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并家庭干预组(家庭组)8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80例。家庭组接受药物、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出院时和随访2年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制调查表评定精神症状、疗效、住院天数、治疗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出院时:家庭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7)天和(78±18)天,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2%vs 43.5%;91.7%vs 75.4%);BPR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4.1)vs(29.6±5.2)];治疗依从性分别是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19.4%、不依从为5.6%,对照组分别为52.2%、34.8%和13.0%,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2年末:家庭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9%vs30.4%;77.8%vs44.9%);BPR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5.1)vs(34.7±7.8)];治疗依从性分别是完全依从为62.5%、部分依从为26.4%、不依从为11.1%,对照组分别为36.2%、26.1%和37.7%,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vs 3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脱落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和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社区管理,随机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 ),在人组、干预半年和1年时进行康复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在随访1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随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根据存在问题和精神卫生常识掌握多少、对患者治疗态度及掌握家庭精神护理常识多少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评定BPRS、SDSS,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入组时和1a后随访结果,并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结果研究组未完成研究8例,对照组42例未完成研究,入组时BPRS、SDSS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a后随访BPRS、SD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a后坚持服药者研究组87例,对照组5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联合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法 ,观察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入住我院的 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 :药物加家庭干预加认知领悟治疗 ,对照组 :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 ,出院后随访 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 (SDSS)评价疗效 ,观察依从性、复发率和病残率。结果 干预组完全依从性、不依从性、BPRS评分、SDSS评分、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家庭干预和认知领悟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家庭化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化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以氯氮平治疗,家庭化组采用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对照组采用封闭式住院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对疗效达显著进步及以上的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PANS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两组相仿;治疗8周后家庭化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家庭化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模拟家庭环境住院治疗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0例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剂量为<300 mg/d),其中干预组同时接受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及个案管理;于入组时和随访每半年时评定1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疾病严重程度量表(SI)、疾病总体进步量表(GI),3年共7次。结果 (1)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BPRS、SI、GI、SDSS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综合干预1年时,干预组各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并持续到随访结束。(3)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在掌握精神卫生知识、规律就医、接受精神科治疗、恢复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使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在基线收集一般资料,并在基线和干预结束后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功能活动调查表(Functional Activites Questionaire,FAQ)、药物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报告(自制)等评定。结果人组的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4例,诊断均为精神分裂症,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家族史均为统计学差异。基线两组的各个量表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两组在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两项存在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个体化康复治疗后BPRS总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BPRS思维障碍因子、BPRS激活性、TESS、SDSS、FAQ共7项得分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对照组在随访时仅有SDSS共1项得分较基线增高。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适应等社会功能,以及降低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疗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精神1、2科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1月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正常治疗出院。出院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干预组出院后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一般门诊随访。在3个月,6个月,1年时再分别对两组患者做PANSS、GA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测定。结果干预组PANSS、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GAS分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自觉门诊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4例(男女混合病区)和对照组113例(男性入住男病区/女性入住女病区),均采用利培酮2~6 mg/d治疗6~8周.入组前和治疗2、6、8周末均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定及长期风险评估.结果 ①治疗2周末,两组BPRS、PANSS和SD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减少,而研究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治疗6、8周末,研究组BPRS、PANsS和SDSS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出院时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6.8%,对照组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天数[(48.28±21.11)d]较对照组[(57.84±28.84)d]显著缩短(P<0.01);④在风险方面,打架、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治疗、同性恋、手淫、对异性行为举止轻率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性骚扰、亲昵举动等性问题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0.001).结论 "异性效应"作用能够较早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力度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混合住院治疗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一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免费投放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免费投放组由医生定时上门免费发药并巡诊,对照组自行选择普通门诊治疗,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同时监测复发、再住院、就业及服药依从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免费投放组BPRS,SDSS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服药依从性更好(P〈0.01)。结论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普通门诊,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社会功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指标有何差异。方法以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及在社区康复站治疗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采用BPRS、PANSS、SDSS量表,自编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及生活质量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BPRS、PANSS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SDSS在治疗第3、6月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P〈0.05);第9、12月又上升,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一直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生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药物联合绘画艺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期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奥氮平单药治疗,起始剂量5 mg/d,根据患者病情适量增加,最大不超过10 mg/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绘画艺术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两组BPRS、SDSS、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BPRS、SD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GQOLI-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绘画艺术治疗较单用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对照组服用利培酮,疗程8周,用PANSS、CGI、BPRS及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疗后8周舍曲林合并舒必利组总有效率为88.37%,维思通组总有效率69.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BP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两量表总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BPRS中缺乏活力因子分、焦虑抑郁因子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舍曲林合并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与阳性症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免费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程,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70.7%;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氮平);自知力障碍重者依从性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论:提示患者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系统好、药物不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康复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284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3例)和对照组(141例),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持续1年;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半年末、一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DSS、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1年后,干预组SDSS评分(7.54±2.11)明显低于对照组(9.77±2.7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PANSS评分(38.88±9.58)、阳性量表评分(7.40±1.12)、阴性量表评分(11.32±5.92),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20.16±5.19)均低于对照组(46.884±16.37、8.60±3.19、13.52±7.81、24.76±8.0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复发率18.18%(26例)低于对照组34.75%(49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03,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疾病归因与首次就诊时间、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调查家属对于患者疾病的归因,依据患者不同疾病归因将患者分为个体素质因素组(27例)、社会心理因素组(65例)、超自然因素组(8例).患者出院后维持1年的跟踪随访,分析比较不同疾病归因患者的病程、疾病复发情况、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个体素质因素组患者病程明显低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P<0.05);个体素质因素组和社会心理因素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超自然因素组(P<0.05);个体素质因素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且社会心理因素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明显优于超自然因素组(P<0.05);住院前3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个体素质因素组ITAQ评分、SDSS评分明显优于社会心理因素组和超自然因素组,且社会心理因素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超自然因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个体化的宣传教育,改善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消极的治疗态度,使家属积极支持患者维持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WHOQOL-100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干预前和8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2组入组时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及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AQ评分研究组为(17.24±0.48),对照组为(9.56±0.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护理可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