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MS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相应代谢成分,比较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结果:在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4个代谢产物:m/z([M+H]+)359,359,375,377,其中羟基氧化代谢产物(m/z359)生成量较大.在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均发现代谢产物3个:m/z([M +H]+)375,397,413,其中羟基化代谢产物(m/z 375)生成量较大,在联合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还发现1个单独给药组中没有的代谢产物m/z([M +H]+)413.联合给药组比单独给药组的各代谢产物生成量大.结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及其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大部分代谢产物相同,其中氧化代谢产物为主要代谢产物.甘草可加速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体内代谢,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微乳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雷公藤甲素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雷公藤微乳凝胶经皮给药系统中雷公藤甲素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以雷公藤片剂为对照,采用LC-MS-MS测定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雷公藤甲素的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DAS处理得药动学参数.结果:雷公藤甲素在1-200n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7),最低检测限为0.5ug·L-1,该雷公藤甲素属一级动力学过程,雷公藤微乳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为(2.413.00)h,tmax(6.711.63)h,Cmax(82.9±17.63)ug·L-1,与片剂比较,微乳凝胶达峰时间较长,但可维持较长时间平稳的血药浓度;微乳凝胶和片剂的AUCot分别为(2 595.3±551.15),(209.9±25.34)h·ug·L-1,二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雷公藤经皮给药后,能在大鼠体内快速吸收,血药浓度平稳持久,雷公藤经皮给药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Ⅰ):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利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雷公藤甲素的肾脏毒性。方法:以生物核磁共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雷公藤甲素口服给药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给药后,尿样中甘氨酸、醋酸盐、甜菜碱以及丙酮水平显著上升,分别显示首先是肾脏皮层S1受损伤,然后肾乳头受损伤,最后肾脏皮层S3段受到损伤。主成分分析表明,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尿液的代谢物谱与雷公藤甲素对肾脏造成损害作用密切相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以迅速、简便地分析雷公藤甲素肾脏毒性。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内独活有效成分趋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对中药有效成分在人体内吸收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的作用机理.方法:用Freund's完全佐剂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制作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药物法、针刺法及针药结合法分别连续治疗1周.在造模前、造模成功后及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痛阈值;用HPLC法测定治疗后各组大鼠独活香豆素的血药浓度及在肝脏、肾脏和膀胱等组织器官中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痛阈值明显高于针刺组及药物组;在相同的时间内针药组大鼠肝脏、肾脏、膀胱中独活香豆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特定穴位或穴位群对于大鼠体内特定药物的吸收有趋向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8)
目的:通过对新风胶囊进行拆方,观察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前后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变化,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方中主要影响雷公藤毒性的药味。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拆方组雷公藤甲素的溶出,并对雷公藤与主要影响其毒性的药味配伍前后进行全成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明显减少雷公藤甲素的溶出(P0.01),与薏苡仁、蜈蚣配伍对雷公藤甲素溶出无显著影响;雷公藤配伍黄芪,通过对峰面积的比较,配伍后有10个峰的峰面积不变,除去4个未能归属的峰,有20个峰的峰面积发生变化,其中17个峰的峰面积减小,3个峰的峰面积增大。结论: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推断,雷公藤与黄芪配伍,可以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作用,且药物之间的配伍不仅是成分的简单加和,还包括质和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霉茶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蛇葡萄素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给药后大鼠血清中蛇葡萄素的浓度.结果 大鼠灌胃0.5 h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出蛇葡萄素,霉茶总黄酮在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分布,且药物在高、中、低剂量时的药物浓度变化比较一致.结论 HPLC法适用于测定大鼠体内霉茶总黄酮血药浓度,总黄酮在大鼠体内吸收很快,浓度对药物的体内代谢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雷公藤甲素血药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后雷公藤甲素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入组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血清以艾司唑仑为内标,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C18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冰乙酸(30∶70),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0 nm。血药浓度数据用DAS2.1.1药动学计算机程序处理。结果雷公藤甲素与内标物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4.9、8.9 min左右。雷公藤甲素血药浓度在13.13~840.00 n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比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均RSD15%,回收率为88.25%~99.33%。雷公藤甲素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β、AUC0-12 h分别为(159.97±42.43)ng/mL、(1.33±0.58)h、(7.51±2.26)h、(1131.12±89.20)mg?h/L。结论雷公藤甲素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吸收迅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金智秀  图娅  洪银珠  韩止荣 《针刺研究》2004,29(1):18-20,14
目的 :观察针刺头穴和体穴及结合药物治疗对全脑缺血大鼠活性钙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分别针刺“水沟”、“百会”穴与针刺“商阳”、“中冲”穴 ,另外分别口饲维脑路通后针刺上述头穴、体穴 ,以测定缺血脑组织活性钙调素 (CaM )的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后 ,脑组织CaM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明显升高 (P <0 0 0 1 ,0 0 1 ,0 0 5) ,治疗组与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P <0 0 0 1 ,0 0 1 ) ,头穴单纯针刺组与体穴单纯针刺组比较及头穴针药结合组与体穴针药结合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头穴单纯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体穴单纯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比仅有降低的趋势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无论针刺头穴还是体穴均可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活性钙调素的含量 ,而且头穴针药结合治疗后 ,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说明针刺头穴合并药物治疗脑缺血时 ,针药相引 ,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醋蒸对南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服相同原药材量的醋蒸前后南五味子提取物,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单房室模型。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酯甲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4.250±1.523)、(5.750±1.784)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2.197±0.995)、(2.815±0.842)μg/mL,T1/2分别为(2.654±0.377)、(3.504±0.85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样品中五味子甲素血药浓度分别在给药后(3.250±1.836)、(4.250±1.471)h达到峰值,实测Cmax分别为(1.922±0.773)、(2.307±0.602)μg/mL,T1/2分别为(2.111±1.185)、(3.242±2.126)h。南五味子醋蒸前后在大鼠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结论从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醋制使南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大鼠体内代谢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预防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临床合并用药隐患,初步探讨复方天龙通心方对大鼠体内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天龙通心组,连续灌胃给药14d后再给予CYP1A2(咖啡因)、CYP2C6(氯沙坦)、CYP2C11(奥美拉唑)、CYP2D2(右美沙芬)和CYP3A1/2(咪达唑仑)混合探针药,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探针药及其特异代谢底物的血药浓度,通过比较各探针药与代谢物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代谢率(AUCmetablite/AUCprobe)变化,评价连续给予天龙通心方对大鼠体内CYP450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连续给予大鼠天龙通心方后奥美拉唑峰浓度、体内暴露量均显著下降,代谢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针药咖啡因达峰时间显著推迟,代谢物和探针药AUC之比(AUCratio)下降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哒唑仑及代谢产物1-羟基咪达唑仑达峰时间均延迟,而峰浓度、体内暴露水平均显著下降,原型药咪哒唑仑清除率显著升高。其他各组探针底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给予复方天龙通心方对大鼠体内CYP2C11(人体CYP2C19)可能存在一定的诱导作用,而对CYP1A2、CYP2C6、CYP2D2和CYP3A1/2无显著影响,初步提示临床应用天龙通心方时应避免与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针药结合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300、600、1200mg/kg),以及电针+对乙酰氨基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300、600、1200mg/kg后即刻电针"足三里"穴位20min),共6个组。每组大鼠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于不同的间隔时间取血,采用RP-HPLC法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观察电针对对乙酰氨基酚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除了电针+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显示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外,其余5组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与对乙酰氨基酚低、中剂量组相比,电针+对乙酰氨基酚低、中剂量组达峰时间(Tmax)提前(P0.01,P0.05),血药峰浓度(Cmax)显著增高(P0.01);吸收半衰期(T1/2ka)明显加快(P0.01,P0.05),但消除半衰期(T1/2ke)基本不变(P0.05);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性增大(P0.01),药物清除率(Cl(s))则减慢(P0.01)。与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相比,电针+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AUC显著性增大(P0.01),平均滞留时间(MRT)则相对延长(P0.05)。结论:临床针药并用时,必须考虑药物剂量的大小,以及电针对某些药物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以防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小儿复发性肾病(RNS)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设治疗组与健康组。治疗组31例用雷公藤多苷1 mg.kg-1.d-1,分3次口服,12周为1疗程。健康组未服任何药物。且在治疗前检测2组血IL-12,IL-2,TNF-,αIL-13,IL-6,IL-4浓度。疗程结束后再测上述细胞因子。结果:治疗组血中除IL-12外其余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对小儿RNS的Th1/Th2细胞因子(除IL-12外)均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治疗RN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洗方联合壮医药线灸,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P<0.05)。结论中药外洗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掌跖脓疱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固通结合针刺对高脂血症血清NO NOS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霞  陈瑞  毛红蓉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13-1014
目的 :观察“固通结合”针刺取穴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等的影响。方法 :将 4 5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均嘱予低脂饮食 ) :药物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入院次日测血脂 (TC、TG、HDL、LDL)、NO、NOS ,并计算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AI:ApoB/ApoAⅠ )。治疗后复查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针刺组与药物组对脂类代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针刺组与药物组血清NO、NOS在原低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两组间比较 ,针刺组效果更好 (P <0 0 5 )。结论 :针刺调整脂类代谢疗效确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高脂血症患者血NO、NOS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谌剑飞 《针刺研究》2001,26(4):310-313
目的 :观察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长激素 ( growthhormone,GH)的影响 ,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单纯针刺组 ( 1 8例 )、针药联合组 ( 52例 )及单纯药物组 ( 50例 )治疗前后的GH含量 ,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结果 :针药联合治疗与单纯针刺可明显降低患者的GH浓度 (P <0 .0 1 ) ,与单纯药物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 )。结论 :针刺可通过调节Ⅱ型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水平 ,协同达到改善高血糖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秀国  张月 《天津中医药》2009,26(3):211-212
[目的]观察养血补脑针刺方对气血不足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治疗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养血补脑针刺方;药物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针刺组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药物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补脑针刺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远针近推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彤  庞莉  黄晖  王文艳 《中国针灸》2012,32(1):13-16
目的:比较远针近推疗法与口服碳酸钙D3片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影响的效应差异,探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碳酸钙组。碳酸钙组(30例)口服碳酸钙D3片,连续服用12周。针推组(34例)采用"远针近推"疗法,即针刺患者双侧下肢委中、太溪穴,同时在患者腰部进行推拿治疗,共治疗30次。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钙、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酚(DP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血P降低、BGP升高、DPD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是上述指标组间尚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钙制剂和"远针近推"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积极意义,但尚不足以证明上述哪种疗法对于保钙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的门诊患者,按照完全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1月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l、2、3疗程后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和实验室指标(血脂、脂蛋白)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愈显率为63.34%,对照组愈显率为33.33%,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方面,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拔罐加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和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单纯针刺,拔罐加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针刺前后对比观察 ,并以单纯药物组及正常人组为对照。结果提示 ,急性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其血浆内皮素显著增高 (P <0 .0 1 )。针刺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 (P <0 .0 1 )。针刺组与单纯药物组比较 ,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鼠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观察针刺对缺血脑组织酶代谢的影响。方法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经镁离子激活法及二氨基联苯胺法,动态显示缺血区脑组织ATP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观察针刺内关及人中对其的影响。结果MCAo后3、6、36小时,缺血区两种酶均有大量脱失;而针刺组则有显著意义的改善。结论针刺可改善脑组织的酶代谢,可有效地减轻因缺血而导致的脑组织酶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