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前列腺细胞系(RWPE-1、LNCaP、PC-3、DU145)中PAX5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析4株前列腺细胞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Real time 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PAX5基因mRNA表达; Real time M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PAX5 mRNA在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均表达下调;LNCaP、PC-3、DU145前列腺癌细胞均可检测到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不存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PAX5基因mRNA表达;Real time MSP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Gleason评分和TNM分期有关;ROC结果显示PAX5基因的诊断价值优于PSA。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是前列腺癌细胞中PAX5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血清PAX5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钙黏附蛋白17(PCDH17)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细胞株MGC-803、AGS和SGC-7901,120对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120例胃癌患者血浆样本和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胃癌组织和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的诊断效能,评估PCDH17基因甲基化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株胃癌细胞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糖类抗原19-9表达情况、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Stage分期均有关(均P<0.05)。胃癌患者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胃癌组织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用于诊断胃癌的AUC为0.73,灵敏度为0.58,特异度为0.80。在血浆样本中,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用于诊断胃癌的AUC为0.77,灵敏度为0.63,特异度为0.83。结论PCDH17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CDH17基因甲基化水平可作为胃癌的早期无创筛查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RASSF1A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甲基化检测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中国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3例前列腺癌、28例前列腺增生和5例癌旁组织中的RASSF1A mRNA表达,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析其甲基化状态。结果48.5%的前列腺癌组织和17.9%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RASSF1A表达缺失,66.7%的肿瘤组织中发现甲基化,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高TNM者启动子区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低PSA和低TNM者(P=0.01和0.049)。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发病年龄、细胞分化不相关,仅在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发现甲基化。结论RASSF1A甲基化可作为一个分子标志物,成为诊断肿瘤和预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CD147)在人前列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56例(前列腺癌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6例(前列腺增生组)病灶组织中的CD147表达情况;分析前列腺癌患者CD147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运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列腺癌组CD147表达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的14.3%(P<0.05);前列腺癌组CD147的表达与Gleason 评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关系(P<0.05),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147表达阳性、Gleason 评分高是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CD147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判断肿瘤进展及临床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组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组患者81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并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结果:(1)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PSAD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P〈0.01);(2)PSA阈值定为4ng/ml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9%、59.26%、43.10%。PSAD阈值定为0.15时,前列腺癌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0.85%、66.67%。(3)A、B期和C、D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2~6分和7~10分前列腺癌患者PSA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的诊断价值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癌基因CDH13及DAPK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的抑癌基因CDH13及DAPK的CpG岛甲基化的情况。结果肺癌组织 CDH13、DAPK 基因 CpG 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7.5%(19/40)、40.0%(16/40),癌旁组织分别为27.5%(11/40)、30.0%(12/40),肺良性病变组织均为0。癌组织、癌旁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存在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CDH10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及细胞系KM3、RPMI-8226中的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对其沉默的影响.方法 常规骨髓穿刺术获取MM患者骨髓样本,培养骨髓瘤细胞系KM3、RPMI-8226,以增生性骨髓象骨髓样本作为对照.RT-PCR检测其中PCDH10基因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ensitive PCR,MSP)法检测PCDH10基因甲基化状态,通过5-氮杂-2'-脱氧胞苷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ue (Aza) and trichostatin A (TSA),A+T]处理MM细胞系,检测药物处理前后PCDH10甲基化状态及表达水平.结果 PCDH10基因在正常人群中表达,但在MM患者骨髓及细胞系中广泛低表达,且77.27% (34/44)的MM患者PCDH10呈甲基化状态.PCDH10基因可经A+T试验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表达.结论 DNA甲基化可能在多发性骨髓瘤的PCDH10基因沉默中发挥作用,从而参与骨髓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af—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40例CR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65%(26/40)的CRC组织Apaf-1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基因与患者的性别及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6例CRC中20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14例CRC中5例出现甲基化,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未检测到Apaf-1基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是Apaf-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结论Apaf-1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中EphA1基因转录及受体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异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EphA1基因mRNA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进行甲基化状态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例前列腺癌和22例良性前列腺组织标本中EphA1受体表达情况。结果:LNCaP和PC-3细胞中均未检测到EphA1基因转录;PC-3细胞中EphA1基因启动子区内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而LNCaP细胞则不存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EphA1受体表达率分别为36.8%和45.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PC-3中无明显EphA1基因表达,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下调的机制之一。EphA1基因的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进展及由雄激素依赖向雄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urvivin和VEGF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肿瘤转移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PH和40例PCa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在PCa不同病理分级、远处骨转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a组织中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分别为87.5%和90.0%,二者与BPH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中低评分组(中、高分化)PCa及高评分组(低分化)PCa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70.0%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伴全身骨转移、非骨转移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6%和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和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VEGF在PCa中的表达呈正性相关(r=0.378,P=0.017<0.05)。结论 Survivin及VEGF的表达与PCa病理分级、骨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urvivin及VEGF的表达可以判断PCa的进展及预后情况,且Survivin和VEGF在PCa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李雄  王照明  丁伟  任国平 《浙江医学》2011,33(8):1162-116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GDFl5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前列腺癌组织(PCa组,其中Gleason评分5~7分42例,〉7分30例)、22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组织(PIN组)、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BPH组)中GDFl5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GDFl5在PCa、PIN、BPH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8%、727%、87%;其在PCa及P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BPH组织(均P〈0.05),而且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PIN组织(P〈0.05)。中分化PCa组织中GDFl5阳性表达率为92.9%(39/42),低分化PCa组织中为100.0%(3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Fl5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检测GDFl5在正常前列腺组织、高级别PIN、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病理学上早期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非骨转移前列腺癌(non-BM PCa)患者及骨转移前列腺癌(BM PCa)患者血清和组织中uPA及uPAR表达.结果:BPH患者、non-BM PCa患者和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n-BM PCa患者血清uPA及uPAR浓度高于BPH患者(P<0.01),BM PCa患者高于non-BM PCa患者(P<0.01).前列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83.34%,uPAR表达阳性率77.78%,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PA、uPA表达与PCa的发生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前列腺肿瘤标本51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9例,前列腺癌标本42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NDRG2表达。【结果】NDRG2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82.35%,在前列腺癌组织为3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RG2表达水平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197),在不同临床TNM分期间、在血清PSA浓度≤20 ng/ml与PSA浓度>20 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且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表明NDRG2有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元成  徐炜炜  杨周亮 《浙江医学》2011,33(9):1322-1323,1375
目的 探讨PTEN和环氧化酶-2(COX-2)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在自制组织芯片上检测60例PCa(PCa组)及25例前列腺增生(对照组)组织中PTEN和COX-2的表达水平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a组PT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提高,PTEN的表达明显下降、COX-2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PCa组MV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PCa组中,高Gleason评分患者MVD值明显高于低Gleason评分患者(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EN阴性者和COX-2阳性者MVD值均明显高于PTEN阳性者和COX-2阴性者(P<0.05);PTEN和COX-2间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基因的缺失和COX-2的高表达是P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且与肿瘤的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8例前列腺癌(PCa)、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5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1例基底细胞增生(BCH)、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中P504S、p63、34βEl2的表达情况。结果P504S在PCa、HGPIN、AAH、BCH、BP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7%、88.9%、20.0%、0、9.4%,PCa、HGPIN显著高于AAH、BCH、BPH(P〈0.05)。p63、34βEl2在PCa中无表达,在HGPIN、AAH、BCH、BPH中100%阳性表达,PCa显著低于HGPIN、AAH、BCH、BPH(P〈0.01)。P504S表达强弱与PCaGleason评分无关(r一0.035,P=0.833)。结论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及小灶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穿刺活检的小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O6-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临床早期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照组20例,CINI、CINII、CINIII期患者各50例和宫颈癌患者5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和CINI、II、III期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2.0%(41/50)、24.0%(12/50)、50.0%(25/50)和80.0%(40/50),而对照组未检测到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对照组比,宫颈癌组和CINI、II、III期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组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和筛查。  相似文献   

18.
卢慧敏  高斌  夏春华 《安徽医学》2013,34(11):1656-1659
目的初步探讨DWI检查的ADC值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分别测得每例患者兴趣区的ADC值,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兴趣点,获得相应的Gleason评分,将ADC值与穿刺病理的Gleason评分结果进行对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1例患者共计测得84个兴趣区域的ADC值,每例患者分别计算其平均ADC值,经Spearman相关分析,ADC值与对应区的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78,P=0.01)。Gleason评分〈7的高分化癌组的ADC值平均为(O.821±0.128)×10^-2mm。/s,Gleason评分i〉7的中低分化癌组的ADC值平均为(0.644±0.149)×10^-1mm。/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1)。结论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DWI可用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analing-3,SOCS-3)基因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测定,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标本,2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分析SOCS-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4例(85%)存在SOCS-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为2例(10%),而正常结肠组织中没有检测到SOCS-3基因呈CpG岛甲基化;结肠癌组织中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组与无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表明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可导致SOCS-3基因表达降低。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发现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结肠癌中存在SOCS-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且因CpG岛的甲基化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