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白细胞介素-12(IL-12)是IL-12细胞因子家族最早发现的成员,主要来源于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MΦ)及B淋巴细胞,是一种能够针对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反应的炎性因子[1],连接早期的非特异性先天性免疫与后期抗原特异性的适应性免疫,参与机体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2]。IL-12调  相似文献   

2.
肺结核是呼吸科临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且患者感染初期临床症状特异性差,常会造成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延误病情[1]。患者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结核杆菌抗原会对巨噬细胞受体进行刺激,使得大量细胞因子分泌,进而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及组织的破坏[2]。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是人类机体内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2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瑞丹  饶日春 《临床荟萃》1999,14(22):1050-1051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IL-12不仅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抗感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IL-12也是一种重要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细胞因子。本文就近年来IL-12抗HBV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 IL-12的来源及本质IL-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atural killer cell  相似文献   

4.
抗原提呈细胞(APC)是影响细胞因子性质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已建立的T细胞株分析表达不同粘附分子的各种AP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对CD_4~+、抗原特异性、同种异体特异性T细胞株进行了分析,各种细胞株在PMA和Ionomycin的刺激下均能产生IL-2、IL-4、γ干扰素和α-肿瘤坏死因子,但IL-4和γ干扰素或α-肿瘤坏死因子之间的比率变化很大。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结核杆菌全称结核分枝杆菌(MTB),于1882年由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并证明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其繁殖时有分支生长趋势,故得此名。因为菌体本身含有大量分支菌酸,进行细胞染色时不易着色,加温或者延长着色时间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因此又称为抗酸杆菌[1-2]。这种细菌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防御,在体内持续多年,感染后几十年被激活引起疾病[3]。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对结核病疫情控制过于乐观、结核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感染和多重耐药性的发生,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且令人担忧。MTB 感染仍然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全球估计有二十亿人感染 MTB。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结核病而丧生,目前唯一可用的疫苗卡介苗(BCG)显然是失败的[1],只有极少数的界定的亚单位疫苗已被证明在暴露后的动物模型中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4-6]。因此需要加强活动性结核的控制措施,尽早发现并予以治疗。现有的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因为检测时间长、特异度与灵敏度低、费用较高等原因,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会受到限制。尽管有许多已经商业化的结核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能单独使用或取代其他的检测方法[7-8]。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预防意义重大。而寻找特异的抗原成分是解决结核病早期、快速诊断的关键。近年来,MTB 的 PPE 蛋白家族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家族作为候选抗原应用于各种检测方法已有所报道,但 PPE36和 TB10.4蛋白在这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深入探索。了解和研究它们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可以为 MTB 的检测提供新的指标,使建立新的 MTB 检测方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常用感染与炎症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COVID-19患者328例,按疾病程度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和重型及危重型组。回顾性比较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素结合蛋白(HBP)、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PC)计数、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和γ-干扰素(INF-γ)等20项感染与炎症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与轻型及普通型组比较,重型及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高[68.5(11.5)岁,P0.01]、住院天数更长[21(10)d,P0.01]、出院率更低(32.14%,P0.01);与轻型及普通型组比较,重型及危重型组CRP[55(84.5)mg/L,P0.01]、hs-CRP[43.58(76.46)mg/L,P0.01]、HBP[61.37(111.01)ng/mL,P0.01]、LDH[354.5(150.5)U/L,P0.01]、PCT[0.09(0.21)mg/L,P0.01]、IL-5[0.49(1.6)pg/mL,P=0.01]、IL-6[10.78(56.24)pg/mL,P0.01]、IL-8[12.97(19.4)pg/mL,P0.01]及IL-10[0.82(1.94)pg/mL,P=0.03]水平升高,LPC[0.77(0.5)×109/L,P0.01]、IL-4[0(0)pg/mL,P0.01]及IL-17[0(0)pg/mL,P=0.01]水平降低。结论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感染与炎症相关指标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CRP、HBP、hs-CRP和PCT的异常升高提示COVID-19患者病情可能转向重症,LPC、IL-4、IL-6、IL-8和IL-10水平对预测患者病情进展,特别是炎症风暴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1]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 (APC)捕获抗原 ,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 ,B淋巴细胞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因此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的诱导 ,树突状细胞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 ,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 ,T细胞识别的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 ,而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具免疫治疗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而 ,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抗肿瘤作用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及临床Ⅰ ,Ⅱ期应用中。本文主要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各型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模式并探讨其在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和各型乙肝患者的PBMC在体外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其: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相比,各型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各型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免疫应答的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单核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数量众多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主动和协同作用的方式招募炎性细胞,同时通过MHCⅡ分子给T细胞提呈抗原,引起后者的活化和增殖[1],在抗细胞内致病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首次报道在二色法流式细胞术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CD14+CD16+单核细胞,该亚群具有更强的分泌促炎因子和抗原递呈能力,目前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原处理和抗原提呈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T细胞异常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MG组)和5例非自身免疫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树突状细胞与抗原提呈相关基因芯片进行实时定量PCR,采用ΔΔCt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2组ΔCt值。结果 2组树突状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芯片中含有84种共8类基因;MG患者胸腺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基因有9种,包括与抗原摄取、提呈相关的TAP2、CD4、THBS1和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相关的CCL2、CCL3、CXC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ERBB2;MG组CCL2(-0.34±0.06),CCL3(3.03±0.45),CD4(-2.95±0.11),CXCL2(0.66±0.21),ERBB2(3.25±0.39),IFN-γ(3.74±0.44),IL-6(1.64±0.22),TAP2(-1.51±0.15),THBS1(0.76±0.55)基因ΔCt值与对照组(3.64±0.03、4.11±0.12、-0.56±0.05、2.26±0.86、4.53±0.48、6.37±0.87、5.76±1.06、0.05±0.01、3.83±0.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基因MG组2-ΔΔCt/对照组2-ΔΔCt均>2。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多种抗原提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存在异常,可能与T细胞在胸腺的异常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的发生和治疗转归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细胞因子在结核感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人体时具有重要的免疫介导作用,T细胞反应性不足将导致宿主不能有效清除病原菌,从而导致MTB的持续感染[1],增强T细胞免疫反应可提高抗分枝杆菌的免疫力。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于结核感染和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1-3]。本文对几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与MTB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起源于CML多能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CML细胞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在体外可以诱导生成CML-DC,在自体或异体条件下均能刺激T细胞的显著增殖,发挥特异性的抗CML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病人治疗过程中多项血清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8例有机磷中毒病人(OPP组)与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入院当天、第3天、第5天的IL-6、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8例病人中18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病人血浆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非呼吸衰竭病人(P<0.05);所有病人均采取针对性护理,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有机磷中毒可导致体内细胞因子失调,细胞因子参与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做好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多种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和比较它们在HL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例HLH患儿、20例对照组儿童及7例一般感染患儿血清中8种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2、可溶性IL-2受体β(IL-2R-β)、可溶性IL-2受体α(sCD25)和sCD163],分析它们在HLH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非HLH感染组相比,HLH组中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sCD25和sCD163 3种细胞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9以上,诊断HLH的准确性高,尤其是sCD163和sCD25,AUC高达0.9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CD163与sCD25的相关程度,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70,P0.05)。IFN-γ、TNF-α、IL-6和IL-2R-β4种细胞因子AUC在0.7~0.9,IL-10的AUC小于0.7。结论 HLH患儿多种细胞因子水平高表达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sCD163与sCD25有同等意义,是诊断HLH特异又敏感的标记。细胞因子IL-12的诊断价值亦高。此外,IFN-γ、TNF-α、IL-6和IL-2R-β有诊断参考意义;而IL-10的准确性较差,不宜作为独立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结核病区护士的结核菌素反应情况,为医院制定预防结核感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皮内注射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对结核病区护士80人与内科护士80人及外科护士81人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区护士阳性率高于非结核病区护士(χ2=58.4,P<0.05)。[结论]结核病区护士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自我防护,医院及有关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已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与其它器官相同的抗原提呈、抗体产生、补体和细胞因子合成及细胞吞噬过程。免疫系统和炎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在疾病的进展和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一个高效应的细胞因子,其异常表达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其增高的原因可能是在感染的急性期,由于细菌  相似文献   

17.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临床表现类似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晚期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诱导cGVHD发生的靶抗原主要是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此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提呈,通过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等效应细胞及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作用.最终引起cGVHD.cGVHD表现复杂.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18.
正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型细胞因子,人IL-21基因定位于4q26-q27(ID:59067),包含5个外显子,是由133个氨基酸组的多肽类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由活化的CD4+T(主要是Th2)细胞、NK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分泌。IL-21与IL-2,IL-4,IL-7,IL-9,和IL-15等具有高度同源性,同属于I型细胞因子超家族[1]。这些细胞因子各自具有相应特异的受体,IL-21受体(Interleukin 21 receptor,IL-21R)是  相似文献   

19.
王贵强  周业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63-3265
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的不断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应用最有效的提呈肿瘤抗原给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如DC疫苗),或体内、体外用刺激性细胞因子如IL-2、IL-12或IFN-α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细胞因子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干扰素-γ在多种结核病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周期性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可以提示结核病患者疗效,且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IL-2及GM-CSF的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肺外结核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且可以为结核病疗效的判断提供参考;IL-4在结核病中的检测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IL-17对潜伏性、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IL-10在结核病患者体内的周期性变化对疗效评估具有一定意义,但无法预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预后;细胞因子多态性的检测须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大样本量,相关影响因素必须相对一致才能得到相对较为精准的结果,为结核病的预测提供依据。对结核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水平、相关受体水平、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对结核预测、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