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从临床效果、心肌酶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比较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为,常温组术后自动复跳率为92.3%,低温组仅23.1%;常温组心肌酶释放减少,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心肌破坏较少。表明常温体外循环行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以往的低温体外循环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佳。 相似文献
2.
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低温停跳液一直被视作为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必要措施。温血停跳液灌注的倡用使人们对低温的某些不足,如冷收缩、微循环失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引起了重视。然而常温心脏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温血停跳液诱导使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增高,主动脉开放前温血灌注可改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4.
我们连续在3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常温下体外循环,小量晶体含血(红血胞比容25%左右)冷停跳液(8~10℃)连续灌注保护心肌。体外循环不降温。阻断主动脉期间,冠状循环用8~10℃氧合机血连续灌注,同时用少量停跳液持续注入冠状灌注的氧合机血中,以氧合机血为停跳药物稀释剂,既保持心脏持续完全停跳又不断供应心肌血氧。阻断主动脉后心脏迅速停跳且始终呈鲜红色。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苏快,自动复跳率高,血容量补足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此法灌注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停跳液配方药物少,停跳迅速,容量负荷低,手术野不受血液模糊影响,心脏复苏块,血液动力学稳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观察晶体停跳液和含血停跳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择期性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分别用晶体停跳液(10例)和含血停跳液(10例)灌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良好。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心肌摄氧率大致相同。但晶体停跳液组的冠状动脉乳酸摄取率明显低于含血停跳液组,而含血停跳液组的血浆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的水平明显低于晶体停跳液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晶体停跳液组右心房心肌的超微结构(线粒体、肌丝)严重损坏,而含血停跳液组对其有明显保护效果。含血停跳液组自动复跳率(60.5%)明显高于晶体停跳液组(44.9%)。结论:含血停跳液有很多优点,如临床安全性、心肌酶释放减少、超微结构损伤轻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介绍9例用温血停跳液灌注以进行心肌保护的方法及经验体会。它适用于长时间的危重复杂手术,有停跳迅速、自动复跳率高、高流量灌注等优点,但需性能良好的体外循环机及氧合器,以防意外。 相似文献
7.
温氧合自体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全身浅低温 (30~ 32℃ )体外循环 (CPB)下温氧合自体血加高钾经主动脉根部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效果 ,用该法对 3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心肌保护 (WBC组 ) ,并与 30例用冷晶体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者(CCC组 )进行对比 ,观察两组围术期血清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及相关临床变化。结果显示 ,术后各时点 WBC组肌酸磷酸激酶 (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均显著低于 CCC组 ,P<0 .0 5 ;WBC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微 ,术后自动复跳率高 ,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 ,且未发现术后高血钾。提示浅低温 CPB温氧合血高钾持续灌注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晶体液用量较少 ,可避免血液过度稀释 相似文献
8.
温血间断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5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A组)80例,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B组)74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及术中后各时间点的心肌酶学指标.结果 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较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及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和24 h,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心肌酶指标较低(P<0.05).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在心脏瓣膜手术中HTK停搏液与del Nido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的153例成人心脏瓣膜患者纳入研究。依据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而分为两组,HTK停搏液组(71例)和del Nido停搏液(冷D组,82例)。采集血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数据及愈后情况作临床比较。结果 两组在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电击复跳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4 h血液指标中超敏肌钙蛋白(P=0.08)、肌酸激酶(P=0.68)、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P=0.06)、N端-BNP(P=0.05)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停搏液灌注用量方面冷D组较少(P=0.001),HTK组所需灌注次数更少(P<0.001)。出院后1月门诊复查,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HTK停搏液及del N...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证实氧合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8例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患者为对象.分为晶体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观察转流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都比较接近,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复跳情况,术后并发症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晶体组预充总量大,停跳液晶体回收量大,转中多应用超滤.利尿剂等,血球压积变化较大和库血用量多(P均<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腺苷增强的冷血高钾心肌保护液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采集2005年3月10日到2005年5月19日收入我院心脏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或者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的患者共74例。心肌保护液采用冷血高钾保护液,晶体:血液比例为1∶4,K+浓度为16 mmol/L,首次灌注腺苷剂量为0(对照组),0.1,0.5,1.0,2.0 mmol/L。病例数分别为20、12、19、13和10例。首次灌注量为700m l,速度为300 m l/m in,以后每隔2530 m in重复灌注1次,灌注量为350 m l。只有首次灌注加用腺苷。心脏复跳后3 m in采集冠状静脉窦回血,检测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T。结果各剂量组首次心肌保护液灌注前后,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腺苷各组从心肌保护液灌注开始到心脏完全静止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但是腺苷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79±59)svs(35±25)s,(31±18)s,(34±18)s和(28±20)s]。各组之间自动复跳比例无显著差异。升主动脉开放后到心脏复跳所用时间,虽然大剂量腺苷组(1.0 mmol/L和2.0 mmol/L)较对照组和小剂量腺苷组明显缩短,但是统计学检验未发现有显著差异。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5μg/(kg.m in),或者使用肾上腺素]使用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未发现有显著差异。冠状静脉窦采血进行心肌酶谱分析和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显示:多数指标在腺苷组特别是2.0 mmol/L腺苷组较对照组有下降,除AST一项在2.0 mmol/L腺苷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0.5±0.2)μkatvs(0.9±0.5)μkat],LDH1在0.1 mmol/L腺苷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0.7±0.3)μkatvs(1.1±0.4)μkat)]外,其它数据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术后各组患者恢复情况:对照组、0.1、0.5和1.0 mmol/L腺苷组在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ICU监护时间、引流量、输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0.1 mmol/L腺苷组分别住院死亡2例,死亡原因有3例为多脏器衰竭死亡,0.1 mmol/L腺苷组有1例死亡原因为左室破裂。其它组没有住院死亡,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将0.12.0 mmol/L的腺苷添加到冷血高钾心肌保护液中应用于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是安全的,所有患者都能良好耐受。 相似文献
13.
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温血间断灌注组(n=18)和冷血间断灌注组(n=1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采集动脉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二尖瓣置换患者在主动脉开放时从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检测乳酸浓度.部分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分别取右心房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温血间断灌注组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高于冷血间断灌注组(P<0.05),两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近似.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良式温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改良式温血停搏液(WBC)持续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随机将103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术中采用WBC、对照组(60例)应用冷晶体停搏液(CCC)行心肌保护,结果观察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缺血时间延长差别更加明显: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围术期死亡2例,均为低心排。术后观察组多巴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补钾量明显减少,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WBC持续灌注较CCC间断灌注具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双瓣膜置换术60例,其中前16例采用4℃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后其余44例采用含甲基强地松龙、FDP冷血停跳液(10℃~15℃)加温血诱导停搏、复苏早期温血再灌注技术。结果前16例心脏自动复跳率为43,75%(7/16),3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因心肌保护不佳,复跳后不能脱机死亡。1例术后第7天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后44例心脏停跳后心肌颜色红润、质地柔软、表面无出血点,自动复跳率为95.45%(42/44),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前明显缩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减小,部分病人可以不用升压药物,无早期死亡。本组死亡率为3.33%。结论加强术前处理、改善心功能及营养状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心肌保护方法,重视巨大左房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处理,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采用含甲基强的松龙、FDP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早期温血再灌注技术,对术前心功能差、多瓣膜病变、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的重症患者更为适合,可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含血圣.托马斯(STH2)液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后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联合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0例同期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P治疗组在含血STH2心灌注液中加入CP,对照组用等量含血STH2液,分别切开主动脉根部经冠状动脉窦直接灌注,观察心脏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及监护室停留情况。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主动脉阻断开放后6h、16h,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测血细胞比积(HC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CP治疗组心脏自动复搏率较对照组高,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术后CK-MB、cTn-I较术前高,CP治疗组较对照组高。结论CP加入心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处理组,均行常规手术,处理组于术后给予缺血后处理,即升主动脉开放前间断夹闭主动脉3次。术后以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处理组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计分为(14.2±4.1),较常规组(20.3±3.6)减少30%(P0.05),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为(13.45±4.24)h,较常规组(18.43±3.66)h缩短(P0.05)。处理组平均右心房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阻力(SVR)分别为(6.9±6.8)mm Hg、(23.8±8.6)mm Hg、(1663.21±210.67)dyn·s·cm~(-5),较常规组[(11.30±4.7)mm Hg、(36.00±6.30)mm Hg、(2608.40±387.27)dyn·s·cm~(-5)]均减低(P0.05),而心脏指数(CI)为(3.8±0.6)L·min~(-1)·m~(-2),较常规组(3.3±0.6)L·min~(-1)·m~(-2)增高(P0.05)。处理组在升主动脉开放后2、6、24 h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I)、丙二醛(MDA)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行手术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有心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芪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试验组在转机前于预充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20 ml.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多时点采血检测心肌酶CK-MB、cTnI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中、术后各时点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的用量及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观察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心肌电生理指标;电镜观察手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除颤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收缩能力(dp/dtmax)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开放后6 h、12 h血清心肌酶CK-MB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1.6±20.4)U/L和(52.7±17.3)U/L,(148.7±24.2)U/L和(94.3±16.3)U/L;开放后6 h、12 h血清cTnI水平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4.973±1.431)ng/ml和(2.622±1.024)ng/ml,(5.054±1.419)ng/ml和(1.908±0.984)ng/ml,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或P<0.01).试验组心肌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黄芪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