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抗感染药物:(一)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序号1000000000000000200000300004000500600700080090101111通用名称注射用青霉素钠111111111111111注射用氯唑西林钠1111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1111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11阿莫仙(阿莫西林胶囊)11注射用氨苄西林钠11注射用青霉素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使用情况,促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HIS系统随机抽取2020年1月~10月住院患者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病例进行医嘱点评,总共100份。采取回顾性分析药物利用评价(DUE)方法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查100份病例,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概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消化肾内分泌科,占比33.00%;骨科,占比28.00%;普外科,占比17.00%。通过HIS系统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不合理率为10%,不合理占比较高的前三个科室分别为呼吸科(33.33%)、消化肾内分泌(12.12%)、普外科(11.76%)。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类型有:无使用指征、药物遴选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合理联用。结论我院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严重,需要采取抽查点评并持续干预改进等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钠的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2):320-323
目的:分析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调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电子处方,从每月处方中随机抽取300张处方,统计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处方数,记录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名称、剂型、用法用量和是否皮试等数据,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及其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分析其合理使用情况。结果:该院使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有5种(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注射用美洛西林,注射用青霉素钠和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其使用率最高的是复合制剂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占65.24%,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占20.82%;注射用青霉素钠作为与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联用于治疗较严重的感染;存在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均没有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及抗生素之间联用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该院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建议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和督导措施,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品资源浪费以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上半年共录入ADR报表1289份,现汇总分析如下: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通用名称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胶囊(阿莫仙)注射用氯唑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钾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阿莫西林)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舒他西林注射用舒他西林(舒氨新)阿莫西林颗粒剂(阿莫仙)阿莫西林颗粒剂(再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安灭菌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强力阿莫仙)用药途径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肌内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系统,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次(DDDs)、日用药金额(DDC),对各类抗茵药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头孢菌素类年销售金额居首位;全院使用率排名第1的为多西环素口服剂型,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口服剂型;住院药房使用率第1的为注射用头孢呋辛.其次是注射用头孢唑啉和注射用头孢替安;而门诊药房使用率排名第1的为多西环素口服荆型,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莫西林钠双氯西林钠胶囊.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编号 品名氨节西林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粉针氨节西林/舒巴坦钠粉粉针氨节西林/舒巴坦钠粉粉针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胶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咀嚼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颖粒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粉针阿莫西林钠粉针阿莫西林钠粉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粉针阿奠西林/克拉维酸钾针青霉素V片氨节青霉素胶囊氨节青霉素厂舒巴址纬内粉针呱拉西林钠粉针派拉西林钠粉针-美洛西林钠粉针美洛西林钠_氨氯青霉素针-苯哇青萄案针头泡曲松钠粉针头抱曲松钠粉针头抱噬月弓钠粉针头袍唾…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8,(8):1351-1352
目的:分析某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外科和妇产科患者66例资料,分析资料中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结果:66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占98.48%,全身或局部用药占22.73%,经验性用药占98.48%;使用的抗菌药物中,使用奥硝唑、头孢唑肟钠、左氧氟沙星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患者例数为最多,其次为头孢噻肟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头孢硫脒,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方面,新型昂贵药物仍位于前列,其中头孢唑肟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和头孢硫脒的使用费用明显高于其他药物(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临床仍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强化药品的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静脉配置中心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 DDD )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2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消费金额及用药频度( DDDs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2年总金额排序/DDDs排序值接近1.0(0.8~1.2)的品种为美洛西林钠(诺塞林)、美洛西林钠(力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克拉),占药品种类的1/3。正偏离最高出现在青霉素钠,负偏离最高出现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中诺仙林)。结论2010年至2012年,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冲配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基本做到了疗效与价格并重,但仍有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9.
某医院 2016—2017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供应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从 13.79%下降至 12.91%、累计用药频度从 30 787.94下降为 29 435.6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 40.08 DDDs·百人 -1·天-1下降至 35.75 DDDs·百人 -1·天-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用量大,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及金额位于前 3位,注射用拉氧头孢钠、注射用磺苄西林钠的日均费用排名在前 3位,注射用拉氧头孢钠、注射用磺苄西林钠、注射用头孢他啶的排序比较小。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趋于合理,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但仍存在口服制剂用量少、部分抗菌药物日均费用高、使用比较集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阿莫西林(amoxicillin)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许多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有杀伤作用.双氯西林钠(dicloxacillin sodium)为耐酶的青霉素类抗生素,能灭活多种产青霉素酶的菌体,可帮助阿莫西林杀灭其他耐药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二者结合增强了杀菌力,扩大了抗菌谱,此外,二者的合剂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1],是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的药物.目前,国内临床上所用的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复方制剂主要是胶囊剂.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分散片是我们开发的一种新剂型产品,与胶囊相比分散片口服方便,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和用量进行统计,采用金额分析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均位于抗菌药物的前2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使用金额稳居前3位,前者和注射用青霉素钠的DDDs稳居前3位。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一、抗感染类 1.抗微生物药物: ①抗生素:青霉素注射剂(钠、钾盐),青霉素V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注射剂(钠盐),氯唑西林注射剂,氨苄西林注射剂(钠盐),阿莫西林(胶囊),哌拉西林注射剂(钠盐),氯苄西林—舒巴坦联合注射剂(钠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注射剂、片剂,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致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住院期间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且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4.0×10 9/L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电子病历,提取患者基本信息、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用药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与阿莫西林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09年1~12月收治的相关感染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组)和对照组(阿莫西林胶囊组),对比分析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较阿莫西林胶囊治疗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具有更好的效果,阿莫西林和双氯西林联合应用,可扩大抗菌谱,提高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8,(2):215-219
目的:分析医院5大质控细菌耐药变化趋势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量,探讨两者间的量-效关系。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医院8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和临床分离的5大质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资料,通过8种药物的使用量计算出用药频度(DDDs/(100人·床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量-效关系。结果:5大质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性各有不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使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P<0.05);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呈负相关(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的耐药率呈正相关(P<0.05),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则对它们呈负相关(P<0.05);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分别对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理控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004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02年~2004年5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并对用药频度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频度值增长了47.14%;2004年,4种主要病原菌对9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年来用药频度分别增长4倍、19.8倍、7倍,病原菌对其耐药率也明显提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增加22%以上。结论:医院应多方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微机系统调取我院2011年儿科门诊处方,对其中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55.55%,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61.53%,联用2种抗菌药物的处方占38.47%,无联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处方;(2)用药频度(DDDs)和用药金额排前三位的抗菌药物类别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林可酰胺类;(3)用药频度(DDDs)排前三位的抗菌药物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头孢吡肟。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分别抽取医院某日内门诊普通处方100份和9个月内出院患者病历5862份,并调取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的消耗数量,考察门诊患者合理用药的处方指标、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表现及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的排序情况。结果:医院门诊患者的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在DDDs排序中替硝唑用量较高,居前5位的药物以序为替硝唑注射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青霉素针、加替沙星针,基本处于动稳状态。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 201例,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 20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 399例(占57.1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分别占45.60%、19.76%;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使用频次位于前3名。其中,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的频数为823(占34.31%),预防用药疗程>48 h的频数为855(占35.64%)。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仍然存在,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学习,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院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度我院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3年的同步使用较好的是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日均费用位居首位的为特治星.结论 我院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