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刘柳 《新疆医学》2003,33(6):109-109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性,8岁,自出生后不久就发现颈两侧各有一小孔,经常有粘性液体流出,无臭味,无红肿热痛。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经检查正常,门诊以双侧先天性第一、第二鳃沟瘘管伴双杯状耳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3.
席恺  王瑛 《洛阳医专学报》2002,20(2):143-144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背中线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总结5例先天性鼻背中线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于全麻或局麻下行瘘管切除术,4例完整切除瘘管组织,1例因瘘管穿过鼻骨至鼻中隔上方,盲端扩大形成囊肿,为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凿除部分鼻骨,取自体髂骨修复。结果:3例愈合良好。1例鼻翼处瘢痕形成致轻微凹陷,1例轻度外鼻畸形,5例患者术后瘘管均无复发。结论:先天性鼻背中线瘘管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彻底切除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鳃源性囊肿及瘘管为先天性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期中鳃沟没有完全消失而形成的囊肿或瘘管,以第二鳃源性囊肿及瘘管最为常见,第一、三较少见,第四鳃源性囊肿及瘘管极为罕见[1].此病发病率较低,临床上较易发生误诊、漏诊[2].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鳃源性囊肿及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第一鳃裂瘘是第一鳃裂上皮退化不全所致,瘘管外口多位于耳垂与下颌角之间任何部位的皮肤,内口常通向外耳道[1],临床少见;而外口位于颌下区者,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患者18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鳃沟瘘管及囊肿为胚胎时期鳃裂发育异常所致,临床上以第2鳃沟瘘管及囊肿最为多见,而第3鳃沟瘘管及囊肿较少见[1].因其容易继发感染,导致颈部出现炎性包块或者破溃溢脓,临床上容易误诊为颈部淋巴结炎、结核性瘘管、颌下腺炎等,导致手术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9.
鳃裂囊肿、鳃裂瘘起源尚有不同观点,多数认为由胚胎残余组织形成。鳃裂囊肿和瘘管足颈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比较少见,常发生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赖思源  王晓燕 《重庆医学》2006,35(22):2109-2109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第1鳃沟的遗迹。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多数人终生无感染,不需治疗。少数人继发感染。需要治疗。我科于1999年7月~2004年8月间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5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屈宏  贾良 《中原医刊》2005,32(5):12-12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1例病人通过临床检查,必要的B超检查,诊断明确,行手术治疗,切除瘘管。结果21例切除瘘管术后,重建乳头,随访6~40个月无复发。结论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通过临床检查找到乳头中央瘘管,配合彩超检查,可以正确诊断,手术中彻底切除瘘管,达到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现收集我院1992年1月至2006年4月确诊且资料完整的AD2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5例AD中男19例,女6例,男∶女为3∶1。年龄30~85岁。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32%),Ⅱ型4例(16%),Ⅲ型13例(52%)。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律失常-房颤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喉癌1例,脑出血后遗症1例。病因:18例有高血压病史,占72%,4例未行降压治疗,10例降压治疗不规范,病因未明7例。诱因:6例有明确诱因(24%),其中5例发病前…  相似文献   

13.
蔡红武 《广西医学》2003,25(7):1215-1216
鳃裂瘘管是较常见的颈先天性疾病 ,多源于第二鳃裂发育畸形 ,来自第一、三、四鳃裂者较少。我科 1 988年以来 ,手术治疗鳃裂瘘管患者 33例 ,其中属第二鳃裂之瘘管患者 2 5例 (占 75 % ) ,经手术切除后 ,随访 3~ 1 0年 ,无 1例复发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3例中 ,男 2 1例 ,女 1 2例 ,年龄在 9~ 6 7岁间。病史在 1月至 1 4年。出生后即见颈侧有瘘孔 2 1例 ,由颈侧“脓肿”切开排脓留下不愈瘘口 1 2例。瘘管外口均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 ,下颌角至胸锁关节之间皮肤上。位于颈右侧 1 4例 ,左侧1 9例。开口于下颌角与环状软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对感染期耳前瘘管的手术处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92例中,初次感染者32例(34.8%),发生2次以上感染者60例(65.2%)。感染期行瘘管切除65例,非感染期行瘘管切除27例,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期行瘘管切除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患者长时间换药的痛苦和就医时间,并在不影响疗效的原则下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第一腮裂瘘管是先天性颈侧瘘管的四种类型之一,临床上少见,一般瘘管部位分为两型,I型:瘘管开口位于乳突尖前下方,少数在耳后或下颌骨与升支后方。Ⅱ型:瘘管开口于下颌角附近,位于下颌下缘与舌骨之间或终止于相应范围的颈上段深部。本病由于常见的部位是耳前,耳后区少见,对于耳后区瘘管口合并感染情况下红肿化脓,  相似文献   

16.
付志刚 《中外医疗》2011,30(6):103-103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二次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原因。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共诊断收治的2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复发患者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 23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复发患者中,22例Ⅰ期愈合,治愈率95.65%。结论本次治疗结果显示:再次手术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复发的有效途径,彻底切除残余瘘管及上皮组织是防止再复发的唯一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耳前瘘管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林  陈为民 《重庆医学》2008,37(11):1233-1234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的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感染期手术的时机选择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期或严重感染引流控制后手术治疗40例均获痊愈。结论为减少患者反复换药的痛苦,感染期或严重感染期脓腔切开并引流冲洗,切除病灶是治疗耳前瘘管的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上沟瘤因解剖部位特殊,其临床症状与病灶部位不尽相同,极容易漏诊,因其早期多无特异性肺部症状,容易误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6例均为男性,其中41岁1例,50~77岁5例,病灶在右侧有5例;左侧者1例。12 临床表现 5例有不同程度颈肩疼痛,患侧肩关节受限;3例有患侧上肢肌肉萎缩;1例有Horner氏综合症;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3 X线表现 右肺尖团块影,右1~2肋骨破坏4例;左肺尖实变、块影1例;1例早期无肺尖团块及实变影;所有6例均有一侧或双侧不对称胸膜增厚,厚度均超过5mm,仅1例有肺内转移;有3例作CT,1例第一胸椎右…  相似文献   

19.
<正>患男,54岁。因"反复左耳道流脓伴听力下降2年余,头痛2月"于2009年12月10日收住院。入院查体:左侧外耳道肿胀,外耳道有少量分泌物,鼓膜不能窥及。颞骨薄层CT检查:左侧慢性中耳乳突炎。于2009年12月13日在局麻强化下行中耳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左鼓室粘膜组织慢性炎伴纤维组织增生及少许腺体组织。术后2月患者出  相似文献   

20.
江龙生  费长顺 《浙江医学》2002,24(2):104-105
喉结核病临床少见,原发者更为罕见,多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或其它脏器的结核病犤1犦,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易被漏诊或误诊,1984~2000年我科共诊治13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为(47.2±10.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为(1.6±1.1)年。职业均为乡镇农民。1.2临床表现全身表现主要有低热、盗汗、咳嗽、胸闷、乏力、消瘦、贫血等。局部表现为咽部干燥、烧灼感,吞咽时加剧,疼痛向耳、颈部放射,饮水时呛咳,口臭,声音嘶哑。有4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