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献报告,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出现低血钾者罕见。但此病并发右室梗死时出现低血钾的较为常见,笔者未见国内有关报道。为深入研究其临床意义,我们将临床上所见的47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进行血钾含量测定并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47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均为1996年1月~1999年3月,在我院住院确诊患者,男34例,女13例,年龄42~71岁。47例中16例会并右室梗死,右室梗死的诊断根据心电图右胸导联V3R~V6RST段抬高及(或)同时出现异常Q波,记V4RST段抬高≥1mm而确诊;单纯下后壁对例。入院后,采静脉血立即送检,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  相似文献   

3.
右心室心肌梗死 (右室梗死 )一般是由于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 ,往往在临床上同时合并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右胸导联 (V3R~ V5R)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 ,但需在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加做右胸导联。头胸 (HC)导联在右室梗死时 ,在右作者单位 :5 10 2 2 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电图室室相应体表上可见典型的 Q波、ST段弓背抬高和T波倒置 ,但需相应设备加做头胸导联心电图。一些研究者试图探讨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研究指出右侧胸前导联和左侧过渡导联 (V1~ V3) ST段抬高是右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73岁 ,持续性心前区痛 1h入院。发病 1~ 3h内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示下壁及右室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 ,伴V2~V6 导联ST段下斜型明显下移 ;室性逸搏心律时V2 ~V6 导联QRS波呈R或Rs型伴ST段弓背或斜直型抬高 0 .2~ 0 .8mV ,T波直立或高耸。心肌酶结果及心电图动态演变符合下壁、右室Q波性AMI及前壁非Q波性AMI。提示梗死性室性逸搏心律可揭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极胸导联诊断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右室心肌梗死(RVMI)的心电图(ECG)改变和诊断标准。方法:对5例患者采用CR3R、CR5R、CR7R、V,R和V3R导联描记心电图。结果:ST段抬高出现于发病后5~8h,抬高幅度为0.15~0.30mm持续8~15d,较V3R~V6R显著,还出现具有诊断的意义的坏死性Q波.而20例对照者无一出现Q或QS波并就沿用的RVMI诊断标准作评价。结论:讨论双极、单级右胸导联的区别.提出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RVMI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不典型心电图的特征,以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MI患者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资料.结果 8例不典型心电图均见于AMI早期,3例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2例出现右胸导联V1~V3呈前间壁心肌梗死QRS波形;2例出现Qv3~Qv6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下一导联的Q波,即Qv3>Qv4、Qv5>Qv6;1例在V4~V6导联的R波起始部有顿挫或切迹>0.5 mm的负向波.结论 对疑似AMI心电图不典型的患者,必须进行连续心电图动态观察,并进行前后对比,如果有必要再选择合适的附加导联描记,以提高AMI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时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 118例首次发病后 12h以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行动态描记心电图 ,并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右室梗死者STV2 与STaVF两者无相关关系 (P >0 .0 5 )。不合并右室梗死者STV2 为 (- 0 .13± 1.73)mm ,STaVF为 (1.37± 1.2 3)mm ,两者之间呈负相关 (P <0 .0 1)。在诊断合并右室梗死方面 ,STV4 R和STV5R >1mm的敏感性为 10 0 % ;STV3R >1mm的敏感性为 86 .7% ;STV1 aVF>0 .5的敏感性为 87.5 % ,特异性为 6 2 .7% ;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敏感性为 87.5 5 % ,特异性为 5 7.8%。合并右室梗死者中冠状动脉造影 6例、尸检 1例均为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 ,且均合并STV3R~V5R >1mm。结论 不合并右室梗死者胸前导联ST段抬高是aVF导联ST段压低的“镜像”表现 ;而合并右室梗死者“镜像”表现消失。STV4 R和STV5R>1mm诊断右室梗死的敏感性最高。STV3R~V5R>1mm预示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  相似文献   

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3例均为我院1995年9月~2004年9月诊断为右室梗死(RVMI)患者。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47~82(62.2±4.5)岁。所有病例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1.2心电图表现1.2.1RVMI心电图诊断标准[1~3]①V4R导联ST段抬高≥1mm,若ST段抬高的程度为V4R>V3R>V1则诊断更有价值;②未合并前壁AMI时,STV1~V5导联抬高≥1mm,抬高幅度从V1~V5导联逐渐降低;③STV2压低与STaVF抬高之比≤50%[3];④CR4R(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导联ST段抬高≥1mm;⑤右心前导联(V3R~V6R)QRS波可呈QS型;⑥多与下壁或后壁MI同时…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不少见右室梗死并发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右胸导联 (V3 R~ V5R)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 ~ V3 导联 ST段抬高 ,特别是 V1 导联 ST段对诊断并发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  1993~ 2 0 0 0年收集患者 8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认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 (并除外前间壁、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束支阻滞及过早复极综合征 )。并发右室梗死者 42 (男 2 7,女 15 )例 ,年龄42~ 87(6 8± 10 )岁 ,其中下壁梗死 2 3例 ,下、后壁…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 ,5 0岁 ,因心前区疼痛 3 h,于 1996 -11- 2 5急诊入院。体检 :血压 5 0 / 0 mm Hg (1mm Hg=0 .133k Pa) ,重病容 ,双肺底水泡音少许 ,心律不整 ,心音低钝 ,无病理性杂音。化验 :心肌酶谱异常 ,无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合心电图 ,临床诊断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 级 ,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样室内传导阻滞。入院即刻心电图 (图 1) :窦性心律 ,ST段 I,a VL ,V1 ~ V6抬高 0 .1~ 0 .6 m V ,T波与升高的 ST段融合 ; , ,a VF呈对应性改变。QRS V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STⅢ /Ⅱ >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描记常规 12导联和V3R~V7R,以连续 2个QRS波群的TP连线为基线 ,测量Ⅱ ,Ⅲ ,V3R V7R导联J点后 80ms处ST段抬高的幅度。结果 Ⅲ导联ST段抬高 >0 1mv ,且STⅢ /Ⅱ >1者占 2 4例 ,其中 18例 (75 % )并发右室梗死 ;而STⅢ /Ⅱ≤ 1者 2 4例中仅 2例 (8 3% )并发右室梗死 ,二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其敏感性 ,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 90 %、78%、77%。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 ,ST段抬高 ,STⅢ /Ⅱ >1,是心电图早期识别合并右室梗死的可靠指标。该指标对诊断右室梗死的敏感性同STV4R段抬高相当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88岁 ,于 2 0 0 0年 4月 2 7日因患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住院 ,2 0 0 0年 6月 3 0日出现左侧牙周痛 ,伴焦虑 ,发作时血压升至 1 95 /1 0 5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心率达 1 0 0~ 1 2 0次 /分 ,心电图示 :V1~ V3 导联 ST抬高 ,T波明显倒置 ,每次发作持续 5~ 1 0分钟 ,均于含服硝酸甘油 0 .5 mg后迅速缓解 ,牙痛消失 ,此时血压降至 1 5 0 /75 mm Hg,心电图 V1~ V3 导联 ST段恢复至基线 ,T波低平 ,考虑诊断为梗死后心绞痛放射至牙床。2 讨 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是间歇性胸骨后疼痛向左肩或左臂内侧放散 ,…  相似文献   

13.
急性后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 4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V1 3 和V3R 5R导联ST段抬高入院诊断为下壁、右室合并前间壁AMI的梗死部位进行探讨 ,藉以商榷急性后间壁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心电图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V1 3 和V3R 5RST段抬高 ,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最显著 ,放射性核素99mTc MIBI心肌灌注缺损部位在下壁和后间壁 ,4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均为右冠状动脉。结论 根据以上发现我们提出后间壁AMI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如下 :①下壁AMI同时伴V1导联ST段明显抬高≥ 2mm ;②ST段抬高的幅度呈V1>V2 >V3 和V1>V3R>V4R,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可诊断为下壁、后间壁A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依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95例,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依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表现分为:碎裂QRS波27例,病理性Q波32例,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50例,单纯ST段改变16例;对比在STEMI、NSTEMI患者中碎裂QRS及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碎裂QRS波者低于病理性Q波者,但碎裂QRS波者特异性高于病理性Q波者;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者敏感性皆高于碎裂QRS波者、病理性Q波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STEMI发生率为76.0%、NSTEMI发生率为24.0%;95例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15.8%,低于病理性Q波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患者30例中,碎裂QRS波者发生率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者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诊断依据情况下,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高梅  郭增丽  高巍 《山东医药》2003,43(4):69-69
病历摘要患者男 ,71岁 ,因发作性胸痛 2个月 ,加重 1小时 ,于2 0 0 2年 11月 15日二次入本院。 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 ,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半小时后被送至本院急诊室。心电图示结性逸搏心律 ,心率 43次 / min, 、 、a VF导联 ST段弓背上抬 0 .3~ 0 .5 m V,无病理性 Q波 ;V4R导联病理性 Q波 ,ST段抬高 0 .1m V。心肌酶学发病 12小时达高峰 ,CK42 9U/ L,CK- MB42 .12 U/ L。确诊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立即给予吸氧、抗凝、补液 ,并予溶栓治疗 ,半小时后胸痛缓解 ,恢复窦性心律 ,相关导联 ST段恢复正常。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aVR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12月的急性下壁MI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h内ECG改变。结果90例中,IRA为右冠状动脉(RCA)者70例,为左回旋支(LCX者)20例;Ⅰ导联ST段抬高和(或)V1和V2导联ST段压低提示IRA在LCX,而ST段抬高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和(或)导联V4RST段抬高≥0.5mm提示IRA在RCA;aVR导联ST段压低≥1mm判断IRA为LCX,其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3%。结论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aVR导联ST段压低等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壁MI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赵连明  张玉  杜明 《山东医药》2003,43(1):47-48
为探讨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无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疗效 ,1999~ 2 0 0 2年 ,我们对 5 4例 ACS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 1例 ,女 2 3例 ;年龄 3 8~ 79岁 ,平均(63± 9.7)岁。 5 4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中的 1+ 3或 2 +3 :1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初发劳累型和恶化劳累型心绞痛伴有一次以上静息心绞痛 ,入院前 2 4小时有一次以上心绞痛发作。 2诊断或疑为非 Q波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功酶≥正常上限 2倍。 3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 ST段下降≥ 1mm。除外急性 Q波心肌梗死 ,心电图示 ST段抬高及…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并发右室梗死 ,占下壁梗死的 2 0 %~ 40 % 〔1〕。临床可根据STV3R~ 5R抬高0 .1mV作出诊断。大多数医院右胸导联常无记录且右胸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短 ,约 5 0 %此类患者ST段在发病 1 0h内降至正常。故右室梗死易被漏诊。本文探讨STⅢ /Ⅱ >1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1 对象与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共 2 4例 ,均符合 1 978年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 6例 ,女 8例 ,年龄 47~ 81 ( 63± 7.5 )岁 ,均在发病6h内就诊。 2 4例中 1 0例并发右室梗死 (诊断标准为 …  相似文献   

19.
例 1 男 ,2 9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 1 0个月入院。患者 1 0个月前出现发作性胸闷 ,部位为胸骨后 ,持续 1 0~ 1 5min,休息后自动缓解 ,无明显放射痛 ,无心悸、气促、咳嗽。入院时体检无异常发现。心电图为窦性节律 ,71次 /min, 、 、a VF的 ST段下垂型下降 >0 .0 5m V, 、 、a VF的 T波呈深倒置 ,胸导联有过早复极现象。食管超声见右室前壁及心尖部局限性心肌肥厚 ,右室调节束肥大。X线胸片未见异常。右心导管 :右室压力 2 6/8mm Hg( 1mm Hg=0 .1 33k Pa) ;肺动脉压 2 6/6mm Hg。右室造影示 :右心室内调节束影粗大明显 ,右室下前壁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V1 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 方法 根据V1 导联ST段变化 ,10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分为ST段抬高组 (30例 )和非ST段抬高组 (78例 ) ,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右室梗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结果 V1 导联ST段抬高组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右冠状动脉全部为梗死相关动脉 ,且较非ST段抬高组有显著近段病变发生率 (83%VS 4 2 % ,P <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时V1 导联ST段抬高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 ,特别是右冠状动脉近段病变 ,因而具有较高的右室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