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下肢动脉栓塞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肢体残废,甚至死亡,小腿是其好发部位。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应尽早行减张手术,深筋膜切开术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唯一正确的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992年2月~2005年7月共收治37例下肢动脉栓塞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微小切口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34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护理观察与急救护理。结果,3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肢体感觉运动恢复良好,无残肢病例。认为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早期发现潜在的危险、给予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筋膜室内容积骤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增加,阻断室内血循环,使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早期征候群。大多由急性创伤等原因引起,但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较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轻者肌肉挛缩,神经功能损伤;重者肢体坏死、肾功能衰弱,而危及生命。由于前臂和小腿均有双骨和骨间膜,且筋膜厚韧,缺乏弹性,使筋膜室的容积难以增加。当肢体外伤后筋膜室内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受压、缺血而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现将198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2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腿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7,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着致伤原因的高能量化,其发病率在小腿外伤中有上升趋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本征的发病因素与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和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骤增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精心护理、及早发现、正确处理将会明显降低伤残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临床体会赵红平作者单位:311700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造成人体严重功能损害的创伤急症之一。1986年3月~199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预防461000河南省许昌市精神病院张芳梅,李根成,赵香梅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精神病人因保护不当造成...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早期观察要点,归纳了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进展,为护理人员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疾病知识,正确护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AECS)十分重要,而漏诊率较高。目前多基于临床表现和有创骨筋膜室压力检测诊断AECS,尚未达成相关标准共识,导致难以确定手术干预时机。超声已用于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本文就超声诊断AECS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1例吉林省榆树市中医院(130400)孙鹏举,王世奇,姜波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肢体外部受压致骨-筋膜室内空间变小或由于肢体内部组织肿胀致骨-筋膜室内体积增大所致,使组织缺血、坏死,甚至造成截肢或死亡。我们自1987年以...  相似文献   

1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它是以室内容积骤减或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发生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常发生于骨科外伤急重症患者的小腿和前臂掌侧。本文所报道的病例是在行左侧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后,左侧小腿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肢体深度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伟玲  萧惜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55-2256
目的了解肢体环形深度烧伤的患者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笔者总结了37例肢体环形深度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观察肢体发生肿胀、疼痛、循环等先兆症状、体征,倾听患者主诉,做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发现,早诊断,配合医生及时行焦痂切开减压术,术后进行严密观察伤口渗液及减张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因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发生肢体坏死。结论对四肢环形深度烧伤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严密、细心地观察肢体的症状体征,能够及时发现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有效的环形焦痂切开减张术是预防肢体深度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而引起肢体神经肌肉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1]。本病的发生与筋膜间隔缩小和间隔区内容积增加密切相关。现在就我院九月份收治的一例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果十分严重,可因神经及肌肉坏死,导致肢体畸形及神经麻痹,有的可造成肢体残疾、肾衰竭,甚至死亡。因此要加强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齐素红  董梅 《天津护理》2015,(2):121-122
总结96例创伤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伤后积极迅速的采取措施减轻肢体肿胀,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切开减张率。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功能锻炼、高压氧疗等,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切开减张后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周建芳 《天津护理》2003,11(4):179-180
通过对1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与护理的经验,结合文献,探讨其观察与护理要点及临床意义。强调对肢体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的严密观察、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护理与切开减压是抢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的临床资料,认为医务人员对该综合征早期诊断缺乏认识,对多发性创伤未作全面仔细检查,滥用止痛剂及对伤肢同定包扎过紧等,是导致骨筋膜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对四肢创伤病人的警觉性,注意动态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感觉及远端动脉搏动和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可及早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处理的依据,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青  常苗芳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2-78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compartmentsyndrome) ,系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室内的进行性病变 ,即由于间室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 ,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1]医源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指因医疗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近年来 ,关于医源性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报道日趋增多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与预防综述如下。1 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1 .1 解剖特点在四肢的肌组之间 ,如屈肌与伸肌之间 ,有强韧的纤维间隔将肌组分隔并多附着于骨干 ,肌组外层为肢体筋膜所包绕 ,因而筋膜间隔…  相似文献   

19.
孙爱玲  刘幼卿 《家庭护士》2009,7(5):411-412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等)因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症候群[1].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由创伤或骨折后局部血肿和组织水肿,使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从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室内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多发生于四肢肌肉丰富的部位[1]。一旦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最重要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实施切开减压,术后对于膨胀出的肌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