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完善哮喘的气道炎症理论.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1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CCSP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的肺活量(FEV1)及呼气中段流量(MME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显于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肺功能FEV1、FVC、MMEF值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建立上海地区成人肺功能医学参考值范围和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的健康成年体检者,对合格人群进行肺功能测定,根据华东地区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判断结果,以肺功能正常和基本正常2∶1的比例入选360例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60例,男女各半。收集14项肺功能参数:肺活量(VC)、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建立新的预计值公式,并根据新公式推算各参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正常百分比。结果建立了新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其中DLCO=5.206+4.314×性别("男"=1,"女"=0)-0.144×年龄(y)+0.098×身高(cm)+0.082×体重(kg),KCO=9.346-0.026×年龄(y)-0.031×身高(cm)+0.025×体重(kg)。推算出VC、FVC、FEV1、FEV1/FVC的正常值低限(LLN)(P5),FRC、TLC、RV、RV/TLC的LLN(P2.5)及正常值高限(P97.5),其中FEV1/FVC LLN(P5)=101.924-0.144×年龄(y)-0.118×身高(cm),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低限为92%。结论在国内无肺功能参数医学参考值和一秒率判断标准,而目前华东地区弥散量预计值偏高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项研究结果。FEV1/FVC的LLN或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92%可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诊断标准。FEV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期石棉肺患者40例,均接受螺旋CT肺功能检查及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计算并分析石棉肺患者肺容积参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容积参数的相关性及像素指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1)石棉肺患者CT肺容积参数吸气末肺容积(Vin)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最大肺容量(TCL)、呼气末肺容积(Vex)与残气量(RV)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及残气量,最大肺容量(RV/TLC)、vex/Vin与RV、FVC及RV/TLC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1)。(2)吸气相及呼气相石棉肺患者像素指数(PI-910及PI-950)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间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其中呼气相相关性更好。结论: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I期石棉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氨溴索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IL-17水平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氨溴索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FEV1/FVC)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能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显著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8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联合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效果及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t)、用力肺活量(FVC)、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1);两组FEV,、FVC、P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05),且联合组FEV,、FVC、PEF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泡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膜弥散量(DMCO)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作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就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各通气容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OPD组患者的FVC、VC、VA及DM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均在66%以上;TLC%pred平均值较正常上限稍高;而FEV1、MVV、DLCO及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异常偏低,在36%~44%之间;RV%pred平均值则异常偏高,达到188%。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FEV1%pred、FEV1/FVC、TLC%pred、RV%pred、RV/TLC及VA%pred等通气容量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多处于疾病中后期,肺毛细血管床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显著下降,以及严重的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弥散功能的下降首先源自Vc的减低,由于Vc的减低从而导致DLCO、DMCO也随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翠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51-51,53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期家庭氧疗。观察1年。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EV1%、FVC%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苏晓 《广西医学》2013,(9):1228-1229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吸入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30例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均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项轶  黄绍光  万欢英  吴华成 《上海医学》2005,28(12):1007-1009
目的观察吸烟者小气道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小气道炎症病变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建立新的肺小气道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半定量化标准。方法吸烟者肺手术标本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染色制片,以图像分析软件观察测量9项病理形态学指标,根据各项病理指标半定量化标准分别计分。结果小气道管壁结缔组织数量的病理得分占最高预计值比及阳性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pred)皆呈负相关性(P〈0.05);管腔狭窄、阻塞的病理得分占最高预计值比与MVV%pred呈负相关(r=0.4085,P〈0.05),与残气量占肺总量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呈正相关(r0.5467,P〈0.05)。小气道管腔的狭窄、阻塞与杯状细胞化生(r=0.5268P〈0.05)及结缔组织增生(r=0.8045,P〈0.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小气道炎症变化是引起小气道功能和肺通气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证实了小气道炎症病变在吸烟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早期肺小气道功能损害机制中的重要性。标化后的病理损伤定性指标定量化标准较经典法客观、敏感,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地介绍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准则和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强调了恰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重要性。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持久性的原因。因而,应强调长期抗炎治疗,特别是对长期患哮喘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舌段支气管病变的纤支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纤支镜检查和(或)病理检查确诊的舌段支气管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纤支镜刷检和(或)病理诊断舌段支气管病变54例,占同期纤支镜检查的2.8%,其中36例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占舌段病变总数的66.7%,占同期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肺癌的10.0%,与同期右中叶病变相比,癌的发生率(32.3%)高出1倍;所有病人都进行了胸部CT扫描,绝大部分表现为团块状阴影及阻塞性肺不张。纤支镜下能见到明显新生物生长者较少,只占癌病例的22.9%;主要表现为管腔狭窄及管壁肥厚、粗糙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结论:舌段支气管病变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纤支镜检查是很有价值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方年新  陈正贤  吴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18-14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立即进行舒张试验,随访2年.结果 97例患者中,56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哮喘组),余41例患者为非哮喘组.哮喘组舒张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值和上升百分比高于非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诊断支气管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最佳截点为18.24%,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3.2%.结论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动脉瘤自发性破裂的认识。方法总结李惠利医院收治的2例纵隔型支气管动脉瘤自发性破裂病例,由增强cT扫描加后处理技术和血管造影诊断明确,经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救治成功。结果1例38岁男性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选择性造影,弹簧圈联合PVC微颗粒栓塞治疗后,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影像学显示支气管动脉瘤体缩小,纵隔血肿短期内明显缩小。1例59岁女性患者由于支气管动脉开口离主动脉近,经微导管弹簧圈阻断血流后造影仍可见支气管动脉扩张及有血流溢出,然后行降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隔绝术后,血流完全阻断。结论增强CT加后处理血管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和支气管动脉造影是确诊支气管动脉瘤自发性破裂的主要诊断方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带膜支架置人隔绝术及二者联合是微创、高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瘤的方法。不同部位的支气管动脉瘤应选择不同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22例.根据患者基础肺功能及潮气呼吸配合动作,将患者分为激发A组197例、激发B组215例与舒张组210例.对激发A组患者采用Astograph Jupiter-21气道反应仪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激发B组患者采用ASP-Pro雾化器行乙酰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对舒张组患者行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础肺功能、试验结果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以及支气管激发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舒张组患者年龄为(51.07±16.58)岁,明显高于激发A组及激发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VC方面,舒张组基础肺功能较激发A组与激发B组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体质量、身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组患者的阳性率为76.19%,明显低于激发B组的87.91%与激发A组的86.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A组患者的非气道痉挛不良反应率为32.49%,明显高于激发B组的2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A组气道痉挛与严重气道痉挛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03%、0,略低于激发B组的2.33%、0.4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有较高阳性预测率、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中应结合FEV1/FVC肺功能指标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结核CT表现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及重建技术结合支气管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支气管结核按CT表现可分为4型Ⅰ型,纤维狭窄型;Ⅱ型,管壁增厚型;Ⅲ型,不张型;Ⅳ型,肿瘤型。结论CT检查并重建技术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验性支气管哮喘时气管、支气管、肺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豚鼠 ,取气管支气管肺石蜡切片。H -E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气管支气管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 ,肺门淋巴结肿大 ,粘膜水肿、杯状细胞增多。管壁可见许多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内皮素 - 1 (ET - 1 )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 0例健康人和 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ET - 1水平 ;结果 :轻度发作组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发作组与缓解期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重度发作期与缓解期比亦显著升高 (P <0 0 1 ) ;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血浆ET - 1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中期流速(FEF50)的反应状况。方法84例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FEV1、FEF50的变化。结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33%,阳性组患者激发前FEV1(2.88±0.62),激发后FEV1(2.18±0.4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9例患者呼气中期流速(FEF50)在激发后下降〉20%。激发试验后FEF50下降与FEV1下降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夜间发作性喘息患者的病因常为支气管哮喘,而患者肺功能在白天可以恢复正常.观察患者激发前后FEV1 变化,有利于对哮喘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BAI)及栓塞术(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1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治疗。③结果 18例患立即止血12例,逐渐止血6例,总有效率100%。④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