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一文 《医药与保健》2003,11(12):34-34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慧芳,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同事们都叫她“乐天大嫂”。然而,自从她去医院之后便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因为医生说她得了“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色病变不就是外阴白斑吗?外阴白斑发展到最后不就是癌症了吗?前几年公司的马大姐不就是得了外阴白斑没有及时治疗而早逝的吗?我也得了这种病,这可怎么办?”医生多次解释,老公和同事们多方劝慰,慧芳就是解不开这个结,总担心自己患了癌症。其实,外阴白色病变同外阴白斑不是一回事,所谓“外阴白色病变”,是近年来医学界对外阴营养不良所致的色素脱失变白病变的称谓,该病的确切病因仍不…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正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所面临的普遍问题。2004年武汉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2003年,武汉市武昌区参加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发现将近有一半的患者有病不能及时就诊,特别是城市贫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群众身体健康,更不利于社会稳定。“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亦雪 《药物与人》2008,(4):75-75
俗话说.“紧病慢医家”。这话大概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医生治病.人命关天.手如握虎,如临深渊,病不管多么紧急,做医生的不能慌乱,要有大将风度,只有认准病.治疗才有把握。所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诊治疾病果断坚决.要以谨慎周密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张俊 《家庭医学》2007,(2):18-19
有部美国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年轻漂亮的珍妮是一个性格活泼.内心阳光的女孩。当她渐渐发现自己的四肢无力时.便在姐妹的陪同下一起去就医。医生最终诊断为:ALS,即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病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由于病变能导致患者渐进性的肌肉无力及至四肢瘫痪,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结果四肢犹如被渐渐冻住一般.所以又称为“渐冻人”……当医生讲述完这些病情后.珍妮的姐姐奇怪地问医生: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读者,您到医院看过病吗?您是如何就医的?找了熟人还是没找?想不想学点就医中的技巧?“少花钱,看好病”,肯定足诸位的共识。事实如此,哪一个就医者不这么想?遗也是医疗改革所触及到的最敏感的活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少花钱而又基本上看好了病?作为就医者本人,应有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运用针灸下病上取法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胭。”《针灸骤英.时后歌》说:头面之疾寻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疾少府泻,脐腹有疾曲泉针。”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则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养心在养生中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何以养心呢?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陆续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各地有一批有过高危性生活的人,经多次艾滋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可他们仍然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一时间,类似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被炒得沸沸扬扬。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态:没有所谓的“阴滋病”说法,也没有“阴滋病”病毒,公众不需要恐慌。所谓“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属于一种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9.
现在各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发布了许多所谓“一吃就灵”、“一贴就灵”治疗骨刺的广告。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吃了、用了这些“药物”,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深受其害。其实这些广告多有夸大宣传之嫌。广大患者在就医中,应该明白两个道理:有没有必要去除骨刺骨刺可以存在于身体各个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脊柱和髋关节,这与长期活动某个部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是人体界于健康与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无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它与脑疲劳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称“疲劳综台症”。 通俗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到医院检查不出病,自己难受自己知道”的那种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敬告读者     
江西吉安小宗读来信说:我们夫妻相亲相爱,但是婚后几年没有后代。我们很着急.到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得了“精液黏稠度高”的毛病。请问.得了这种病.有什么办法治疗吗?  相似文献   

12.
医改争议给军队医疗机构对外服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有关医改的争议正在愈演愈烈,“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共识,并引发了百姓强烈不满。国家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0/0的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大部分国民靠自费就医,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2/3。国内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使政府、百姓、学者、医务人员都在思考,现行的医改路向是对还是错?医改是应以政府主导为主,还是市场说了算?今后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应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13.
心理科研人员近来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男人.当他的身边有很多异性的时候.女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有魅力”:但当他的身边没有其他女人时.女人给他的魅力评价将大大降低。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况进行调查,深入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系统抽样原则,运用问卷访谈了1300户居民家庭,了解其获得医疗服务情况及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看法。结果:成都市居民看病难综合指数为43.17,44.5%的居民认为挂专家号难,59.6%的居民认为看病手续繁琐,60.3%的居民认为候诊时间长。成都市居民看病贵总体指数为78.11,76.3%的居民认为门诊费用贵,70.2%的居民认为住院总费用贵。结论:成都市居民看病难体现在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看病责问题突出。导致看病贵的原因有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过重,就医流向无序,药品费用贵和检查费用贵等。建议:增加公共财政对卫生的投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能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引导居民建立理性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5.
古有:“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之说。大凡大艺术家皆有其“道”.这“道”是由学问供养而成。若以画道而喻.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齐白石又云:“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道”,其真就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是通过学问修养而成的一种人生的化境。  相似文献   

16.
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思路解决"看病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看病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整个社会都感觉看病贵,表明我国目前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整体的承受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就医经济风险分担机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上海自1994年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后,不仅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医保稳定的作用,保证了就医经济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可以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思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慢吞吞走进诊室,他满脸愁容地对我说:“医生,我得了性病,我的下身烂了。”经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包皮水肿充血呈紫色,部分破溃,表面有污秽物,而且有触痛,通过检查及询问病史,原来患者在发病前三天因腹泻自服“泻痢停”后,即出现下身瘙痒、红肿并逐渐破溃,因害羞便到所谓的专科门诊就医,被医生诊断为“性病”,给予消炎药治疗,非但没有效果,反而症状加重。于是到我院就诊,根据病史和检查,原来是患者服用“泻痢停”引起的外生殖器药物过敏,只要抗过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而并非是真正的性病。  相似文献   

18.
第一种现象:给宝宝看过病、吃过药后.妈妈恨不得宝宝立即就能好起来,一旦没有预期的那样“见效”.妈妈就立刻再带宝宝跑医院。甚至换医生、换医院,最终不外乎频繁换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当代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4-1997年住院符合CCMD-2-R标准的45例抑郁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起病40例(88.89%),病后即就诊精神科者仅8例(17.18%)。首次就诊内科、中医科者23例(55.55%)。有50%的病例先诊断抑郁性神经症,再次住院时诊断抑郁症,主动就医38例(84.44%)。90%以上的病例自知力存在,兴趣丧失,思考能力下降,食欲不振,社会功能受损。结论:当代抑郁症与传统抑郁症不同之处是,自知力存在,求治心迫切,主动就医,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多为轻至中度,很少为重度,病人要求住开放病房,药物治疗以少产生副反应为宜。  相似文献   

20.
健康性爱     
研究证实.多性伴侣者在享受所谓“时尚”“自由”的同时,存在着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健康隐患。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可以传染的疾病,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性病、艾滋病、部分类型的肝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国内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多性伴侣者对于安全套使用的认知度仍然很低,没有保护的性爱使得她们很有可能成为各种性传播疾病的受害者.甚至罹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