黄色,虫体表面损伤;随着环孢素A剂量加大,童虫荧光素定量增加;童虫光漂洗后荧光素的复原率大幅度降低。结论环孢素A增加童虫AF18的含量,降低童虫荧光素的复原率,减低童虫表膜流动性;提示,表膜是药物作用的靶标。 相似文献
2.
柳建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6,22(6):568-570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FITC—ConA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以及虫体表膜通透性。方法 人工制备曼氏血吸虫童虫,使用FITC—ConA进行标记,环孢素A体外作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照。结果 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淡蓝色变成亮蓝色,虫体可见多个亮蓝色小点,虫体表面损伤。结论 环孢素A能增加童虫表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AF18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以及虫体表膜流动性。方法制备童虫,环孢素A体外作用,AF18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绿色变成黄色,虫体表面损伤。结论环孢素A增加童虫AF18的含量,减低童虫表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5.
柳建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2):120-123
目的: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曼氏血吸虫的作用。方法:MF1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6wk后,经主动脉和门静脉灌注收虫。将雄虫放入含有1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25μg/ml环孢素A的199培养液中体外培养。用扫描电镜对药物所致的虫体皮层损害作时间生物学观察。结果:在体外,雄虫经1μg/ml环孢素A作用后,体嵴的结构疏松;经10μg/ml环孢素A作用24h后,雄虫皮层肿胀;雄虫经15μg/ml环孢素A作用8h-24h后,虫体皮层破溃;虫体经20μg/ml药物作用24h后,雄虫皮层明显破溃;雄虫经25μg/ml环孢素A作用8h后,皮层褶嵴受损;作用16h后,皮层肿胀;作用24h后,皮层极度破溃,皮棘脱落。药物所致的虫体皮层损害与剂量和时间呈依赖关系。结论:环孢素A具有直接杀曼氏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MF1小鼠人工感染曼氏血吸虫六周后,经主动脉和门静脉灌注收虫。雌虫暴露在含有不同剂量环抱素A的199培养液中体外培养。24小时后,经药物作用后的虫体分别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雌虫体表嵴结构肿胀;外皮层基质出现空泡;卵黄细胞崩解、卵黄球减少;肠上皮细胞破坏,微绒毛缺损。本结果表明,环孢素A对曼氏血吸虫雌虫具有直接作用,虫体外皮层、卵黄细胞和肠上皮似乎是药物攻击的靶结构。 相似文献
7.
环孢素A体外抗曼氏血吸虫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F1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周、3周和6周后,分别经肺静脉和门静脉灌注取虫。实验显示,药物体外抗曼氏血吸虫的作用呈时间、剂量和虫龄依赖方式,童虫和雄虫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曼氏血吸虫超微病理改变。 [方法 ]MF1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 6wk后 ,经主动脉和门静脉灌注收集虫体。将虫体放入含有 2 0 μg/ml环孢素A的M199培养液中体外培养。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药物所致的虫体损害。 [结果 ]药物作用后 ,大多数雄虫皮层肿胀、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皮层外膜破溃、皮棘脱落、合胞体极度破坏 ;个别雄虫皮层出现空泡 ;雌虫皮层极度空泡变及合胞体受损。 [结论 ]环孢素A具有直接抗曼氏血吸虫的作用 ,合胞体受损是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环孢菌素A体外抗曼氏血吸虫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建发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3):212-213
MF1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6wk后,经主动脉和门静脉灌注收虫。虫体暴露在含有25μg/ml环孢菌A的199型培养液中体外培养。药物所致的虫体损害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雄虫较雌虫体外对环孢菌素A更敏感,药物作用8h后,雌虫皮质基层有空泡形成;药物作用16h后,雌虫外质膜破溃、皮棘松动;药物作用24h后,雌虫实质中有空泡形成、卵黄腺细胞破坏、卵黄小滴减少,雄虫基质有巨大空泡形成、皮棘缺损。结果显 相似文献
11.
用日本血吸虫感染14 d的小鼠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将获得的7个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一个克隆所测序列与日本血吸虫HSP70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值score=650),另有2个克隆所测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日本血吸虫FABP(score=229)和含锌指结构的CDGSH型蛋白样蛋白(score=246)明显同源,其余4个未找到已知的同源序列,为新基因。4个新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登录号为EU121231、202646、202647和20264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5-羟色胺(5-HT)体外对日本血吸虫母胞蚴运动性和体长的影响,并筛选5-HT作用的最适浓度与时间。 方法 取感染6~8周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肝脏,碾磨后沉淀,孵化收集毛蚴,于1/2 RPMI 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和常量抗生素)中培养48 h。待毛蚴转化为母胞蚴后,将一部分母胞蚴分别培养于浓度为0、0.1、1、10、100和1 000 μmol/L的5-HT培养基中48 h,另一部分母胞蚴用10 μmol/L 5-HT分别培养0.16、6、24和48 h,测定母胞蚴的活动率、体长与琥珀酸脱氢酶活力。 结果 用不同浓度5-HT培养母胞蚴48 h,随着5-HT浓度的增加,母胞蚴的活动率及体长均逐渐增加,浓度为10 μmol/L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5.6±1.5)%和(131.4±9.2) μm。用10 μmol/L 5-HT培养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母胞蚴的活动率、体长、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均逐渐增加,24 h时活动率达最大,48 h时体长最长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最强。 结论 5-HT能显著影响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母胞蚴的运动性和体长,其作用的适合浓度为10 μmol/L。 相似文献
13.
Culture supernatants (sup) from rat spleen cells stimulated with concanavalin A (Con A) sepharose 4B suppressed schistosomulum killing by macrophages in a system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the sup was strongest when they were added to cultures at the start of the ADCC assay, and it was decreased when sup were added to cultures in which the ADCC assay had begun more than 3 h previously. (b) From the results of various experiments in ADCC reac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uppressive factor(s) inhibited at least in par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crophages and antibodies which had been bound to schistosomula, and that the suppressive factor(s) was bound to the macrophage side. (c) The suppressive activity was partially inactivated by treatment at 56 degrees C for 30 min, and it was lost almost completely by the treatment at 100 degrees C for 10 min. (d) The suppressive factor(s) differed from known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 1 (IL-1), interleukin 2 (IL-2),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interferon-gamma (IFN-gamma),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 (TNF).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效果。方法 在大肠埃希菌中对重组pGEX-4T-1-Sj16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5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其中5个实验组,所用reSj16蛋白剂量分别为0.1、0.5、1.0、5.0和10.0 μg/kg;并设地塞米松(5.0 μg/kg)和生理盐水(0.1 ml/只)对照组。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reSj16蛋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56只SD大鼠进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56只昆明小鼠进行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实验,观察reSj16调节宿主炎症反应效果。 结果 0.1、0.5、1.0、5.0和10.0 μg/kg的reSj16蛋白均可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实验性腹膜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0、5.0和10.0 μg/kg的reSj16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j16具有明显的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抗原对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8组,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组,以鸡卵白蛋白(OVA)抗原腹腔注射致敏,OVA滴鼻诱发哮喘;C、D和E组小鼠分别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童虫抗原(SSA)经腹部皮下免疫,共4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再按B组方法诱发哮喘;F、G和H组分别用SEA、SWA和SSA免疫接种小鼠(免疫方法及剂量分别同C、D、E组),末次免疫后1周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小鼠,不诱发哮喘。诱发哮喘后48 h剖杀各组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相关细胞成分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A组小鼠气道肺组织无明显炎症变化;B组小鼠气道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的浸润;C、D和E组小鼠气道肺组织炎症明显轻于B组小鼠。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98.4±16.1)×104/m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7.6±4.3)×104/ml]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197.9±36.5)pg/ml]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8.2±1.1)×104/ml、(0.02±0.01)×104/ml和(12.3±7.4)pg/ml],而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低于A组。C、D和E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百分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而IL-10,IFN-γ水平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日本血吸虫不同抗原免疫后能有效调节过敏性哮喘小鼠的细胞因子平衡,同时对哮喘小鼠嗜酸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及肺组织炎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云南株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免疫小鼠产生的抗雌虫生殖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3 0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家兔,第34天收集兔肝中的未成熟卵制备SIEA。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免疫组(11只)每鼠背部皮下多点注射SIEA(100 μg/只),对照组(9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2周免疫1次,共5次。末次免疫后1周,用(30±2)条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每只鼠。第45天收集小鼠粪便,第46天剖杀小鼠,心脏灌注法收集成虫,比较成虫数及粪便、肝组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和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透射电镜观察雌虫卵黄腺及雄虫睾丸组织。 结果 免疫组与对照组检获成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小鼠每克粪便每条雌虫虫卵数、每克肝组织每条雌虫虫卵数、每条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及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分别为(56.68±24.78)个、 (5 826±437)个、 (49.94±12.53)个和(10.04±1.13)个/0.25 cm2; 对照组分别为(89.93±32.18)个、 (10 016±3 541)个、(76.54±19.77)个和(19.22±2.45) 个/0.25 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体内雌虫卵黄腺内成熟卵黄细胞和脂滴减少,雄虫睾丸组织内支持细胞多见而精细胞较少,且卵黄细胞和支持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 结论 SIEA可能通过抑制日本血吸虫生殖细胞的成熟而产生抗雌虫生殖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