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影像学特点,以期为颞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定侧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颞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特征、影像学改变。结果:颞叶癫痫常常出现特征性的感觉先兆,颞叶癫痫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口咽自动症和手自动症常见于颞叶癫痫。颞叶癫痫发作间期EEG常表现为局限于颞叶的癫痫样放电、非癫痫样放电异常或两者皆有。发作期EEG常表现为起源于颞叶的节律性改变和电活动的演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发作期记录到的颞区或以颞区为主的脑电图改变,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颞叶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明  刘向  马仁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154-11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及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EBNeuro智能化脑电图仪,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和疑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1-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比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测。结果 150例中,VEEG异常者124例(82.7%),痫样放电101例(67.3%);150例中109例行常规EEG检测,异常者30例(27.5%),痫样放电10例(9.2%)。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VEEG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EEG检查(P〈0.005)。150例VEEG监测后明确诊断癫痫117例,其他发作性疾病33例。49例癫痫(41.9%)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43例(36.8%)明确其发作类型。结论 VEEG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而且对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药物睡眠诱发视频脑电图对拟诊癫痫的诊断与分型的价值。方法 :应用伟思 VEEG116 1B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 1 2 5例临床拟诊为癫痫患儿进行常规及药物诱导睡眠诱发脑电图分析 ,并做自身比较。结果 :1 2 5例清醒常规视频脑电图中 ,正常 83例 ,异常 42例 ,占总数 33.6% :其中呈痫样放电 41例。 83例正常者于第 2天进行药物睡眠诱发 ,脑电图正常 35例 ,异常 48例 (痫样放电 47例 ) ,阳性率净增 38.4% ;其中呈中央 -颞区棘波或颞叶棘慢波 1 9例 ,额叶尖棘波 1 2例。结论 :药物睡眠诱发能提高视频脑电图异常率 ,尤其可提高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及额叶癫痫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初诊疑似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VEEG+表面蝶骨电极监测,对比3种检查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定位结果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93%(93/100)高于REEG 23%(23/100)、VEEG 86%(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面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88%(37/42)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1%(9/42)、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灶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94%(33/35)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9%(10/35)、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颞叶内侧癫痫的患者,无论何种...  相似文献   

5.
李婷  马娇  余敏 《宁夏医学杂志》2023,(10):908-910+96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时频图(DSA)在快速鉴别诊断发作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发作性疾病患者122例,收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及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进行原始脑电图及时频图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常规EEG出现癫痫样放电发生为33例(27.05%),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59例(48.36%),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P<0.05)。长时程VEEG 67.80%癫痫样放电见于醒睡各期,32.20%仅出现在睡眠期。全面性放电40.68%,局灶性放电59.32%。监测到痫性发作共18例,全面性8例,局灶性10例。24例全面性放电及18例临床痫性发作的时频图表现为慢波功率增高。结论 长时程的视频脑电图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合时频图可快速发现阵发性放电及临床痫性发作,有效节省阅图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枕叶癫痫(COE)的临床特点和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对31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脑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中,早发性枕叶癫痫(EBOS)10例,晚发性枕叶癫痫(LOS)12例,症状性枕叶癫痫9例;发作表现为视觉症状15例,头眼偏转发作18例,呕吐17例,头痛13例,运动发作16例,意识障碍11例,自动症4例,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失神各2例。头颅影像学异常5例,脑电图背景异常5例,发作间期EEG有痫样放电29例,放电部位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为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有7例记录到发作期EEG。结论:枕叶癫痫临床特点为视觉症状、头眼偏转、头痛呕吐,脑电图特征为枕、后颞区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阗痫患者进行24h监测后作离线回放分析,并与普通EEG相比较。结果:动态脑电图总异常率(60.9%)明显高于常规EEG(30.4%),动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在癫痫组为65.6%,可疑癫痫组为21.4%。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占95.8%。结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大丽  喻廉  余锋  刘会林  徐莉 《安徽医学》2011,(9):1240-1242
目的总结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65例BECT患儿抗癫治疗后的预后和脑电图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2岁60例,占总数的92%,13-14岁5例,占总数的8%。65例发病与睡眠相关。剥夺睡眠后视频脑电(V EEG)描记发现:发作间期视频脑电图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棘(尖)波。65例患儿经过治疗后临床和脑电图有三种结局:有39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正常,智力正常;有17例临床症状消失,VEEG异常,智力稍微下降;9例临床症状存在,VEEG异常,智力明显下降,3例自行停药诱导发作。结论 BECT患儿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反应良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儿童颞叶癫痫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而临床可疑的112例颞叶癫痫儿童进一步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儿童颞叶癫痫的诊断意义。结果在112例患儿中经动态脑电图检查出68例在颞区出现癫痫波。结论采用动态脑电图对临床可疑的颞叶癫痫儿童进行检查,能够在正常活动下不间断地进行脑电检测,对于痫性放电易发于自然睡眠早期的患儿尤其适用,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成人失神癫痫的临床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30例成人失神癫痫患者为研究组和同期的30例非成人失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脑电图结果比较,研究组痫样放电率为66.6%,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6.7%,总异常率为83.3%;对照组痫样放电率为6.7%,非特异性异常率为13.3%,总异常率为20.0%;研究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痫样放电率、总异常率,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χ2=7.22、7.13、7.47,P〈0.05)。研究组中12例患者观察有25次癫痫发作,并且脑电图清晰的显示有多棘波、多棘慢波和慢波群夹杂棘慢波以及爆发慢波群以及慢波放电后继发广泛放电情况。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观察有20次癫痫发作,但是脑电图监测并未观察到上述的症状。研究组中20例痫样放电患者出现痫样放电的时相主要出现在清醒期、睡眠期和清醒期合并睡眠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0.0%、50.0%、40.0%。结论临床中对于成人失神癫痫患者采取脑电图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准确的观察癫痫患者的脑电异常放电情况,并准确的判断出发生痫样放电的时相,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诊断为颞叶癫痫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中有18例有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21例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其中5例合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患常规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共记录到18次临床发作,均为CPS。VEEG除一例正常外,8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单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的棘波。常规脑电图3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均有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波、尖慢波发放,19例蝶骨电极14例为阳性。2例患服丙戊酸钠,其余患停服原抗癫痫药,改为卡马西平(得理多),发作控制出院。结论:颞叶癫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病因多为血管畸形、良性肿瘤、海马硬化。EEG常见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卡马西平(得理多)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正确的诊断可以提高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8例本病患儿的常规脑电图(regular electroencephalogram,REEG)和24 h AEEG进行分析比较,并随访治疗效果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变化。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2-14岁,38例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38例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波正常,均有单侧或双侧中央和中颞区棘波或尖波。AEEG清醒期17例检出癎样波,睡眠期38例均检出癎样波,REEG仅5例检出癎样波,AEEG阳性率显著高于REEG(P〈0.01),AEEG睡眠期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36例接受抗癫癎单药治疗后6个月内临床发作均消失,随访发现多数患儿AEEG恢复正常滞后于临床发作的停止。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癎样波发放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脑电图呈特征性改变,AEEG对BECT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发作停止超过2年可以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并密切随访临床发作与AEEG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发作间期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将19例颞叶癫痫患者根据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果分为2组:右侧痫性放电组9例,双侧痫性放电组10例,2组患者均在发作间期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每例患者双侧颞叶脑血流量(CBF)以及2组CBF的不对称指数(AI)。结果19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无异常。右侧痫性放电组发病年龄与AI无明显相关性(r=-0.611,P=0.081);病程与AI呈负相关(r=-0.780,P=0.013);双侧性放电组酸发病年龄和病程与AI均无明显相关性(r=0.354,P=0.316;r=-0.542,P=0.106)。结论右侧痫性放电的颞叶癫痫患者发病年龄对脑血流低灌注程度的影响不大,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呈正相关;双侧性放电患者发病年龄和病程与低灌注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病例的海马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海马体积测量与脑电图间的关系,探讨1H-MRS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非病灶性颞叶癫痫患者57例和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人20例,测定双侧海马体积及海马1H-MRS的NAA/(Cr+Cho)值。根据发作间歇期癫痫性放电(IEDs)优势对病例进行定侧,探讨1H-MRS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IEDs能够提供定侧信息的有41例(71.9%),其中左侧颞叶癫痫组(L-TLE)24例,右侧颞叶癫痫组(R-TLE)17例,双侧颞叶癫痫组(B-TLE)16例。海马测量分析结果如下:(1)癫痫组中有56例(98.2%)双侧海马NAA/(Cr+Cho)值均低于对照组。病灶侧海马NAA/(Cr+Cho)值小于对侧海马(P均<0.001)。(2)海马体积测量发现海马萎缩的有28例(49.1%),其中4例双侧海马萎缩;而海马1H-MRS异常56例(98.2%)。两种检查手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根据海马体积提供定位价值的有28例(49.1%),其中15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53.6%);1H-MRS结果(双侧差值>0.04)提供定位价值的有41例(71.9%),其中32例与IEDs定位符合(符合率78.0%),比海马体积符合率高(P<0.05)。结论(1)颞叶癫痫伴有较为普遍的双侧生化物质的改变,表现为NAA/(Cr+Cho)值下降。(2)海马1H-MRS显示的生化改变对于颞叶癫痫的异常发现较海马体积测量更为敏感。(3)海马1H-MRS有较高的定侧能力。  相似文献   

15.
PE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 (PET)在颞叶癫痫病人术前侧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对 2 0例颞叶癫痫病人术前均行脑电监测、头MRI及PET检查。脑电监测显示 1 9例有棘波、尖波或棘慢波 ,1例正常 ;脑电异常位于一侧1 0例 ,位于双侧 9例。头MRI检查显示 1 2例正常 ,5例一侧海马萎缩 ,1例左顶枕软化灶 ,1例左额叶灰质异位 ,1例右额顶囊肿伴垂体微腺瘤。头PET检查 2 0例均表现为局部脑组织代谢减低 ;一侧异常 1 6例 ,双侧异常 4例。 2 0例病人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结果提示PET检查对于颞叶癫痫的术前定位诊断有价值 ,比头MRI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癫痫性脑功能异常对抑郁障碍产生的影响,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方法:选择颞叶癫痫患者共36名,根据贝克抑郁自评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颞叶癫痫伴抑郁组18例及非抑郁组18例。入组患者均行视频脑电图(VEEG)、3.0T 头核磁共振(MR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癫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EG检查颞叶的发作间期痫性放电(IEDs)的侧别、颞叶与颞叶伴颞叶外IE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左侧受累更多见。局部一致性、低频振幅、低频振幅分数(三种RS-fMRI分析方法)基于全脑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抑郁组脑激活区多于非抑郁组,且抑郁组中线结构的激活突出;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激活更增强的脑区涉及丘脑以及默认网络中的前额、楔前叶、腹前扣带回、海马等脑区。抑郁组MRS检查5/18例颞叶放电优势侧海马的NAA、NAA/Cho+Cr减低,且3/5例有海马萎缩;非抑郁组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颞叶癫痫病程长,放电累及颞叶外脑区、优势半球侧受累,海马结构功能异常及脑默认网络活动增强等因素与抑郁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收集确诊和疑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儿童患者,并进行磁共振(MRI)和脑电图(EEG)检查。回顾性的识别儿童AE患者的特异性MRI和脑电图改变,为以后快速诊断该疾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本研究收集从2009~2013年在笔者医院就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儿童患者。通过指南进行筛选,汇总患者相关信息,并把患者分为确诊组和疑诊组。同时收集患者头部MRI和EEG结果,观察AE患者MRI的主要病变部位和EEG的异常波形,并进行共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E患者,其中9例为确诊患者,9例为疑诊患者。18例纳入患者中有17例患者至少做过1次头部MRI。其中13例患者MRI结果有异常。笔者在9例确诊患者中发现7例患者有边缘系统的病变,且多累积双侧但不对称。5例疑诊患者具有异常的MRI显影,这些病变累积到额外的皮质(包括颞叶、顶叶和枕叶),且同样是累积双侧但不对称。18例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16例患者进行了EEG检查。其中主要的改变有非特异性的背景波形改变,常规慢波和局灶性慢波。且在5例患者的EEG中发现了睡眠时纺锤样改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AE患者都存在头部MRI和EEG异常。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儿童患者接受头部MRI检查后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且大部分患者的EEG呈现癫痫样放电,少数患者中发现EEG呈纺锤样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刘昊  朱怀轩  程群  杨柯  杨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0):1045-1046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特征。方法用脑电图机记录了4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变化。结果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正常脑电图14例(32.56%);轻度异常脑电图25例(58.14%);中度异常脑电图4例(9.30%),总异常率为67.44%。脑各区脑电图θ、α2波的改变在正常脑电图的患者和轻度异常、中度异常的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1),但是轻度异常和中度异常的患者之间差别不明显。结论从脑电生理角度观察精神分裂症对大脑的损害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